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知识,中秋节的知识有哪些
关于中秋节的知识点
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一切活动均围绕着月亮这一主题。
吃月饼、拜月、供兔儿爷等。
在汉代已普遍崇拜月亮。
古代帝王祭祀太阳,也祭祀月亮。
北京的月坛为祭月的建筑。
中秋正直秋高气爽的季节,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
中秋节的象征食物莫过于月饼。
月饼还象征着全家团圆之意。
这种象征明代已经开始。
中秋节在蒙古、回、壮、彝、朝鲜、侗等20多个少数民族中也广为流行。
中秋节是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传统节日文化的寻根,对继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建设和谐社会,乃至营造健康的节日市场氛围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
明清中秋成“大节”中秋节还要点“中秋花灯”。
农历八月十五,恰处一年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是夜,月亮圆而亮。
东晋时,在隶属于南京的牛渚(今采石矶),高士谢尚、袁宏于中秋之夜泛舟江上吟诗赏月,故而有了“牛渚玩月”这一佳话典故,且对中秋赏月的形成影响颇大。
至宋代,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明清以降至民国时代,中秋节成为盛大节日。
解放后,民间仍盛行中秋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等。
赏月过中秋,在蒙古、回、彝、壮、布依、朝鲜、满、白、侗、土家、哈尼、黎、拉祜、纳西、达斡尔、羌、锡伯、鄂温克、裕固、京、鄂伦春、赫哲等少数民族中也颇流行,说明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同根、习近俗同。
关于中秋节的一些知识。
关于中秋节的一些知识。
关于中秋节的小知识
关于中秋节的一些知识: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
中秋节"
。
含义"
中秋"
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
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
仲秋节"
到魏晋时,有"
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
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