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精粹(成语典故精粹2答案)

2023-06-18
36 阅读

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有何典故?

厚积薄发:多多积蓄,慢慢放出。

形容长时间的积累,在某个瞬间一下子发挥和表现出来。

比喻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典故:小时候的左思一点也不聪明,口齿迟钝,学习成绩也平平常常。

父亲认为这个儿子很没出息,有一次当着客人的面,恨铁不成钢地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候呢。

”左思听了,心里十分难受,他开始刻苦学习,决心写出一手好文章来,改变众人对他的看法。

有一天,左思拜读了前人的名作,很受启发,他想:同样是人,我为什么不能写出一篇能和前人作品媲美的文章?他立志作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期各个都城的繁华景象都写进这篇赋中。

为此,左思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他昼夜翻阅史书,深入调查,掌握了大量真实客观的写作资料。

之后,他便闭门谢客,专心致志地构思、创作。

左思在家里随处放置着纸笔,连院子和厕所里都挂着纸片,摆设着文具。

每当脑中灵光一现,捕捉到一个好词或者好句,他就立即用这些文具记录下来。

对于写好的文字,左思总是反复推敲,一旦发现哪处写得不尽人意,就马上推翻重来。

就这样,历经了十个酷暑寒冬,这部凝结着他无限心血的作品终于问世了!后来,有些名人认识到《三都赋》的价值,联手向世人推荐,这部作品也因此风靡京城。

人们争相抄阅,导致城里的纸张奇缺,价格也一下子涨了好几倍。

成语“洛阳纸贵”就是这么来的。

厚积薄发是成语吗?

『壹』 有个成语是厚积薄发,还是薄发厚积 厚积薄发 厚积薄发: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
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内出。

多多积蓄,容慢慢放出。

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此句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

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苏轼《杂说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 『贰』 有与“厚积薄发”意思相近的成语吗 养精蓄锐、未雨绸缪、严阵以待、居安思危、引而不发 一、养精蓄锐 白话释义: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锐:锐气,力量。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翻译:养足精神,积蓄力量,刘表、孙权也可以一战而拿下的。

二、未雨绸缪 白话释义: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 出处:《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
毋临渴而掘井。

” 朝代:明 作者:朱柏庐 翻译: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不渴的时候就要挖好井。

三、严阵以待 白话释义: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要犯的敌人 出处:《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

朝代:宋 作者:司马光 翻译:甲日辰时,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要犯的敌人。

四、居安思危 白话释义: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出处:《白兔记·寇反》:“古人有言:‘得宠思辱,居安虑危。

’” 朝代:明 作者:无名氏 翻译:古人说过:地位高的时候要想着没地位的时候,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五、引而不发 白话释义:拉开弓,搭上箭,不射出去,做出跃跃欲射的姿势,以便让人学习,体会射箭的技能。

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
跃如也。

” 朝代:春秋 作者:孟子 翻译:君子拉开弓,搭上箭,不射出去,做出跃跃欲射的姿势。

『叁』 求成语 厚积薄发 的来历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许知行此题,出自许知行关于读书作文的名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以笔者的理解,这里的“约取”,不单指少取,主要是指慎取、精取,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所谓“取”,就是对书中所言之事、所论之理、所抒之情的认可和接受。

“取”不贵其多,而贵其精,应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历观中外读书经验,如果说博览群书重要,那么慎取、精取则更重要。

有些书,即使是佳作,也往往并非字字珠玑,句句真理,而是玉瑕共存,精粗混杂。

因此,不能对其不加分析,兼收并蓄,必须认真思考,分清优劣,去粗取精,弃伪存真。

越是博览,越须慎取精取。

否则,不加分析,盲目滥取,那就“尽信书,不如无书”,轻则无益,重则有害了。

知贵精,不贵多。

真正有学识者,不是记住很多死知识的人,而是积累了知识精萃的人。

古今学界有识之士,治学都很注重“博观而约取”。

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唯真是取。

唐代韩愈,在《原道》中批评有些人读书作文,“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王安石提倡:读书要“深思而慎取”。

清代精于读书之道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解释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说:“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爱因斯坦在谈到读书时有段很精辟的话:“在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也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并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无疑,这是基于切身体悟的真知灼见,发人深思,堪资借鉴。

