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空间心情(密闭空间作业证)
喜欢把自己封闭在小空间里是什么病?
我朋友常说他也喜欢呆在很小的空间里,他说这样很安全,别人看不见自己,自己不会受到伤害..应该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把,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很不放心,会不会是小时候的事情给你留下了一定的心理阴影。
有没有在小时候有很害怕的经历?有就要回忆起,可以求助心理医生~ /
/
zhengxinglianmeng.com/
hospital/
。
总喜欢一个人呆在封闭的空间里是怎么回事?
好看的言情小说
因为我是一名办公职员,所以大多时间都泡在小说堆里,离了电脑也是在手机上看电子书,所以推荐一些我觉得非常好看的小说吧,不好看的,或者略微难看的,我就不推荐给你了。
宫斗篇:(都是我看过觉得最好看的,值得推荐哦) 《帝后》★★★★★ 简介:别以为只有男人才有江湖,其实女人也有。
别以为只有男人才会战争,其实女人也一样。
在那被四面高墙围起来的紫禁城里,有那么一群女人,她们为情所困,为权所逼,她们相互嫉妒,相互伤害,却又同样地享受着无奈和孤独! 她们美丽,却又常常孤芳自赏;
她们年青,却又流露着无尽的幽怨;
她们聪慧,却又往往难逃算计;
她们挣扎,却又走不出命运编织的缠网里!于是,有人哭,有人笑;
有人逃,有人死;
有人爱,也有人恨! 作者笔风搞笑,情节不错,结局很美。
虽是穿越文,不过却是经典吧,男主女主历经艰险才走到一起,这是部一章也不舍得跳过的好文章(很好看,中间哭了好多次呢,是我喜欢的风格,男主福临真所谓最痴情的皇帝啊,真是一字不漏的看下去了。
) 《后宫甄嬛传》(后宫文中的经典,至今无人超过)★★★★★ 简介略 一共六部,部部扣人心弦。
初遇时,梨花树下,那一句我是清河王,让女主陷入皇帝的怀抱,却发现真正爱的那个人,却不是眼前的他,而是六王爷,真正的清河王。
或许,一切都是错,只是在错的时间里遇到不该遇的人,他,如白玉般的美少年,却将一颗心放在她心上,而她该拿什么作以回报?当一切都变得艰险起来的时候,好姐妹的背叛、惨死,皇帝的多情,让她破烂不堪的心彻底死掉,直至那个男人的再一次出现,让她重见了久逢的阳光。
只是相爱,并不能代表拥有,当她认为一切美好的时候,却不得不接受清河王死的讯息。
回宫,似乎成为她逃脱不了的束缚,为什么自己的心会那么痛呢?宴席上,那张突然出现的脸,为何又再一次打破她紧闭的心?原来,我们终究不能逃过这束缚的臂膀,相爱,却不能拥有,只能默默死去。
(哎呀,这部小说看的我肝肠寸断啊,对皇帝和六王都有说不出来的感受,女主也爱的非常辛苦啊,情节非常好,斗的太狠,这是唯一一部我彻夜通宵的书,对清河王的痴情,更是为了对做为皇帝玄凌不可能专情于一人的悲哀,结局很悲,不过女主却做了太后,只能孤独终老。
) 《宸宫》★★★★★ 简介:破军拂晓,天狼醉射,她本是惊才绝艳的将星,却一朝被挚爱背叛,一盏『牵机』醉饮,醒来已是人事已非——自己竟在小宫女身躯中重生! 九重宫阙中,暗流诡谲.她在暗中操纵着这权柄玉座的无边杀戮,只为挑起帝后母子相残! 后宫嫔妃争宠,各出奇谋,而九五至尊的天子,居然对她心生爱慕?! 鞑靼侵边,藩王作乱,种种危机,在几重旋涡中,急转直下。
纷乱复杂的纠葛之中,林宸的最终结局,是『无物结同心』的决绝,还是『泛舟江海,共话千秋』的释然? (这部太好看了,写的是一倾国倾城的娘娘,遭遇至爱的背叛,喝下毒酒后,然后在地狱被火烧26年,后来机缘巧合,她重生在一个小宫女身上,然后展开一系列复仇运动。
宫庭虽险恶,却一直都在她的展控之中,那个高高在上的太后娘娘,就是夺走她一切的人。
她要报复,让太后和皇帝反目成仇,母子撕杀,然后知晓了一系列事件。
忽律的反间计,先皇的不信任,太后的谗言,让她死于宸宫中。
这次重生,她要灭绝林家的所有血脉,包括那个先皇生的儿子,她也要他死。
可是为什么,当事实罢露,她总是下不了手。
原来,这一切又是个阴谋。
) 女主很可怜,先是被至亲至爱背叛,我真的无法想象当林宸被元旭以一杯牵机赐死的那一刻该有多绝望 千里跋涉 以为等待他的是良人 没想到 最后等到的是"
良人"
赐的一杯牵机 看文章中的交待 林宸是被元旭诱骗喝下那杯鸩酒 也许林宸接过心爱人的酒还满心欢喜 呵呵 世间凉薄 不过如此... 林宸倒地的那一刻会不会有一点后悔 眼泪落下 是不是满心酸涩 我为你共创江山 为你披荆斩棘 为你远赴边塞 为你护国保家 却原来 敌不过另一个女子的楚楚可怜 敌不过旁人设计离间 女人一生 最怕难逃一个词 遇人不淑 满心爱恋托付给一个人也换不来一个好结局 最难逃一个情字 伤筋动骨 无论欢愉还是钝痛都是刻骨铭心 林媛最终还是成功 得到了原属于林宸的夫君和荣宠 对一个女人而言真的是致命打击 我不是个心胸豁达的女子 我看到这里真的恨不得林媛死 整本书 最让我心绪难平的 就是元旭以一杯牵机赐死林宸的那个夜晚 林宸倒地的那一刻 在那一瞬间 我想在林宸眼里 这个世界 恐怕全都崩塌了吧 眼前的男人 多么的陌生 这一生 到底是为什么... 。
