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儿童画,冰心的儿童画法

2023-06-04
72 阅读

冰心的清晨配画怎么画

冰心的清晨配画的画法如下:1、先画出远处的山大的形状,注意山的层次。

2、画出天上的太阳和云朵的形状。

3、画出河流的形状,注意河流的透视。

4、画出近景的树枝的形状。

5、画出近景上的鸟儿的形状。

6、画出地上的草和柳叶。

在《清晨》中,作者写自己和病友在疗养院里,每晚都要凝视着天上熟识的星辰。

然而连夜的雨雪,使她们一点星光都看不见了。

向着漆黑的夜空寻找,她们终于看到了山径上和松林中的点点灯火,就暂且把这些零乱的灯光当做天上的星星凝望,“于是雨雪寂寞之夜,也有了慰安了!”在生活中,只有从夜空中闪烁着的星星那里才能寻求到些微的慰藉,这些被病魔纠缠着的女孩子,心中有着怎样的寂寞与苦闷,读者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冰心对母亲的眷恋,对父亲的挚爱,以及病中的寂寞,这种种情绪都不是诉诸直接的抒唱,而是蕴含在形象鲜明的艺术画面里。

这样,她的散文就创造了一种深沉、优美、洋溢着诗情的艺术意境,同时也焕发出极为动人的含蓄美。

冰心写的有哪些童话书 冰心写的有什么童话书

1、冰心的儿童作品有《超人》、《闲情》、《繁星·春水》、《往事》、《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札》、《寄小读者》等。

2、冰心从不以少年儿童的教育者面貌出现,不以空泛的说教,生硬的训诫来教育儿童,而是采用与少年儿童促膝谈心的方式,以亲切、委婉的语调,述说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内心的感受,并且叙述得那样有趣,那样娓娓动听,就像有一种魔力吸引着小读者。

3、冰心在倾吐自己的感受时又是那样情感淳厚,意绪绵绵,幽幽地牵动了少年儿童的心,促使他们在激动、快乐、振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的启迪,从中得到教益。

冰心是不是写童话的?

冰心,一个世纪的童话1900年,她来了,带着爱;
1999年,她走了,带着爱。

她的生命经历了整个二十世纪,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世纪老人。

谁能用一个世纪的时间讲一个童话并且自己也成了童话?谁能让生命从八十岁开始,一生充满了爱、玫瑰、诗歌、美丽和温暖?除了冰心,我以为没有任何人能够担此殊荣。

最近,贝塔斯曼书友会跟某网站联合举办了一次“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的公选活动,排在第七位的是著名作家冰心。

而排在冰心后面的有老舍、三毛、张爱玲、苏轼、李清照等大名鼎鼎的人物,可见,即使在去世将近10年之后,冰心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回首二十世纪的那些作家,我发现,由于接踵而至的动荡、运动和灾难,几乎每一个作家都经历了生活、情感和创作的大起大落,唯有冰心始终保持着一份从容和淡定,她的平和、睿智与对爱的坚守绝对是一个奇迹。

曾经无数次地端详这位老人友善、慈祥的面容,在她的脸上,我发现一种属于天使和圣母的光芒。

准确地说,是糅合着天使和圣母精神气质的光芒。

她传播美好,悲天悯人,宁静柔美,慈爱圣洁。

于是,我试图通过她一生的某些细节来解读这种奇迹。

以玫瑰般动人的微笑与世界挥手道别盖棺论定是中国人喜欢的思维模式,“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是认可冰心的官方结论。