要做到博观精取,首先要能识精。

这就要对所观之书熟读精思,反复玩味,慧眼识珠,知其精义。

宋代朱熹的“剥皮、去肉、见髓”之法,颇有见地。

他说:书之精华,“犹如数重物色包裹里许”,须要一重重剥开,“去其皮,见其肉;
去其肉,见其骨;
去其骨,见其髓。

”明白了“皮、肉、骨、髓”之所在,方能心中有数,取其精髓。

否则,盲目滥取,也就难得其精了。

这里,笔者记起英国文学家柯尔律治的读书四喻。

他说:有的人“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是豆渣”;
有的人“好像是计时的沙漏,注进水,流出来,到头来一点疤痕也没留下”;
有的人“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弄脏了些”;
还有的人“像是宝石矿床的苦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捡纯净宝石”。

此喻形象贴切,给人启迪。

有些人读书不懂“约取”之道,或如“布袋”,取粗去精;
或如“沙漏”,不留痕迹;
或如“海绵”,啥都吸收。

如此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读书应当像宝石矿的苦工那样,辨明瑕玉,甩掉“矿渣”,只取宝石。

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
约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
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多多积蓄,慢慢放出。

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其实上面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总的意思就是指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稼说——送许知行 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

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

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

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

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

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

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
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

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

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肆』 厚积薄发,后面接句什么成语 “厚积而薄发”的前一句是“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出自苏轼关于回读书作文的名言:“答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 【成语】:厚积薄发 【读音】:hòu jī bó fā 【释义】: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
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多多积蓄,慢慢放出。

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出处】: 苏轼《稼说送张琥》 『伍』 类似于“厚积薄发”的成语有哪些 类似于“厚积薄发”的成语有: 动须相应[ dòng xū xiāng yìng ]:(围棋术语)发动攻势必回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答时机。

蓄势待发[xù shì dài fā]:指随时准备进攻。

原意是指半蹲着的人随时准备站起来冲出去。

韬光养晦[ tāo guāng yǎng huì ]: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

养精蓄锐[ yǎng jīng xù ruì ]:养:保养;
精:精神;
蓄:积蓄;
锐:锐气。

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深入浅出[ shēn rù qiǎn chū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陆』 厚积薄发是成语吗 成语 词目 厚积薄发 发音 hòu jī bó fā 释义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
薄发:指少专量地、慢慢地放出。

多多积属蓄,慢慢放出。

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示 例:所以,黄现璠著述中呈显出“史料丰富”、“厚积薄发”、“言必有据”、“考证周详”、“行文朴实”、“议论精简”等方面的文风特点。

( 陈吉生教授撰《 试论壮族著名史学家黄现璠对20世纪中国“新史学”实践与建设的贡献》,载《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笫一期,80页一104页) 反义词 入不敷出 『柒』 厚积薄发是成语吗 是。

厚积薄发 [hòu jī bó fā]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厚积:指大量地内、充分地容积蓄;
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多多积蓄,慢慢放出。

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动须相应 成语接龙 发纵指示 示贬于褒 褒善贬恶 恶衣粝食 食子徇君 君命无二二三其德 德言工容 容光焕发 发愤忘食 食言而肥 肥冬瘦年年谊世好 好梦不长 长嘘短叹 叹老嗟卑 卑躬屈膝 膝 『捌』 厚积薄发成语意思 厚积薄发 【拼音】: hòu jī bó fā 【解释】: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内积蓄;
薄发容: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多多积蓄,慢慢放出。

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出处】: 宋·苏轼《送张琥》:“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 『玖』 “厚积薄发”类似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 养精蓄锐 【拼音】: yǎng jīng xù ruì 【解释】: 养:保养;
精:精神;
蓄:积蓄;
锐:锐气。

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 【成语】: 一触即发 【拼音】: yī chù jí fā 【解释】: 触:碰;
即:就。

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

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出处】: 清·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三:“积数千年民族之精髓,递相遗传,递相扩充,其机固有磅礴郁积,一触即发之势。