《大宫 雏菊曲》★★★★★ 简介:毒药女人野蛮成长 皇帝养女错位相恋 父母双亡的奴兮,从小被皇帝接进宫,荣宠却堪比帝姬。
皇帝拥有后宫三千佳丽,却宠幸了被视为女儿的奴兮。
一夜之间奴兮成为帝贵妃,位分直抵皇后。
荣耀背后,她的幸福又在哪里? 错位相恋,给她带来的是奢华荣耀的生活,心底的爱恨纠缠却在一刹那间崩溃。
她如一剂毒药,注入了后宫,席卷了朝堂…… (女主心狠手辣,却是后宫中最善良之人。
父亲因为误会,待她如冤家,待母亲,却似不共戴天之仇。
那一日,她亲耳所见,父亲扯着母亲的头发,没有一丝人情的打骂,母亲终于香消玉殒,甚至连医生也没有看望,最后还是皇帝召了太医,只可惜母亲已经归入西方。
那一年,父亲战死沙场,同父异母的姐姐泪流满面,而她却身着光鲜,甚至连一滴泪也没有落。
入至后宫,皇帝待她如亲生女儿,她拥有了姐姐所没有的一切。
开始结交皇子。
待她如知己的十二皇子,体弱多病的九皇子,草原王子,还有她爱的权禹王。
只是现实残酷,一向装乖巧的姐姐,居然请旨嫁给了权禹王,而她却成了老皇帝的妃子。
是怨是仇,还是泪断,她只能做到后宫最高位,才能走现在的这条路,只是权力再高,也不及那些感情。
她想要的,只不过是和相爱之人,游荡江湖罢了。
) 这一部是我最近看的,现在才出了第一部完结,第二部正在写。
女主非善类,心思缜密,聪明不可方人。
你不看,是你的损失。
) 《第一皇妃》★★★★★ 非常大气的文,还有外国的一些游历,后面比较复杂。
内容:她是天之骄女,一个传说、一场梦、一次穿越,让她来到三千年前的古代赫梯,从叛军首领到米特女王,她的冷静聪慧在这古老的时空中无往不利,却偏偏逃脱不了他狂肆的爱。
他为帝王,权力、狡诈、野心,一样不缺,但权力是为了保护她,野心是为了给她最好的一切,狡诈则是为了能够得到她。
命运注定了他们此生的相遇,更是千世轮回的因果,历史洪流潺潺,爱情缱绻绵绵,融合成那遥远的时空纷飞的一页。
为了爱他,她留在了这三千年前的遥远时空,成为了赫梯帝国地位最高的女性,却是一位不愿加冕的皇妃,她掌握了赫梯一半的军权和政治,却被皇帝终生软禁。
她是一个母亲,为了保护十万大军,牺牲了自己的儿子。
放弃了一切,她究竟得到了什么?为什么?他不相信她?为什么他还是听不到,那句“我爱你”。
或许爱情是没有颜色的,即使有颜色,也透明的让人看不清。
好了,字打得太累了,其余的,我就不写简介和读后观感了,但是绝对不比这些逊色。
下面是五星级加经典的书,都是我和大多数读友都喜欢的。
女子无殇(女主复仇而来,城府极深,是我看过这些文中最喜欢的一个女主角)、木槿花西月锦绣(三个男主,个个都喜欢,难以取舍)、且试天下(大气)、潇然梦、步步惊心(清穿里的经典)、绾青丝(第一部还不错)、歌尽桃花、独步天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神仙的、经典,心中排第一位,还配了广播剧,誓爱浅浅和男主角夜华啊)、花龙戏凤(短篇的好看)、色遍天下(一女N男,经典)、帝王业、帝王妻、此心无垠、皇后策(后宫)、芙殇(挺悲的)、《仙侠奇缘花千骨》(师徒恋,挺新颖的,不过看到男配为了救女主血肉飞溅时,还蒙上女主的眼睛,对她宠溺的说“不要看”,哭都哭死了,女主是我最讨厌的女主,她至今未爱过男配)。
还有凌霄宇的《引狼入室》。
《宛妃传》(女主角的结局非常凄美,爱上了帝王就是悲剧啊,她喝药自杀后,皇帝终于明白自己最爱的是谁了,但是已经晚了) 《凤凰囚》《九岁小妖后》《抢来的新娘》(这一类型,女主很强势很可爱,非常好看啊。
) 下面再推荐一点现代的,你一定会喜欢的(别拍我,我有信心你喜欢)。
《忽然之恋》(简介略)★★★★★ 没有什么比这更糟糕的了,当父母逝去,为了妹妹舍身的那一刻起,她以为她的世界不再一片光明,却因为那个如魔鬼般的男人,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她只想做个平凡的女生,和妹妹开心的活着,然而现实不容她所想,为什么看到他,心会很痛呢?当她转身离去的那一秒,才知道,自己的爱一直都在身边,只是因为当初的那个错误,而不断摧残对方,她从来都不给对方机会,而却在心里留下他的影子,原来,当真正意识到的时候,爱情已经不可能再回来了,他也不再是原来的他,只能独自对爱哭泣。
(这部小说是我初中时候看的,看哭了宿舍的所有姐妹,现在大学毕业了,至今还是在我心里排第一位。
不需要太华丽的语言,作者的笔触就能带给我们最真实的感受,爱情,也许真的只发生在忽然之间吧。
结局很悲,咱看了哭了好几天呢,看一次哭一次。
前面几章有点平淡,到后面就超精彩了,非常现实的一部小说。
) 现代言情小说(比较贴近现实一些的,而且是此类文中的经典) 绿蝶的《忽然之恋》--初中时候看的,到现在依然喜欢,能让我哭的死去活来,上面已经谈感受了。
《温暖的弦》《佳期如梦》《何以笙箫默》(男主是最痴情的了,七年,只等待一个女人)《第三种爱情》《翻译官》《梦的衣裳》(琼瑶中,惟一喜欢的一本),七月七日晴(哭了)、泡沫之夏(之前很不屑,以为是校园的,结果看过后,直接竖大拇指,果然是经典之作,已经拍成电视剧了。
) 再来是总裁一类型的。
一般男主帅、多金、腹黑、有钱。
