击缶是什么意思?击缶是啥意思?

2024-01-18
37 阅读

击缶是啥意思

击缶亦作“ 击缻 ”。 敲击瓦缶。古人或以缶为乐器,用以打拍子。缶,瓦盆。。

击缶的典故出自哪里

出自《左传》《左传》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部正史,记录着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历史资料。《左传》中记载了一位名叫晏子的政治家,他在齐国担任宰相期间,为了调解齐国内部的分裂和矛盾,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即击缶而歌。他让两个人在大缶上面各敲一面,一面敲一句,两面唱和,以此来达到减少矛盾、增进友谊的效果。击缶而歌的典故在中国历史上被奉为文化经典,成为了和谐、团结、友好的象征。同时,在当代中国,许多民营企业领导人也采用了击缶而歌的方法,用歌声来降低员工之间的矛盾与争执,增进企业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

鼓瑟和击缶什么意思

鼓瑟就是弹琴,击缶就是敲击瓦制的乐器打拍子。

瑟是一种弦乐器,缶是一种瓦盆之类的器具,古人用来敲打出节拍以和歌曲。

鼓瑟和击缶的典故出自蔺相如传的渑池之会,秦王和赵王在宴饮之中,秦王要求赵王鼓瑟,以此羞辱赵王。蔺相如针锋相对,逼着秦王击缶,为赵国搬回了颜面。

击缶而歌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一边唱歌,一边敲击瓦缶打拍子.

击缶亦作“ 击缻 ”.敲击瓦缶.古人或以缶为乐器,用以打拍子.缶,瓦盆.《诗·陈风·宛丘》:“坎其击缶,宛丘之道.”《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於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于是有了击缶而歌的记载.

万人击缶含义

“万人击缶”是一个历史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叫高渐离。有一次,他听说了燕国太子丹想要刺杀秦王嬴政的计划,便决定前往燕国帮助太子丹。高渐离擅长演奏筑(古代的一种乐器),他在燕国演奏筑时,听者无不潸然泪下。

后来,秦军攻破了燕国,太子丹逃往辽东。高渐离也被迫逃亡,但他仍然不舍得放弃自己心爱的筑。为了躲避秦军的追捕,他隐姓埋名,在一个村庄里当起了酒保。

有一天,高渐离听到有人在唱歌,歌词里唱到了燕国的悲惨遭遇。高渐离心中悲愤,便拿出自己的筑,唱起了一首悲壮的歌曲。这首歌曲感动了许多人,他们纷纷加入高渐离的演奏,最后形成了“万人击缶”的壮观场面。

“万人击缶”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众人共同表达某种情感或意愿的场景。它也常常被用来形容音乐的力量,以及音乐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