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州端午作者的拼音(同州端午古诗解释?)

2024-01-20
40 阅读

同州端午古诗解释

《同州端午古诗解释》是一首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古诗。该诗描述了端午节的习俗和庆祝活动,以及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感悟。

诗中提到的“端午”指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该节日在中国南方地区,通常于农历五月初五庆祝。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饮雄黄酒等,以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逝世。

诗人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感悟,他认为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古代诗人屈原的敬意和怀念,通过表达对屈原逝世的纪念,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

这首诗是白居易创作的一瞥,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感悟,也表现了他对人类文明的珍视和未来的希望。

同州端午写于什么时候

殷尧藩写于唐文宗太和初年前后,大约公元820年

关于端午节唐诗的小组名称

关于端午节唐诗:端午日

作者:殷尧藩 【唐代】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关于端午节唐诗:端午日赐衣

作者:杜甫 【唐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关于端午节唐诗:同州端午

作者:殷尧藩 【唐代】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关于端午节唐诗:竞渡诗

作者:卢肇 【唐代】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关于端午节唐诗: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作者:权德舆 【唐代】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十五的古文

1、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杜牧《题齐安城楼》

2、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袁凯《京师得家书》

3、自怜十五馀,颜色桃李红。——李白《长干行二首》

4、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李白《怨歌行》

5、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6、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杜甫《百忧集行》

7、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8、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萧衍《东飞伯劳歌》

9、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陆游《关山月》

10、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李颀《古意》

11、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七绝端午节的译文是什么

关于端午节的七绝诗及译文有:

1、《已酉端午》

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译文: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我也一样仰慕他。

2、《同州端午》

唐代: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译文: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我离家已经整整三十五个年头(端午节)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3、《端午日》

唐代: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译文: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4、《和端午》

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译文: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5、《午日观竞渡》

明代: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译文: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

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