女主温柔,或者强势、甜蜜、聪慧、可爱等等。
有虐有喜。
推荐:芳妮的《母凭子贵》 《总裁走着瞧》(男主和女主互看对方不顺眼)《火暴总裁骄柔妻》(因为误会,婚后受到虐待,但是最后幸福了。
) 《休掉撒但总裁》《彬彬来吃(非常搞笑》梦蝴蝶系列的都不错,不过要在书店买。
《VIP情人》 《杀手总裁出逃妻》(非常不错,情节很有意思。
不看后悔) ps:我不看文笔和情节差的文 ,毕竟看了千余本了,眼光变挑剔了。
如果要看这些小说呢,直接去迅雷下载TXT格式,很便捷的。
如果楼主有什么我没看过又好看的书,也推荐一些给我吧。
打了这么多,真的好累。
还有一些别人推荐说好看,而我看到一大半没看下去的,就不推荐了。
热爱生命的故事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
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
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
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
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
“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又被提为全国残联主席。
[编辑本段]凤凰卫视主持人鲁豫与张海迪的对话 ——真实美丽张海迪(节选)20多年过去了,今年就要47岁的张海迪,在人们心目中的光环似乎渐渐消去。
经历了癌症的折磨,爱情婚姻的争议,死亡的挑战,……依然坦然面对鲁豫。
她会说些什么…… 张海迪:最早大家知道我的名字的时候,我才26岁,今年就要47岁了,20多年过去了,时间是真的很快,但是当时那些我有时候回想一下,我就觉得像做梦一样,而且想想还是觉得像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
鲁豫:你还记得当时你被神话的最厉害的那段时间,你大概每天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张海迪:每天生活不得安宁,我当时每天收到的信,都是用麻袋来装的,一麻袋一麻袋的送到我的单位,送到我的家里,那个时候一点没有办法,而且在我家里,就是成批成批的人,有的多则上百,少则几十个,或者是几个人,每天都去,我们一定要见见海迪,我看她一眼行吗? 鲁豫:但是从外人看来,比如从我看来,有一天,张海迪好象就从我的视线消失了,然后就很少听到她的消息。
就感觉慢慢地,你不知道你自己主动就淡出我们的视线,还是外界在慢慢远离你。
到底是一种双向选择,还是纯属你个人的选择? 张海迪:大概,我觉得是双向,因为首先是我觉得是我个人的。
我个人我觉得我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特别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作为作家,是应该在幕后工作的,而不是在前台。
因为我不是一个演员,我不是去演戏,我不需要登舞台,因为我的工作应该是大家看不见的,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当大家看不见我的时候,可能正是我在事业的长河里艰难跋涉的时刻。
那么在这个宣传媒体上,他们对一个人物的宣传,对我来说,应该是比较长久的了。
一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什么一个版一个版地写海迪了或者是怎么样。
但是,当时到了1986年,这个情况会好了一些。
(解说)1991年,张海迪接受医生诊断,得知鼻部患有黑色素癌。
于是,她经历了生命中第6次大手术。
鲁豫:那手术过程很痛苦吧? 张海迪:非常痛苦,应该说是从剥离到缝合这段时间,因为这么一点点地方,上海最好的医生为我治疗,已经是作了最大的努力,而且这么一点地方缝了四十多针。
很小很小的针,虽然那个线很细但对我来说好像是拉一根麻绳。
但是作为一个女性,我觉得,我承受了男性都难以承受的那种痛苦。
这种痛苦不仅仅是皮肉的,最重要的是精神的。
当时作完手术以后我的手也很凉,也有些颤抖,但是我没有叫一声。
我出来的时候,我爱人正在外面等着我,他的手我这么一摸,比我还凉。
后来我就跟他讲,我说我有一种感觉,如果我要是在白色恐怖时期被敌人抓了去,我什么也不会说,我说你会说吗,他说我也不说。
我说不,你会说。
那个时候不能笑了,因为脸上太疼了,不能笑了,但是我自己知道我能够忍受世界上最难以忍耐的痛苦。
鲁豫:你那个时候一滴眼泪都没掉过吗? 张海迪:没有,从小到现在从来没有因为病痛而掉过眼泪。
我这个人是非常富有感情的,但是从来没有因为病痛掉过眼泪。
总是因为别离,离开了自己亲人,离开朋友,然后什么什么,眼泪汪汪,就这样。
大家等一下可以吗,我是看着表上厕所。
鲁豫:我发现海迪身上有一点超出常人,那就是对时间的敏感。
