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的名言(冯友兰的名言警句)

2023-06-02
184 阅读

冯友兰对张载名言的定义?

通过考察冯友兰的系列哲学著作,其人生哲学的核心是境界说,“人生四境界说”,尤其是“天地境界”思想的提出,是他对中国近代哲学的重要贡献。

考察冯友兰一生对“天地境界”问题的研究,张载的《西铭》和“民胞物与”思想是冯友兰“天地境界”思想的重要来源;
纵观冯友兰一生的学术活动,在其学术生涯的不同时期,“横渠四句”对他的人生理想、学术信念以及境界学说,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当然有相似性。

不过,民胞物与是儒家思想,而天地境界则涵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

张载的四句话,我称之为“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简明地说出了人的特点,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

这四句中的那四个“为”字的主词,可能是张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可能是哲学。

无论如何,从一般人的观点看,第一句“为天地立心”很费解。

其实,并不费解。

宋朝有一个无名诗人,在客店的墙上题了两句诗:“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这是以孔子为人类的代表。

为万世开太平的北宋思想家是谁

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思想家张载的名言。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

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

张载进则为循吏,退则为乡贤,以实际行动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开创了儒者担当新局面。

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曾作《圣哲画像记》一文,从数千年灿若群星的中华历史伟人中精选32位,作为子孙治学的门径:“文周孔孟,班马左庄,葛陆范马,周程朱张。

韩柳欧曾,李杜苏黄,许郑杜马,顾秦姚王。

”主要成就“关学”是由张载创立,以其弟子及南宋、元、明、清诸代传承者人士为主体,教学及学术传播以关中为基地而形成的儒学重要学派,与宋代二程的洛学、周敦颐的濓学、王安石的新学、朱熹的闽学齐名,共同构成了宋代儒学的主流。

张载认为生在世上,就要尊顺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努力达到圣贤境界。

关于其讲学的主旨,集中地体现在横渠四句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关洛濓闽新诸学派皆根源于《易经》和孔孟、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吸收、融合又互有批评、创新,包括对佛学的批评和吸收,这是整个儒学史的一个共性特点,但在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和谐论和教育见解等方面关学又独具个性。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什么意思?

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意为: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一、详细解析:1、“为天地立心”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认为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
“为天地立心”就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

2、“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

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

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是命定论,认为人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

然而张载却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

因此“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

3、“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

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

“绝学”,指中断了的学术传统。

理学家普遍认为,儒家学统自孟子之后就中绝了,所以要努力恢复。

张载继承“绝学”,却并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创新,在他的学说中有不少内容是六经所未载,前圣所未言的。

4、“为万世开太平”“太平”、“大同”等观念,是周公、孔子以来的社会政治理想。

到北宋,以范仲淹、李觏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过“致太平”的主张。

张载不局限于当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万世”的“太平”基业问题。

二、出处为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

三、小说主题表现“横渠四句”这四句话最能表达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和使命。

小说应当具有胸怀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还有那种立心立命,以苍生社稷为怀,勤政爱民、关注民生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

扩展资料1、叶采解释横渠四句“天地以生生为心,圣人参赞化育,使万物各正其性命,此为天地立心也;
建明义理,扶植纲常,此为生民立道也;
继绝学,谓缵述道统;
开太平,谓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泽,垂于万世。

”2、背景宋初的建国初期,赵宋统治者总结国家长期分裂的经验教训,为了重建社会秩序,确立了“以儒立国”的国策。

在这种政策环境下,以张载等人为代表的北宋理学家的最大关怀,是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永恒的精神基础,而不是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3、原文此四句出处一般依据的是黄宗羲、黄百家父子编纂的《宋元学案》,百家在卷十七“横渠学案”所加的按语中写道:“先生少喜谈兵,本跅驰豪纵士也。

初受裁于范文正,遂翻然知性命之求,又出入于佛老者累年。

继切磋于二程子,得归吾道之正。

其精思力践,毅然以圣人之诣为必可至,三代之治为必可复。

尝语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自任自重如此。

”参考资料:—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用英语怎么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用英语For Heaven and earth stand heart, for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request, for the holy to continue to learn, for all peace。

重点词汇:peacen. 和平,太平;
平静,安宁;
(心情)平静,平和;
和约;
和平时期;
治安;
和睦,和谐;
平安礼(the peace);
和平运动,裁军运动(尤指核裁军运动);
和平运动,裁军运动(尤指核裁军运动)v. 安静【名】 (Peace)(英)皮斯(人名)短语War and Peace 和平与和平 ;
列夫·托尔斯泰 ;
战争与和平专辑Peace Corps 和平队 ;
和平工作团 ;
和平团Peace River 皮斯河 ;
皮斯里弗 ;
和平河 ;
河地区同根词词根: peaceadj.peaceful 和平的,爱好和平的;
平静的peaceable 和平的;
平静的;
温顺的peacekeeping 维护和平的;
执行停火协定的adv.peacefully 平静地peaceably 和平地;
温和地n.peacefulness 平静;
温和。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