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真假美猴王中,假猴王也有一根金箍棒,金箍棒整个龙宫只有一根,这是怎么回事?
金箍棒关键在“金箍”二字,有了“金箍”,何患打造不了金箍棒?
别说假猴王能有一条与孙悟空一模一样的金箍棒,就是再弄出三两条来,如来佛祖也能办到。
为什么呢?
定海神铁是天河出品孙悟空在花果山四老猴的指引下,来到东海龙宫,找龙王借兵器。
龙王先拿出一条重三千六百斤的九股叉,又抬出七千二百斤的画杆方天戟,孙悟空都嫌轻了。
猴子学的是十万八千里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正合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九股叉、方天戟加起来才暗合天罡地煞之数,怎么能不轻呢?
龙王实在拿不出比这更重的兵器,孙悟空又赖着不肯走,龙婆、龙女便出主意道:“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
”龙王一听,不以为然,说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
”大禹治水定江海深浅的神铁定子,竟然在龙王眼里不中用,这是什么意思?
欲知端的,请看下文。
龙婆说,管他有没有用,先打发了这尊毛神再说。
于是,龙王便带着孙悟空去取那测海定子。
果如龙婆所言,这块神铁就是在此等候孙悟空的。
猴子叫神铁缩小的尺寸,拿出“海藏”看时,这块神铁:“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
金箍棒大有寓意,而其中的寓意谁也未曾解读过,尤其是它的重量更是一个死结谜题。
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揭开“一万三千六百斤”这个神秘的数字,看看作者到底为何在金箍棒的重量中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
龙婆、龙女说,金箍棒是来自天河的神珍铁,龙王则说是大禹治水时定海深浅的定子。
把这一家人说的话归并起来,其实说的是大禹治水时,定海深浅的定子,用的是天河“出品”的神珍铁。
也就是说,打造金箍棒的原材料乃“天河制造”。
《西游记》中谁掌管天河?
天蓬元帅,猪八戒是也。
大禹治水不可能只用一个定子,天河之中,也不会只有这一块“神珍铁”。
否则,大禹拿走后,天河岂不是定不住了?
所以,打造金箍棒的原材料一定还有,天河之中不乏这般神铁。
只要依样再打造一根,材质相同,试样无异,哪个神仙能辨别?
问题是,金箍棒是谁打造的?
谁又能轻松地从天河之中拿到制造金箍棒的原材料,打造所有神仙都不能辨别的金箍棒,让假猴王蒙混过关呢?
如来佛祖制造了金箍棒天蓬元帅原本也是大闹天宫的“元凶”之一,《西游记》中大闹天宫,实际上闹的是西王母。
孙猴子偷吃蟠桃,破坏蟠桃会,卷帘大将(沙僧)在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天蓬元帅在蟠桃会上醉酒(可能是假装)闯入“老太阴”的宫殿,调戏嫦娥,都是针对的“老太阴”王母娘娘。
但是,这三个在玉帝、如来联手导演的闹剧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毛神,都遭到了严厉的处罚。
其他二位因何遭受处罚不提,单道与金箍棒有关的天蓬元帅被严惩的根由。
定海神珍由天河掌管,佛祖要拿来给假猴王,也就是六耳猕猴造一条金箍棒,就必须瞒着天蓬元帅,也就是猪八戒。
猪,地支属亥,猪八戒被贬下界,天河之水也就被治住了,拿出神铁岂不是轻而易举?
如来佛祖从天河之中拿神铁,玉帝能答应吗?
玉帝当然能答应,王母在玉皇大帝的地盘上以蟠桃、蟠桃会招呼诸路大神,得如来佛祖相助打压了这股实力,稳固宝座,送给佛祖一块天河神珍算什么。
龙王都看不上这个,玉帝能舍不得吗?
其实,玉帝不是舍不得,而是有诸般无奈。
龙王把孙悟空抢夺定海神铁等诸般烂事告上天庭,玉帝便大怒了。
连拿带抢,哪有这般道理?
但是,佛祖还是很客气的,给玉帝出力“安天”,一统天庭,拿一块神铁做报酬也不为过。
即便是佛祖没有给天庭做这件大事,随意取走天河神珍,玉帝也无话可说。
这是因为,南天门里是“灵霄宝殿”,不是“凌霄宝殿”,说白了,如来佛祖闹的是佛界四大部洲中灵山的天庭。
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就牵扯到《西游记》的主题了。
此处不多讲,只说金箍棒。
佛祖能够轻松得到定天河神珍,打造金箍棒就容易了。
大禹拿走的只是一个定子,不是金箍棒,金箍棒的关键材料,或者说金箍棒的“品牌”标志其实是“金箍”。
没有金箍,那就是一块连龙王都不放在眼里的铁。
好比一把尺子,不用了就闲置了。
那么,《西游记》中谁有“金箍”呢?
佛祖“安天”后,打通了“通天大道”,立即实施佛法东渐计划,派观音菩萨上长安寻访取经人。
临行之时,佛祖取出三个箍儿,交给观音菩萨,说:“此宝唤做紧箍儿。
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
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
观音菩萨接过箍儿,“将金箍藏了,执了锡杖,径下灵山”。
原来,“金箍”是佛祖专门打造的,除了佛祖,书中没有第二个人有这个玩意。
佛祖的金箍,是有极强控制力的,将定海神珍套上金箍,就是金箍棒,金箍棒便一直掌控在佛祖手中,是一件完成佛法东渐的重要兵器。
所以,金箍棒不是龙宫出品,而是佛祖借天庭天河神珍,专属打造的。
孙猴子一条,六耳猕猴一条,一模一样,除了佛祖,谁也辨别不出来。
金箍棒为何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讲清楚了金箍棒的来历,解读了假猴王为何也能有一条金箍棒,那么,金箍棒的重量这个谜题也就点一点,不做深入的解读了。
上面讲到,龙王先后抬出三千六百斤九股叉,七千二百斤方天画戟,这两个重量加起来是一万零八百斤。
金箍棒是一万三千五百斤,比这两件兵器重二百七十斤。
“二百七十”这个数字,在“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有照应。
唐僧、孙悟空来到观音院,见到了金池长老。
唐僧问长老:“老院主高寿几何?
”,老僧答道:“痴长二百七十岁了。
”金池长老肉身凡胎能活这么久,已经是十分奇怪了,孙悟空却不屑一顾,说:“这还是我万代孙儿哩?
”二百七十,隐含的是大明国运,吴承恩借金箍棒的重量,金池长老的年纪,隐含了这个王朝只能坚持二百七十年。
孙悟空所说的“万代子孙”,其实隐藏着《西游记》的主背景是明朝万历年间。
这段故事中,还隐藏了《西游记》的成书年代,大约是万历六年至万历十六年之间。
吴承恩的“预言”极其准确,从洪武元年(1368年,戊申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猴),明朝总共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
明朝建立于猴年,亡于猴年,所以,无论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还是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讲的都是“猴”的故事。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其先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
传说大禹是颛顼的四世孙,即颛顼生鲧曾,鲧曾生鲧祖,鲧祖生鲧父,鲧父生鲧,鲧生禹。
说不定,《西游记》的作者认为朱洪武家比大禹还高一两辈,否则,《明实录》就直接写他们家是大禹的后代了。
如此,就难怪东海龙王看不上大禹治水的测海定子了。
历代帝王为自家寻根,谁都说他们家出自“皇帝之苗裔”。
《西游记》这一笔,暗中讥讽了帝王们的胡扯,龙王们在吴承恩的笔下被写成了“泥鳅”,任天庭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