由于她从胸部以下,身体完全没有知觉,所以必须非常严格的遵守时间。
每隔两个小时,必须要使用一次洗手间,而每一次她并不需要旁人的提醒,也不需要上闹钟,好像身体里面已经有了一个自然的生物钟,到时间就会提醒她。
海迪告诉我说,这是她用了40年的时间,养成的一个习惯。
(解说)手术后,张海迪身体状况差到了极点,但她依然坚持就读吉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课程。
两年后,获得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坐着轮椅的哲学硕士。
鲁豫:42年跟疾病一直这样相伴,不知道一种什么感觉,一种什么状态? 张海迪:有的时候我自己想想,偶尔也有热泪盈眶的时候,自己为自己感动。
因为什么呢,有的时候,这么想想,哎呀,特别是有时候我跟我妈妈聊起来。
有时候就讲说,妈妈你说,我如果当时病了,我坚持十年,二十年,我都可以坚持,三十年我也可以坚持。
真的,如果我能够坚持四十年的话,我觉得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因为我要战胜很多别人根本就看不见的东西。
那么就是得克服很多别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困惑和障碍。
鲁豫:但是你为什么没有放弃呢? 张海迪:没有放弃是,每天都想想放弃,但是每天又把它拾起来。
我觉得又把生命的火焰,就是已经将要熄灭的火焰,小心翼翼地,就像我前几天跟他们讲的,我说我自己每天都想放弃,又像一团小火焰一样把它拾起来。
这个小火种我吹一吹,我又让它变成我心灵的篝火,越吹越大,越吹越大,让它继续燃烧。
鲁豫:一直以来,张海迪被人们视作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我们心目当中总觉得英雄和常人不一样,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
但张海迪和每一个平凡的女性一样,从小就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充满了追求。
当然她品尝过爱情的幸福,也遭受过失恋的打击。
不过她说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解说)1970年,张海迪跟随父母,来到山东聊城莘县农村。
在那里,少女时代的张海迪情窦初开,有了初恋。
张海迪:有一天我喜欢一个男孩子,那个男孩子非常非常喜欢我,就是在我们那个小小的县城里。
但是就是经历了这么几年之后,大概,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有一天就是他忽然带着一个女孩子到我家,一直到现在我都记着那个女孩子。
那是个冬天,她穿着一件当时很少见的,因为她从外地来,穿着一件很少见的毛大衣,毛毛领子,是这样子的我就觉得就像冬妮娅穿的那种,那个衣服一样,因为我们那个地方当时很冷的。
他进来了以后说,啊,海迪,这是我的表妹。
那天还是一起去看电影,他们推着我去看电影,他就告诉我这是他的表妹。
但是当时我非常敏感的就是看了这个女孩子,她真的也非常漂亮,那么健康。
就是从这天以后,我的感觉就是,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子,他真的疏离了我。
在这个时候我才感觉到什么呢,我就觉得,真的那个地方太小了,那个我的残疾太重了。
那么就是说他在做现实的,和想象中的爱情决择的时候,他必定要偏向社会世俗的一些方面,我能理解。
我愿意把这痛苦自己咀嚼掉,我相信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不会痛苦了,果真是这样。
经历了非常大的痛苦。
后来以至于于我做什么事情还像以前一样。
有的时候我的朋友推我去看电影,去露天剧院去看电影。
看电影的时候,我这个朋友去了,我真的很想看看他,很想在看他一眼。
但不一定是面对面的,面对面是不可能的,他不敢对我的眼睛,我更不愿意看见他的眼睛,我愿意远远的默默的看一看。
后来就是我的朋友推着我,就是走过一个胡同的时候,正好他在胡同紧那头,我这么一看,他跟那个女孩子,就是他的表妹走在一起,我心里当时真的像,你知道吗,什么叫针扎。
鲁豫:我明白那种感觉。
张海迪:我真的知道是针扎的感觉,我们每个女性,我觉得应该经历那样疼痛,爱情真的是,就是像莎士比亚说的,爱情就是让人尝遍天下所有的滋味,如果真的一开始就是甜蜜的话,不经历这种疼痛的话,一个女性她就不是完整的。
鲁豫:那后来呢,除了感情这种疼痛,感觉其他的滋味尝过吗?酸甜苦辣你应该都尝过,包括甜美。
张海迪:甜美的确是有过,这里面还有就是我经历的。
像我有一个男性的朋友,当时去看我的时候,他给我留下一句话,让我就想了,就是想了好几年,他说,海迪,他说,等我下次再来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真的你获得了幸福,就这么一句话,当时我们都非常的隐晦。
