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的发展历史(unicode是什么牌子?)
unicode是什么牌子?
unicode 不是一个牌子,而是计算机科学领域里的一项国际标准。它是一种字符编码标准,用于表示和处理各种语言文字、符号和表情等字符数据。Unicode 标准由 Unicode 联盟(Unicode Consortium)制定和维护,该联盟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旨在推动多语言计算和全球信息化的发展。Unicode 标准的目标是为每种语言提供一个唯一的编码,从而使得不同语言的文本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无歧义的处理和交换。它定义了一个巨大的字符集,包含了世界上所有已知的字符,包括字母、数字、标点符号、表情符号、特殊字符等。Unicode 标准使用 16 位的编码空间来表示每个字符,这使得它能够表示超过 100 万个不同的字符。这样的编码空间足够大,可以容纳几乎所有的语言文字和符号,并且可以随着新字符的出现而不断扩展。Unicode 标准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字符编码方案,使得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和应用程序能够正确地处理和显示多语言文本。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库、网页浏览器、电子邮件客户端等软件中,成为了全球信息化的基础之一。总的来说,Unicode 标准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标准,它对于多语言计算和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ascii介绍?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是一种字符编码标准,用于将字符和符号转换为数字表示。它使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128个字符,包括英文字母、数字、标点符号和一些控制字符。ASCII编码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中,使得不同设备之间可以正确地解释和显示文本信息。
ASCII编码的优点是简单、可靠且易于实现,但它只能表示有限的字符集,无法满足其他语言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ASCII逐渐被更强大的字符编码标准如Unicode所取代。
洋码字的来历?
1. 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电报通信成为国际间重要的通信方式。2. 由于不同国家使用不同的文字和字符集,为了实现国际间的通信,需要一种统一的编码系统。于是,国际电报联盟在1874年成立,并于1875年制定了第一个国际电报码本,即"国际电码"。3.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国际电码逐渐演变为洋码字,即国际通信中使用的字符编码系统。洋码字采用了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组合,以及一些特殊符号,可以表示各种语言和文字。4. 洋码字的使用使得国际通信更加便捷和高效,为全球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基础。它在电报、电传、电传打字机等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为后来的计算机字符编码系统奠定了基础。5. 在计算机时代,洋码字逐渐演变为ASCII码、Unicode等更加完善和全面的字符编码系统,但洋码字作为字符编码的起源和基础,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礻”这个怎么念,是怎么演化过来的?
礻字部是由示字演变而来。礻是汉字的偏旁,是由“示”变形而来,音同“示”。字词释义拼音:shì[1] 部首:礻,部外笔画:0,总笔画:4 ; 繁体部首:示,部外笔画:0,总笔画:5五笔86:PYI五笔98:PYYY仓颉:IF笔顺编号:4524四角号码:30203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93B基本字义--------------------------------------------------------------------------------● 礻shìㄕˋ◎ 同“示”。用作偏旁。俗称“示字旁”。English--------------------------------------------------------------------------------礻:是“示”作偏旁的变形。“示”是“神”的本字。从“示”的字,一般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如:神、祈、祥。注:勿将“示字旁”写作“补”字中“衣字旁”
燥字的演变?
字源演变
zào 心纽、宵部;心纽、晧韵、苏老切。
形声字。从火,喿声,读为zào。本义指干燥。《说文》:“燥,干也。”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也指使之干燥。《易·说卦》:“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悦)万物者莫说(悦)乎泽。”喻指焦急、焦躁。
汉字信息
田字格中的“燥”字
燥 拼音:zào注音:ㄗㄠˋ 部首:火,部外笔画:13,总笔画:17
五笔86&98:OKKS仓颉:FRRD郑码:UOJF
笔顺编号:43342512512511234
四角号码:96894
UniCode:CJK
基本释义
● 燥zào ㄗㄠˋ
◎ 干,缺少水分:干~。~裂。~热。枯~。
详细释义
◎ 燥 sào
〈名〉
共3张
字源演变
◎ 燥 sào:剁细的肉 [minced meat]。如:燥子(剁细的肉。也作“臊子”)
词性变化
◎燥sào
〈形〉
快 [fast;quick]
从此以后,匡超人的肉和豆腐都卖得生意又燥,不到日中就卖完了,把钱拿来家伴着父亲。——《儒林外史》
另见 zào
基本词义
◎燥 zào
〈形〉
1. (形声)
同本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dry]
燥,干也。——《说文》
火就燥。——《易·文言传》
燥,焦也。——《释名》
唇焦口燥呼不得。——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字形对比
3. 又如:燥吻(干燥的嘴唇);燥坼(干燥坼裂);燥劲(干燥强劲);燥刚(干燥刚劲);燥气(干燥之气);燥急(干渴得利害);燥渴(口渴)
4. 焦急,焦躁 [impatient]
往往燥心污笔。——宋·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
又如:燥暴(暴躁;急躁);燥灼(焦急如焚);燥急(焦躁不安)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蘇到切《集韵》《韵会》《正韵》先到切,音喿。《说文》从火喿声。乾也。《易·乾卦》火就燥。《说卦》燥万物者,莫熯平火。《集韵》俗作。非是。
又《战国策》燥于秦。《注》犹烁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蘇老切,音嫂。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