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雏怎么来的(凤雏怎么解释)
三国外号最霸气的8位牛人:诸葛亮屈居第二,第一听着背后发凉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在这段狼烟四起,战乱不断的年代,涌现了无数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在这些人物之中,有不少都有着非常霸气的名号,从而扬名立万。
那么三国里面哪些人物名号最霸气呢?我们不妨来盘点一下。
NO 8飞将 吕布 吕布是三国一代诸侯,更是一位勇将,因善长骑射,膂力过人,被称为“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
《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基本属于无人能敌的状态。
NO 7 古之恶来 典韦 典韦可以说与许褚齐名,同样是曹操身边的猛将,只可惜为了保护曹操,喋血宛城。
《三国演义上》曹操称之为“古之恶来”,历史上典韦的武力值确实很高,当时军中传言:“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杀的张绣心惊胆战啊! NO 6 虎痴 许褚 许褚是曹操身边的猛将,当初渭水之战时,曹操与韩遂、马超等人会面,其他人不跟随,就只带了许褚。
马超号称西凉健勇之辈,也非常忌惮,因为马超问起虎侯,虎痴之名从此为天下称道,甚至有人以为这就是许褚的姓名。
NO 5 小霸王 孙策 孙策,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
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
《三国演义》称其武勇犹如霸王项羽,绰号“小霸王”。
孙策为将,有智有勇,英姿勃发,其治军严整,军纪严明。
但在征战中由于年轻气盛,难免出现处事不慎、好勇斗狠的弱点,这为其结怨和遇刺种下了祸根。
NO 4 幼麒 姜维 姜维,蜀汉后期最后的大将军,本是曹魏的一名小官,后来投降诸葛亮之后了,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快速获得提拔。
姜维有着幼麒之称,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
小胜三次;
相距不克四次;
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NO 3 凤雏 庞统 凤雏,庞统的绰号。
据说,庞统与诸葛亮是师兄弟,两人的师父都是被称为水镜先生的司马徽。
但因庞统颜值较低,且恃才傲物,一直没有遇到明主。
后来,在了鲁肃、诸葛亮等人的力荐下,成为刘备的谋士,官拜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齐名。
与刘备一同入川,为刘备夺取益州献计三条,刘备取其中计,一路势如破竹。
但庞统在进攻雒县时,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
NO 2 卧龙 诸葛亮 诸葛亮,号卧龙先生,刘备麾下的首席功臣,白帝城托孤后,可谓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历史文化中忠诚与智慧的代表人物。
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
为实现兴复汉室的理想,诸葛亮数次北伐,最后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被后世尊为“武庙十哲”,与白起、韩信、孙武等名将并肩齐坐。
NO 1 冢虎 司马懿 冢虎,从字面意思理解,那就是盘伏在石冢中的猛虎,这么霸气的绰号,究竟属于何人呢?没错,此人就是一直被诸葛亮视为劲敌的曹魏谋臣司马懿。
与卧龙、凤雏等飘逸雅致的绰号相比,司马懿的冢虎是令人望而生畏,这也极为符合他老谋深算、隐忍持重的性格。
司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
熟知诸葛亮的绰号是“卧龙”,那司马懿的绰号是啥?
司马懿绰号是冢虎。
历史上说诸葛亮庞统姜维司马懿为卧龙凤雏幼麟冢虎,诸葛亮和庞统的绰号是庞德公给起的,有历史记载的,至于将为何司马懿的绰号是后人给起的,是没有任何历史记载的。
一、司马懿的一生在隐忍,在寻找一举成功的机会曹操特别不喜欢司马懿,曹操认为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日后有造反的可能性,让曹丕一定要防备好司马懿,他告诫他的儿子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可是司马懿这个人一直低调做事,从来不张扬,不出头,君王用自己自己就好好干,君王不用自己自己就好好待在家里休息。
司马懿的隐忍骗过了曹操,骗过了曹丕,骗过了曹睿,最后的最后司马懿搞死了曹爽,将曹魏集团掌控在自己家族手中。
二、冢虎很形象地说明了司马懿人物特点冢的意思是是坟墓,也指旷野,虎则就是指老虎。
冢虎最早出自宋元以来的评书版画。
冢虎是指荒野,远离人烟的老虎。
冢有隐藏低调的意思,比喻司马懿隐忍,委曲求全,而虎则比喻司马懿的做事能力,他可以在隐蔽之处不动声色,一直等待,一直等到猎物毫无防备的时候一口吃掉猎物。
用冢虎来形容司马懿再合适不过了。
三、“冢虎”虽然赢了“卧龙”,但是却弄丢了人品说起诸葛亮人们都是赞美的声音,一句“鞠躬尽碎死而后已”很好地证明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心,对刘备的忠心。
可是说起司马懿来人们都是一幅幅瞧不起的样子,他篡夺了曹魏,背叛了曹家,是一个奸诈小人,是一个叛徒。
在战争中司马懿赢了诸葛亮,可是在人品上司马懿却是败给了诸葛亮,败得一塌糊涂,甚至司马懿的后辈都被人唾弃。
《三国演义》凤雏和卧龙谁厉害?