后来几年之后,他在很远的地方,也是知识青年,在黄河军马场,在那个地方,这件事情我极少跟别人说。
过了一些年,有一天他给我寄来一封信,这封存信里面夹了个照片,这个照片看了以后,我接着就撕了。
鲁豫:为什么? 张海迪:因为(照片上)他跟一个女性站在一个台阶上,一个楼房的台阶上,他站的高一点,女性站的低一点。
他后面写的什么呢,就是说,海迪,我已经结婚了,我的爱人是做什么什么的。
他非常非常平淡的就说这样的话,而且还寄给我这样的照片,我想他很可能期待我的祝福。
而他对我来说,就好像一颗子弹,一下子,不说是一颗子弹吧,就像一把利剑一下子扎了我一下,就是那种疼痛就是甚至让我全身都猛的一下子抽搐了,让我就从那个幻梦中一下子回到了现实,并且一瞬间会觉得现实是非常的冷酷,是如此冷酷。
我一次一次的追求,一次一次的又失掉了。
(解说)张海迪的丈夫是王佐良,在山东师范大学教外语。
两人的结合是在1982年。
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一切都在都在平静中度过,如同现在一样。
鲁豫:记得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报纸上曾经有过一阵子争论,张海迪到底应不应该结婚,对于这些争论张海迪自己是一笑至之,她说早在1982年,她家喻户晓之前,就已经结婚了,经历过将近20年的婚姻生活,我们以外人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是那张轮椅,这对夫妇跟中国千百万平凡的夫妇没有太大的差别。
鲁豫:在见张海迪之前,我心里一直有点顾虑,我怕她不愿意谈到自己的情感经历和家庭生活,但海迪非常的坦率,在做这个访问的时候,海迪的先生和妹妹都在家里,海迪也完全不避讳我们,不时指挥自己的老公帮自己垫一下垫子,或者倒一杯咖啡,我能够感觉到海迪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倒不是因为全家人由于她的病情,而要围着她转,而是海迪身上就有这样一种力量,把周围的人凝聚在一起。
(解说)张海迪夫妇没有孩子。
10年前,他们收养这只小狗,取名“板凳”。
夫妻俩对它疼爱倍至,让人觉得它就是他们的孩子。
鲁豫:关于张海迪,我听到过这样两种声音,有的人说,像她这样一个聪明的有才气的女子,却要承受身体上这么大的痛苦,老天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但也有人说,张海迪什么都有了,有名气,有地位,出了那么多书,还要求什么呢。
但海迪跟我说,她愿意放弃所有这一切,只希望能有一个健康的,正常的身体。
我想这一点普通人是很难理解的。
海迪在一起我们谈到了死亡,我问她如果自己来撰写自己的墓志铭,她会写些什么?海迪说,她会这么写,这里躺着一个不屈的海迪,一个美丽的海迪。
[编辑本段]获奖状况 1992 年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
1993年3月7日,团中央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并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
1994 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 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 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 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 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 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 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 年 12 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
2003 年 10 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
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
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
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
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
