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人海战术的作用有多大?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位教授对“人海战术”的定义是:在没有掩护或伪装之下,大量步兵以密集队形正面攻击敌方的战线,其目的在于冲入敌方战线,使敌方难以使用火力歼敌,以近战击溃敌人或迫使敌方撤退。
用较为简单的一句话作总结他的理论:用自己的命去换敌人的子弹。
所以,请搞清楚这一点:“人海战术”一词,更多地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为其在一些局部战争中的失败所找的借口,并同时用于污蔑抹黑对手的政治用语。
一方面诋毁对手不重视生命,另一方面也提醒世人,自己是拥有科技和火力优势的一方。
其实只要稍微清醒一点的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处于火力劣势的一方,如果还非要用等同于对手的兵力去拼杀,打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那才真的是不重视生命。
所以,能够在现代战争环境下,通过谋略和战术,在局部战场上集中起远超过对手的兵力,并且实施致命一击,那才是指挥官的能力!而拥有相对科技优势的一方,自然也具备更强大的战场监控优势(比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期,美军几乎无微不至的空中侦查),这种条件下,竟然被对手成功集中兵力实施战役突破,只能是指挥官的无能!而且实际上,长期依赖和执行人海战术的,正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
南北战争时期,林肯领导的北军就曾大批征召因爱尔兰饥荒而飘洋过海的爱尔兰难民,以数量的优势压制南军。
实际上在战争前期,装备质量更优秀的北军,其伤亡也远多过南军,恰恰说明了北军指挥者的无能。
凡尔登,索姆河之类的绞肉机就更不用说了,西方国家的宣传机构却从未将此宣传为“人海战术”。
1944年6月,美英一方在不列颠岛上集结了288万大军,13艘战列舰,47艘巡洋舰,134艘驱逐舰在内约1200艘,登陆舰艇4126艘,还有5000余艘运输船。
空军作战飞机13700架,其中轰炸机5800架,战斗机4900架,运输机滑翔机3000架。
指挥官包括著名的巴顿,蒙哥马利等,可谓名将如云,精锐尽出,占尽了陆海空三军全面的数量和质量双重优势。
而对面德军不过58个师,其中许多为没有一个德国人,全由傀儡国军人组成的师,还有很多则为东线退下来的残疾军人,即便如此,全部西线兵力也只有70万。
海军兵力为驱逐舰5艘,潜艇52艘,飞机总数450架。
结果诺曼底登陆战打了一个月,德军伤亡7.3万,盟军伤亡12.2万,而且推到卡昂一线就再也无力前进了。
直到东线苏军发起巴格拉季昂行动,迫使德军不得不权衡两线状况,并弥补东线缺口时,西线盟军才终于找到机会来稳定自己的战线。
二战之后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军看似兵力数量不占优势,但拥有经过其武装的胁从国大量兵员,总兵力次次都比对手多。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空袭南联盟,入侵阿富汗等诸多战事中,更是非要集结不亚于对手的兵力数量,才敢动手。
由此可见,擅长人海战术的美英“军事强国”,其实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