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时有论语吗(孔子论孝论语翻译)

2023-06-09
92 阅读

孔子的论语有哪些?

《论语》并不是一种语法,《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孔子名言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的论语有哪些?

具体如下:1、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说:已经做过的事情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情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的论语有哪些?

具体如下:1、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说:已经做过的事情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情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的论语有哪些语句

孔子《论语》经典名句:1、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

在这里,孔子谈了一个说话艺术的问题:有些话应该对某人说可是却没有说,那就是对不起这个人,即是失人;
有些话不应该对某人说,可是却不经意地告诉了他,那就是失言。

一个聪明有智慧的人说话总是能够把握好分寸,既不应该失人,又不应该失言。

圣人当初就已经意识到并明确讲出来的问题,可惜直到今天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无法完美地做到。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说的。

曾子,名参,是鄫国贵族的后代,他是出名的孝子,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

孟子的老师子思是曾子的弟子,所以曾子被认为是上承孔子、下启孟学的重要人物。

曾子这句话的意思: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做事是不是做到了尽心竭力、一心一意?和朋友交往,是否足够真诚、守信?对老师传授的知识,能不能按时复习并很好地掌握?儒家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完成的,孔子有这样的主张,曾子就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非常善于严于律己,在与别人的交往中不断反省和提升自己。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意思就是:看到有德行又有才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学习,以能够成为像他一样的贤德之人;
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从内心深处进行自我反省,看自己有没有他的毛病。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开始于此。

4、德不孤,必有邻。

这句话言简意赅,就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

由此引申开来,也可以理解为:能够投身于有价值的事情中、能够不断努力提升自己道德修养的人,早晚都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只是注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还不完全够,还要注意选择朋友,圣人在这方面对我们也有教导,告诉我们区别益友和损友的标准: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包括正直的人、诚信的人和拥有广博知识的人,和这样的朋友交往是有益的;
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包括善于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却背后诽谤的人和善于花言巧语的人,和这样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明明白白的“交友论”,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取之即用的交友六标准。

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同样出自《论语·里仁》,讲孝顺父母和个人发展的关系。

古人看重孝道,所以圣人首先会教育孩子要孝顺父母,当父母需要照顾的时候就不要去很远的地方了;
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没有因此对人进行十分严格的限制,而是说“游必有方”,表明如果确实需要去远的地方学习、办事,并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要让父母知道你去到了哪里。

尽孝道,兼顾个人发展,古人早就有了这方面的周全考虑。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平时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有规矩可循,而不用犹豫不决,难以取舍了。

7、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不仅涉及到孝道,还包括如何与兄弟、与他人相处,然后才是自己的学习与提高。

孔子告诉弟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都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言行谨慎,讲究诚信;
同时还要广泛地关爱他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做到这些之后如果还有精力,那就可以读书学习来使自己得到提高。

由此可见,孔子办学的时候,并不是把传授知识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提升人的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其次才谈学习文化知识。

这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德才兼备”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条款明晰,更为具体可行。

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和小人的价值取向不同,君子做事只需要晓以大义,小人则不同,需要动之以利害。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还是讲君子和小人之辨,“和而不同”正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从来不会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别人,但是即使他和别人有不同意见,他也会和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

小人则不同,小人没有独立见解,喜欢胡乱追求与别人一致,但是即便意见一致也不能和别人相处融洽。

1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

孔子说:“即使是生活贫困,每天只能吃粗粮,喝冷水,没有舒适的寝具,只能弯起自己的胳膊来当枕头,我心中知足,也自有一番乐趣。

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那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不可取,不宜取。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安贫乐道”思想,这思想千百年以来,一直影响着我国的知识分子。

如此朴素的道理,如果我们能够时刻铭记并用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自然会获得更多由心而发的快乐。

孔子的论语有哪些?

《论语》并不是一种语法,《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孔子名言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的论语有哪些?

具体如下:1、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说:已经做过的事情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情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