” 【成语】: 箭在弦上 【拼音】: jiàn zài xián shàng 【解释】: 箭已搭在弦上。

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出处】: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成语】: 剑拔弩张 【拼音】: jiàn bá nǔ zhāng 【解释】: 张:弓上弦。

剑 *** 了,弓张开了。

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

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出处】: 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法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 【成语】: 日积月累 【拼音】: rì jī yuè lěi 【解释】: 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

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日积月累,有了一大包银子。

『拾』 厚积薄发 类似的成语 蓄势复待发 读音:xù shì dài fā 解释:指随时制准备进攻。

原意是指半蹲着的人随时准备站起来冲出去。

韬光养晦,卧薪尝胆,蓄势而发,大刀阔斧。

韬光养晦,卧薪尝胆,蓄势而发;
风卷残云,摧枯拉朽,所向披靡。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故事

1.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成语,歇后语,俗语,诗句,每个四条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 [释义]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语出] 元·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
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 [辨形] 庐;
不能写作“芦”。

[近义] 礼贤下士 [反义] 拒人千里 妄自尊大 [用法] 用作褒义。

有时可用于讽刺某些人摆架子;
一次两次请不来。

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动宾式。

[例句] ①刘厂长~;
终于把身怀绝技的老工人请回厂。

2.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成语,歇后语,俗语,诗句,每个四条 隆中对,出师表三顾茅庐初出茅庐白帝托孤七擒孟获草船借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赤壁之战三足鼎立作奸犯科欲擒故纵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鞠躬尽瘁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出师为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司马懿称诸葛亮为 天下奇才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3.关于诸葛亮的成语,俗语,歇后语和诗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顾茅庐 闭门思过 盖世无双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五古·读诸葛武侯传书 唐 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蜀相 作者: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五绝·八阵图 唐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五排·诸葛庙 唐 杜甫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五古·先主武侯庙 唐 岑参 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

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

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

五绝·武侯庙 唐 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七律·咏怀古迹五首 (后二首) 唐 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五律·哭吕衡州六首 (前三首) 唐 元稹 气敌三人杰,交深一纸书。

我投冰莹眼,君报水怜鱼。

髀股惟夸瘦,膏肓岂暇除。

伤心死诸葛,忧道不忧余。

望有经纶钓,虔收宰相刀。

江文驾风远,云貌接天高。

国待球琳器,家藏虎豹韬。

尽将千载宝,埋入五原蒿。

白马双旌队,青山八阵图。

请缨期系虏,枕草誓捐躯。

势激三千壮,年应四十无。

遥闻不瞑目,非是不怜吴。

七绝·上卿翁请修武侯 唐 杜甫 大贤为政即多闻,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

五排·武侯庙古柏 唐 李商隐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是日至下马碛憩于北山 宋 苏轼 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

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

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

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楇。

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

顾瞻三辅间,势若风卷沙。

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

山僧岂知此,一室老烟霞。

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

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

题定力院壁 北宋 王安石 溪北溪南水暗通,隔溪遥见夕阳舂。

思量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八阵碛 北宋 苏辙 涨江吹八阵,江落阵如故。

我来苦寒后,平沙如匹素。

乘高望遗迹,磊磊六十四。

遥指如布棋,就视不知处。

世称诸葛公,用众有法度。

区区落褒斜,军旅无阔步。

中原竟不到,置阵狭无所。

茫茫平沙中,积石排队伍。

独使后世人,知我非莽卤。

奈何长蛇形,千古竟不悟。

惟余桓元子,久视不能去。

诸葛武侯 北宋 王安石 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诸葛武侯 北宋 王安石 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

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

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掉头梁甫吟,羞与众争光。

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

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

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

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

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

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

隆中 宋 苏轼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

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七律·书愤 宋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谒汉昭烈惠陵及诸葛公 南宋 陆游 雨止风益豪,雪作云不动。

凄凉汉陵庙,衰草卧翁仲。

画妓空笙竽,土马阙羁鞚。

壤沃黄犊耕,柏密幽鸟哢。

尚想忠武公,身任社稷重。

整整渭上营,气已无岐雍。

少须天意定,破贼宁患众。

兴亡信有数,星陨事可痛。

陵边四五家,茆竹居接栋。

手皲纸上箔,醅熟酒鸣瓮。

虽嗟生理微,亦足逭饥冻。

4.关于诸葛亮的成语、俗语、歇后语和诗词有哪些 成语: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
已:停止。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龙盘虎踞 [ lóng pán hǔ jù ]:盘:曲折环绕;
踞:蹲、坐。