而我觉得,看一个人的最好办法不是看她怎样登台,而是看她如何谢幕。

于是,我对冰心的叙述就从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开始。

1999年3月19日,北京的天空阳光灿烂,有一种春天里少有的宁静。

冰心的追悼会如期举行。

跟以往那些追悼会不一样的是,她的追悼会不象是永诀,而是一次短暂的告别,她不是永远地离去,只是做一次旅行,她出行时有大海的蔚蓝和玫瑰的鲜红相伴相随。

冰心一生钟爱玫瑰,热爱冰心的人们从昆明、广州空运来二千余枝红玫瑰,以玫瑰的方式向冰心做最后的告别。

前来送别的有数千人,许多是专程从外地赶来的读者。

每人手里持一枝红玫瑰,向冰心老人三鞠躬,然后轻轻地将红玫瑰搁在冰心老人的身边。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而她自己的人生,亦如花开,曼妙而美丽,即使落幕,也一样花团锦簇。

以大海般深沉的情怀与人民真诚对话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的一个官宦人家。

父亲参加过甲午海战,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她早年的生活便跟父亲的职业经历有关。

而且,正是因为大海边的生活给冰心的一生打上了纯净的湛蓝底色。

出生后7个月,她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便生活在大海边。

面对大海,春暖花开是现代人的浪漫怀想,而冰心的年代,大海所给予她的,却不全是浪漫和美好情怀。

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

面对海面的满天红霞,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却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在幼小冰心的心灵打上烙印,奠定了她一生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冰心的创作就是这样从大海里获取了颜色、灵感和精神气质,无论是她后来创作的诗歌、小说还是其他文字,都可以令我们看到或者感受到这种大海的气质,那就是宁静和爱。

跟那些年代其他作家经历的颠沛流离不同,官宦人家出身的冰心一生缺少坎坷,单纯、温暖而且宁静从容。

在烟台,冰心开始家塾启蒙学习。

7岁就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

与时俱进的是,她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

在读英国作家狄更斯《块肉余生述》时,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家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饿交迫的时候。

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掰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由此可见,冰心有一颗善良、纤细而且敏感的心。

1918年她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那个时期,她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而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却将冰心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

在学生运动的激荡下,早年的冰心在“为人生”的旗帜下,创作、发表了一系列直面现实的文章。

新中国成立后,吴文藻、冰心夫妇冒险于1951年回国,定居北京。

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这对夫妻,并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肯定和慰勉。

冰心感受到新中国欣欣向上荣,这一时期,她发表大量作品,歌颂祖国和人民的新生活。

她说:"
我们这里没有冬天"
,"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在沉寂了将近二十年之后,整个八十年代,冰心迎来了奇迹般的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

她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

年近九旬时发表的《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都是用她一贯正直、坦诚、热切的拳拳之心,说出真实的话语,显示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

1995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八卷本《冰心全集》。

冰心的作品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纯情、隽永的笔致也透露着微讽。

以超越时空的爱与自己对话冰心生命里的爱,也开始于一次海上旅行。

1923年,冰心以优异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

在这之前,因为诗集《繁星》、《春水》和系列小说、散文等,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成为名满中国文坛的才女。

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邂逅吴文藻,开始了一个美丽的恋情故事,他们先是书信传情,然后互相陷入情网不能自拔。

冰心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主持他们婚礼的是司徒雷登。

大半个世纪的携手,几十年风雨同舟,痴情不改,生活的琐碎没有将爱情肢解,不期而至的霜雪没有冷却爱的激情。

作为一个纯粹的女人,冰心以她对爱情的忠诚与执着,向我们诠释了爱情的要义和内核,细细品读,无不令人深深感动。

冰心一生信奉“有了爱就有一切”,早期受出身和家庭的教养以及基督教义、泰戈尔哲学的影响,把“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

在“爱”的思想指导下,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人类的爱。

文笔清新秀丽,委婉柔美。

她一生的言行、文字都表达着一个思想和主题,那就是爱。

冰心的爱是一种大爱,对于祖国、人民的爱、对于人类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发自肺腑的信心。

而这些,都是跟我们这个年代渐行渐远,却又弥足珍贵的!冰心,以其深沉圣洁的爱,书写了一个美丽的世纪童话,这童话足以令我们掩卷深思,回味无穷。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