卧龙与凤雏天下齐名,差的不在学识,而在气度与心胸。
两个都厉害。
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等书籍中,都提到了卧龙凤雏是谁。
卧龙指的就是诸葛亮,凤雏指的就是庞统。
简介说起卧龙和凤雏,两人还有很多相似之处。
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的主公都是刘备,身为刘备阵营中两名重要的谋士,卧龙和凤雏都得到了刘备的重用。
除此之外,卧龙和凤雏都为刘备建立蜀汉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才气上来说,卧龙凤雏不相伯仲。
从品德操行上来说,诸葛亮和庞统依然难分上下。
但从两人的命运来说,凤雏远远比不上卧龙。
提起诸葛亮,都会想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佳话,而提到庞统时,只知道庞统命运多舛,年仅36岁就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
庞统有才,是世人人尽皆知的事情,当时只有诸葛亮一人能与庞统相媲美。
两人还未投靠刘备时,就已经声名远播了。
凤雏和卧龙谁厉害(卧龙和凤雏到底谁更厉害)
诸葛亮和庞统一个是卧龙,一个是凤雏,他们两个究竟是谁更厉害一些呢?其实从庞统的《襄阳对》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就可以看出端倪。
庞统比诸葛亮要想得周到,庞统懂得狡兔三窟的道理。
他 因为长得丑,到曹操那碰了壁,在孙权那也没人理,最后算是不得已投靠了刘备。
总的来说庞统能力强,但是办事不牢靠,更急功近利。
诸葛亮属于稳扎稳打那种,稳的一批。
所以庞统一般都是随军,奇计很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做。
不过打仗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对错,反正一将功成万骨枯。
而诸葛亮主要留守后方,负责内政,他性格沉稳,是地地道道的正人君子。
庞统年少的时候因为长得丑,性格还木讷,并不被人看好,只有他的叔叔庞德公看好他。
在东汉末年如果想出名的话,必须得到名人的点评 。
于是庞统去拜访当时人称水镜先生的司马徽,最终得到水镜的点评,才得以在三国崭露头角。
如果从两人的人生成就来对比的话,可以说毫无悬念。
诸葛亮最后做到了蜀汉的丞相,让军事上远强于自己的曹魏都无可奈何。
在影响力上就更不用说了,诸葛亮在历史上成为了智囊的代名词。
成为了影响中华文明的十大符号,而庞统因为36岁就英年早逝,所以失去了很多创造成就的机会,在这点上诸葛亮肯定是完胜的。
不过话说回来,庞统和诸葛亮他们两个人的能力重点不同。
这就相当于一个文科,一个理科。
庞统主要是搞军事强,诸葛亮搞政治可以。
虽然专业不一样,但是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达到了顶峰。
如果庞统没有那么早死掉的话,诸葛亮在后,庞统在前,蜀国最后会怎么样?可能真的不太好说。
从我们在历史中看到了, 只能说诸葛亮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而庞统考了一半闹肚子跑茅房被迫弃考。
可以说诸葛亮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不管是治国还是领兵都有一套,文采就不用说了,我们都学过他的出师表。
庞统应该是一个管理型人才,可能是对自己的定位有偏差,这就说两个人正好搞反了。
庞统的定位应该是萧何,但是刘备却把庞统当军师,这中间有点问题。
最初认可庞统才华的还是张飞,庞统一开始只是一个县令, 天天喝酒不干正事,但是对于近百天的政务,只需要半天就可以处理完。
从这就可以看出,庞统对于内政方面也是很有能力的。
可是刘备只让他对外领兵作战, 我相信领兵作战绝对不是庞统的长处,所以后来凤雏消亡在落凤坡,绝对不仅仅是天灾,也是人祸。
【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
庞统。
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
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葬于落凤坡。
人物经历:庞统小时候为人朴实,但是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
时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庞统二十岁时前去拜见。
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俩人相互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
有了司马徽这句话,庞统渐渐为人所知。
时襄阳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德操为水镜。
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庞统后来被本郡征为功曹,喜欢评价人物,培养别人的名声,所以被他评价的人,都往往超过该人实际的才能。
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去问庞统,庞统说:“方今天下大乱,正义之道逐渐衰退,善人少而恶人多,我想兴起这样的风俗以达到助长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扬好的榜样,改善世风,如果不这样做,善人会越来越少。
十个人当中如果可以改善五个人,就可以将此事完成一半,进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励自己,这样难道不行吗?”。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庞统。
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
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葬于落凤坡。
庞统早期经历:大家可能想不到,其实他是周瑜的幕僚。
当时,东吴孙坚孙策时代有许多谋士,著名的张昭、鲁肃、张纮、顾雍、诸葛瑾、步骘、阚泽等等。
其中没有庞统的名字。
可是赤壁之战最关键的连环计就是庞统献的啊。
这时候的庞统,其实是周瑜的幕僚,也就是说,他只相当于周瑜的门客家臣,那时候他甚至还没有见过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