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作者简介(张继作者简介20字)

2023-06-13
27 阅读

张继有哪些古诗作品?

唐朝诗人张继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七言绝句《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经典作品,比如五言律诗《洛阳作》: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

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

再比如五言律诗《晚次淮阳》: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

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

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唐代著名诗人张继?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

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

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

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了。

人物简介张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

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

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

然铨选落第,归乡。

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

分掌财赋于洪州。

张继写枫桥夜泊的原因

张继写《枫桥夜泊》的原因: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

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

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话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赏析: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科书也收录此诗。

写下《枫桥夜泊》的诗人张继,他的结局如何呢?

有人说《枫桥夜泊》成就了张继,因为没有这首诗,世界不会知道他的名字。

虽然这听起来有失偏颇,但在阅读了张继的其他40多首传世诗歌后,我不得不感叹:事实确实如此。

张继的一生只有六十年,却经历了人间的风风雨雨。

也正是在跌宕起伏之间,才有了这首传唱千年的佳作。

世人只知道中国人喜欢这首《枫桥夜泊》,却不知道这首诗在许多亚洲国家,尤其是日本,已经大受欢迎。

其次,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这首诗已经被列入日本小学课本,因此在日本家喻户晓。

因为这首诗的魔力太强了,1929年,日本还在梅清山建了一座寺庙,也叫寒山寺。

这座寺庙完全仿照苏州寒山寺。

寒山寺旁还有一座城北,背面刻着张继的诗《枫桥夜泊》。

在这里,日本人还有一座很有情怀的“
午夜钟声”
钟楼,在附近山谷的清流上还架起了一座“
枫桥”

按理说,一旦中了进士,在大唐就衣食无忧了。

本来,应该是这样的。

考上进士后,一般要放几年,才下放给地方官。

然而,张继这一批进士却是不幸的,因为再过三年,就要发生改变中国几千年命运的动乱:安史之乱。

因此,从张纪中进士到唐代宗收复两京,几乎没有张纪中的记载,也没有人知道他在这一阶段的所作所为。

安史之乱发生,唐玄宗被唐肃宗“
逼”
为太上皇,以朔方为主的西北军开始南下横扫安史之乱。

张继的传世作品很少,仅收录了一卷唐诗,但有了《枫桥夜泊》这首诗,它将被永远铭记。

诗人张继写了一首《枫桥夜泊》,后来,张继在洪州工作了一年多,病死了。

张继只活了60岁。

张继的作品

张继的作品如下:一、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注释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苏州。

3、寒山寺:旧说在姑苏城西十里枫桥东。

三、简析1、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
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
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2、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

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代仍然。

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即可为证。

3、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

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

”“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

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

张继作品

张继代表作为《枫桥夜泊》 、《张祠部诗集》等。

一、人物生平张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

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

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

然铨选落第,归乡。

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

分掌财赋于洪州。

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

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

二、主要作品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①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②姑苏:今江苏苏州。

③寒山寺:旧说在姑苏城西十里枫桥东。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