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

特指南京。

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淡泊明志 [ dàn bó míng zhì ]: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伏龙凤雏 [ fú lóng fèng chú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

凤雏:庞士元。

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

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三顾茅庐 [ sān gù máo lú ]:顾:拜访;
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俗语: 1、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2、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

3、既生瑜,何生亮。

诗词: 1、唐·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唐·杜甫《八阵图 》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唐·岑参《先主武侯庙 》 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

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

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

4、唐·杜甫《武侯庙 》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5、唐·杜甫《上卿翁请修武侯 》 大贤为政即多闻,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

5.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歇后语,事迹,俗语,传说有哪些 隆中对, 出师表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白帝托孤 七擒孟获 草船借箭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出师为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司马懿称诸葛亮为 天下奇才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

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

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

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

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

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

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

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

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

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

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6.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成语 歇后语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火烧赤壁。

草船借箭。

孔明借东风。

关公过五关斩六将。

诸葛亮智用空城计……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 盖世无双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成败利钝;
凌上虐下;
虎踞龙盘;
不知所云;
闭门思过;
不求闻达;
草庐三顾;
豺狼之吻;
淡泊明志;
方寸已乱;
伏龙凤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龙蟠虎踞;
龙盘虎踞;
力排众议;
苟全性命;
盖世无双;
肝心若裂;
汉贼不两立;
七擒七纵;
如虎添翼;
开诚布公;
空城计;
龙骧虎视;
计日而待;
集思广益;
俭以养德;
思贤如渴;
所向无敌;
我心如秤;
临危受命;
三顾茅庐;
如鱼得水;
任重才轻;
妄自菲薄;
危急存亡 ;
上楼去梯;
识时务者为俊杰;
胸中鳞甲;
游辞巧饰;
作奸犯科;
坐以待毙;
众难群移 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 在我们常用的歇后语当中,有许多和诸葛亮有关,比如:“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成都武侯祠 ) 一对二表三分鼎 六出七纵八阵图( 陕西祁山五丈原诸葛庙) 一诗二表三分鼎 万古千秋五丈原 ( 成都武侯祠 )三分天下四川地 六出祁山五丈原 ( 成都武侯祠 ) 异姓三贤:卧龙、谪仙、天下士 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 山东恒台三贤祠) 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 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 (湖北襄樊古隆中 )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 成都武侯祠 ) 收二州,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艾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 成都武侯祠 ) 佐玄德,破孟德,而后南北三国分鼎 扩展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1],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2]。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3] 7.求、关于诸葛亮的成语、俗语、诗句各一 成语 盖世无双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俗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事后诸葛亮 七擒七纵 即生瑜,何生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不出茅庐 知三分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关於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著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於貌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是请你这个诸葛亮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回答者:飘雪穿云掌 - 助理 二级 10-20 20:54 诸葛亮草舶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谩——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开口——尽是计谋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要丑奏——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诸葛亮用空城计——迫不得己 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 诸葛亮战群儒——全仗嘴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头 诸葛亮住茅庐——怀才不遇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孔明夸诸葛——自夸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可不是诸葛亮的典故,是始于刘邦对张良的评价。

诗句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8.有关诸葛亮的诗词、歇后语、故事 歇后语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假的)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10 陆毅版诸葛亮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也可以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诸葛亮焚香弹琴——计上心来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注释:也叫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个臭皮匠”的源头应该是“三个臭裨将”,也就是三个副将。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秘莫测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诸葛亮隆中对——有先见之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诸葛亮耍掸帚——出计不出面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孔明大摆空城计——无兵可用。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诸葛亮六出祁山---图谋大业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相关俗语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不出茅庐,知三分天下 16 唐国强版诸葛亮聪明莫过于诸葛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相关成语足智多谋、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孟获、赤壁鏖战、草船借箭、羽扇纶巾、出师未捷身先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焚香弹琴、云淡风轻、谈笑风生 10 诸葛亮雕像相关对联 ⒈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杜甫·题武诸庙 ⒉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李白·题南阳 ⒊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⒋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⒌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游俊题三顾堂此联刻木悬挂于三顾堂内。