“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二)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
”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
”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70年,她15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农村生活。
在农村,她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人民做事。
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
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
她发现村里缺医少药,就决心学习医疗常识和技术,用零花钱买医学书、体温表、听诊器和常用药物。
她先后读完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医学书籍。
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
短短的几年,她居然成了当地的一个年轻的“名医”。
只要有人求医,她就热情接待。
重病号不能行动,她就坐着轮椅,登门给病人扎针、送药。
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爷,因患脑血栓后遗症,6年不能说话,并瘫痪了3年,一直没治好。
张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励耿大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阅大量书籍,精心为耿大爷治疗。
后来,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也能走路了。
这时张海迪深深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幸福。
张海迪同志把为社会、为人民做事,当成最大的幸福。
她的崇高精神,闪烁着共产主义的光芒。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
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自己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
[编辑本段]荣誉称号 张海迪先后被授于各种荣誉称号: 1981 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 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 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 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 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 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 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 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 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 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 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 年被日本 NHK 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 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女性”。
[编辑本段]请向她学习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
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
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
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
”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
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
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
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 年被日本 NHK 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
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编辑本段]关于快乐 快乐是很难的,我们常常为了短暂的快乐,愁苦经年,张海迪更难。
张海迪看上去很快乐,哪怕是在最痛的时候,她也能做出一副灿烂的笑脸。
但张海迪说,她从来没有一件让她真正快乐的事。
张海迪现在的身份是作家,但写作是痛苦的,她得了大面积的褥疮,骨头都露出来了,但她还在写。
她又做过几次手术,手术是痛苦的,她的鼻癌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实施手术的,她清晰地感觉到刀把自己的鼻腔打开,针从自己皮肤穿过。
第一次听说自己得了癌症,她甚至感到欣喜--终于可以解脱了。
张海迪说:我最大的快乐是死亡。
但是,她却活了下来。
她写小说,画油画,跳芭蕾,拍电视,唱歌,读硕士……甚至,她很喜欢香水,她活得有滋有味。
主持人朱军问她,你这样坐着是不是很难受,她说,是的,非常难受,可我已经这样坐了40年了。
作为政协委员,她的提案是在高校推行无障碍设施。
"
我很痛苦,但我一样可以让别人快乐"
,张海迪说这话的时候,诗意从她身边弥漫开来。
"
20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面对媒体我始终非常平静,当你突然面对那么多的闪光灯、笑声、掌声,调整自己最重要,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我的心始终像一泓碧水,那么蓝,那么深。
"
"
还有一个脆弱的海迪。
像我这样一个残疾女性,身上被弄脏后又无能为力的那种懊恼是你们根本无法想像的。
有时我甚至想,没有我多好。
有时出差住在高楼,我就去那里往下看一看,我常想,假如我真的这么掉下去了,就什么都结束了,再也不用承受什么痛苦了,我甚至盼望可以安乐死。
"
"
回过头来想,我的确是个非常顽强的海迪,残疾对于人类来说是个大痛苦,但总是需要有人来咀嚼,我感谢生活给了我一支能说话的笔,它让我去倾诉了,去抗争,我不仅活着,而且在写作中放飞了心灵。
"
"
今天坐在这面窗前,看着眼前这一大片青草地,我希望能够像你们一样,用双脚一步一步地感受大地的温馨、亲切,找回我以前曾经拥有过的走路的感觉……"
5岁的 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
80年代新雷锋"
的张海迪同志"
优秀共青团员"
称号。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
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
1997年入选日本NHK"
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
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从我们认识张海迪开始,转眼间20年过去了。
现在20岁以下的人,很少有人还记得张海迪。
现代医学延续了张海迪的生命,但是,靠一次次手术延续的生命,究竟会有多少光泽呢?20年前,张海迪扼紧命运咽喉的时候,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20年过去了,她是不是还在敲命运的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张海迪的内心世界。
[编辑本段]关于名声。
感情烦恼?
稳定和安全感是最重要的,为什么不信任呢,是因为你现在还没有这个责任心,你现在感觉一定可以和她一直好,但是很多因素都会改变的,所以在自己没有责任感和安全感的时候,不适合去谈恋爱。
生活,烦恼,感情
这个观点我不赞成,对于一个过于重视颜值的女生来说,可能是这样的,其实我觉得女人找老公最重要的还是找懂她的男人,并且能够理解和包容她的男人,这样在一起生活才会幸福的,而颜值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就像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穿在脚上是否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别人看到的只是外表的好看,没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