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2022-10-02
18 阅读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这句话是出自《诗经·国风·秦风·无衣》,是秦哀公在公元前506年所作,秦哀公为何人所作?

为楚国申包胥向秦国乞兵时所作。

楚国楚昭王被吴国吴王阖庐与伍子胥打得流浪在“随国”。

伍子胥与申包胥于私是朋友,于公前者想灭楚国、后者想救楚国。

在这种即将灭国的态势下,申包胥当仁不让地去救楚国,目标就是向秦国乞兵。

可是,秦哀公不予理睬,申包胥便依靠秦国宫室院墙站着开始嚎哭,七日七夜水米不沾、不绝嚎哭声,只因为申包胥的国君流落在草莽之中。

这样一番情怀,秦哀公实在不忍拒绝,不自觉地作《无衣》之诗,申包胥向秦哀公恭敬叩头九次,致谢这首诗作,秦哀公也因此兴兵,讨伐吴师,救楚国于急难。

儒家讲:明孝道,才会出忠臣。

事成后,申包胥还逃避楚昭王的赏赐。

救国于急难,是一种常识。

面对入侵者、面对家破人亡,便需:“与子同袍。

”这个袍是战袍,保卫、守护家园的战袍,那可是生死与共的宣誓呵!敬奉!2022年8月19日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