⒍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⒎风雪历三番,欲致高贤甘折节;
江山谋一统,愿撑危局藉酬知, ——吴丈蜀题三顾堂 ⒏凤凰台栖凤凰,凤凰行影何在?三顾堂纪三顾,三顾遗迹尚存。

——佚名题三顾堂 ⒐往时文采动人主;
万古云霄一羽毛。

——朱佑保题三顾堂 ⒑问鼎三分三顾地;
出师两表两朝心。

——阎钧江题三顾堂 ⒒扇摇战月三分鼎;
石黯阴云八阵图。

——佚名摘赵宏恩诗句题草庐亭 ⒓西亩躬耕,岩端神犹在;
嘉宾时来,余典歌未衰。

——云轩题丹青苑 ⒔个个孔明诸葛亮;
家家居易百乐添。

——茶联集大成者《百茶联》作者在天题【上联嵌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下联对应嵌名“姓白,名居易,字乐天”。

同为谐音嵌名技巧联】 ⒕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

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

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

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

岳飞并识。

”——岳飞题南阳卧龙岗诸葛草庐 ⒖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 定军山武候祠对联 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 9.关于诸葛亮的成语、俗语、歇后语 歇后语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
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
金蝉脱壳 诸葛亮三次周瑜——略使小计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诸葛亮斩马谡(su)——执法如山;
不念旧情 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成败利钝;
凌上虐下;
虎踞龙盘;
不知所云;
闭门思过;
不求闻达;
豺狼之吻;
方寸已乱;
伏龙凤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龙蟠虎踞;
龙盘虎踞;
力排众议;
苟全性命;
盖世无双;
肝心若裂;
汉贼不两立;
七擒七纵;
如虎添翼;
开诚布公;
空城计;
龙骧虎视;
计日而待;
集思广益;
俭以养德;
思贤如渴;
所向无敌;
我心如秤;
临危受命;
三顾茅庐;
如鱼得水;
任重才轻;
妄自菲薄;
危急存亡 ;
上楼去梯;
识时务者为俊杰;
胸中鳞甲;
游辞巧饰;
作奸犯科;
坐以待毙;
众难群移 。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以儆效尤的意思

以儆效尤的意思是用严肃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办法来警告那些想学做坏事的人。

以:用,拿;
儆:告诫,警戒;
尤:过错;
效尤:照坏样子去做。

用严肃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办法来警告那些想学做坏事的人。

引证:圣母道:“尔等既有凡心,已犯天律,不能不惩,以儆效尤。

——(明)朱名世《牛郎织女》第一回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自宜按律究办,以儆效尤。

——(清)李绿园《歧路灯》九十三回我以为各人均应先打屁股百下,以儆效尤,余事可一概不提。

——鲁迅《准风月谈·文床秋梦》为了严肃校纪,不处分不足以平众愤。

学校决定给予你大过处分,以儆效尤。

——王火·《战争和人》(三)卷二句子:1、惨绝人寰,令人发指,必须依法严惩,以儆效尤!2、对那些犯罪分子应依法严惩,以儆效尤,决不能心慈手软。

3、对人贩子的刑罚能否加重?抓一个毙一个,以儆效尤!4、以理服人以儆效尤,才是最好的方式,能够立法严格执行就更好了。

5、看来打击投机已经开始了,先拿私募的掌门人开刀!杀鸡骇猴,以儆效尤!。

以儆效尤是什么意思啊?

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白话文:郑伯仿效坏的行为,他也会有罪过。

用法:动宾式;
作谓语。

例句:为了严肃校级,不处分不足以平众愤。

学校决定给予你大过处分,以儆效尤。

扩展资料近义词:1、杀鸡儆猴: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

比喻用惩罚某个个体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出自: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

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

2、杀一儆百:意思是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尹翁归传》:“以一警百,吏民皆服。

”白话文: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官吏和民众都服从了。

参考资料来源:-以儆效尤。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