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背景(叶圣陶的资料简介)
叶圣陶《稻草人》中稻草人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稻子被小蛾吃光了,渔妇孩子病了,一个女人跳河,最后,它也倒下了。
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
农人把他脚底下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
他爱他的主人——一个可怜的老太太。
心里愿意救一切受苦受难的。
却是个柔弱无能的人。
简介:童话《稻草人》以稻草人的眼目,观照惨痛的世情:可怜的农妇、可怜的渔妇、可怜的自杀者、可怜的鲫鱼等等。
然而对于人世间的悲剧,稻草人什么都挽救不了、改变不了。
最终,在内疚感与无力感之间纠结的稻草人"
倒在田地中间"
,与悲剧同眠。
鲁迅:"
《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
(出自《表·译者的话》)创作背景叶圣陶1919年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北京大学学生组织"
新潮社"
,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
文学研究会"
。
1921年9月,郑振铎写《〈儿童世界〉宣言》,介绍自己即将主编的这本周刊的宗旨及内容分类,并于1922年1月创刊。
叶圣陶1980年回忆自己的童话创作并自述是从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的第一篇《小白船》开始写童话的,郑振铎先生主编《儿童世界》要他供给稿子。
《儿童世界》每个星期出一期,到1922年六月写完了《稻草人》时,叶圣陶共创作童话23篇,全部刊于《儿童世界》。
叶圣陶写作《稻草人》之际,中国内则诸侯割据,外则列强环伺,尤其日俄,皆虎视眈眈,欲将中国一口吞入腹中。
叶圣陶《稻草人》包括哪些故事
,叶圣陶的稻草人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件故事第一件事是稻草人看见有一只灰蛾在稻叶尖上产下了很多卵,这些卵将会孵化成许许多多的毛毛虫,将稻子吃个精光。
他想赶走灰蛾,但是无能为力。
第二件事是他发现有一条渔船,船上有一个妇人和她得病的儿子,可那妇人正忙着打渔,无法照顾孩子,孩子渴了,只给他喝口河水。
第三件事是他看见一个妇女,因为她丈夫赌博欠钱,要把她卖了,所以要自杀。
虽然稻草人很想救她,但他无能为力。
叶圣陶《稻草人》包括哪些故事,叶圣陶的稻草人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件故事第一件事是稻草人看见有一只灰蛾在稻叶尖上产下了很多卵,这些卵将会孵化成许许多多的毛毛虫,将稻子吃个精光。
他想赶走灰蛾,但是无能为力。
第二件事是他发现有一条渔船,船上有一个妇人和她得病的儿子,可那妇人正忙着打渔,无法照顾孩子,孩子渴了,只给他喝口河水。
第三件事是他看见一个妇女,因为她丈夫赌博欠钱,要把她卖了,所以要自杀。
虽然稻草人很想救她,但他无能为力。
这篇童话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此外呢亲亲有兴趣可以阅读一下这本作品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的原名叫叶绍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 教育 家和文学家,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文学家叶圣陶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著名文学家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出生于中国 历史 上最黑暗动乱的年代1894。
当正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满清战败之时,在江苏苏州的一间小屋内叶圣陶出生了。
幼年的叶圣陶家境贫寒,但是他刻苦努力。
本着对知识的渴望他考入了当地的草桥中学。
初中 毕业 后他在出任小学教员,并开始投身于文学事业的创作工作。
他的笔名叶圣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成名的,他的原名本叫叶绍钧。
1914年他受人排挤离开学校,这对他日后一心从事文学写作铺平了道路,他进入了上海商务印书馆,不久之后就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童话 故事 《稻草人》。
20世纪初,白话文浪潮席卷封闭的中国,叶圣陶看到了白话文是中国文学的希望,他很快投入到白话文写作中,写出了《春宴琐谭》。
1921年,叶圣陶从事 儿童 文学创作,写出了长篇童话小说《小白船》,很快引起了轰动。
同年,他有幸加入到北京大学新潮社,结识了周作人(鲁迅的弟弟)、沈雁冰、郑振铎等一批觉醒的知识青年。
这让他的文学创作事业如鱼得水,他们共同组建了“
文学研究会”
,用文学救国。
叶圣陶很爱国,九一八事变震惊全国,他很快联合一大批文艺界人士,用笔杆子抗日。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出任教育部副部长等众多职位,为新中国文学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88年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叶圣陶的成长故事 叶圣陶的名声斐然于教育界和文学界。
俗话说“
三岁看到老”
,他生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为人高风亮节、平易近人;
做事刚正不阿,全神贯注等品质离不开儿时父母的谆谆教诲。
叶圣陶出生时家境贫寒,江浙一带古来出文人墨客,因为对教育很重视。
叶圣陶的父亲有一些 文化 ,早早的给儿子找了私塾,并且立下家规。
在如此耳濡目染下,他茁壮成长,叶圣陶的成长故事还要从他出生讲起。
叶圣陶从出生开始就天资过人。
父亲叶伯仁望子成龙心切,为他请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私塾。
叶圣陶三岁开始识字、练字,据说六岁时至少能识三千字。
父亲为了培养儿子习惯、敦促儿子学习给他立下了:背不出书就不能吃饭的规矩。
但叶圣陶记忆超群,学习积极性又高,基本没有犯过规矩,家规基本没用上。
父亲喜出望外又给他请了远近闻名的私塾,这位私塾先生要求颇高,还要用戒尺体罚,叶圣陶丝毫没有怠慢学习,很快就能熟背《四书》、《诗经》等古典书籍。
叶伯仁对儿子的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习上,他觉得小孩子应当多见见世面。
由于父亲是账房先生,叶圣陶年少时,常常跟随父亲在社会上收租。
父亲带他拜年、贺寿、参加婚丧、各式典礼让他见识了当地民情风俗,也让他早早体会到了人情冷暖。
这些场景在叶圣陶后来的写作中多有显现。
叶圣陶的成长中最宝贵的积累是书本知识和社会阅历。
这让他在中学毕业就开始了文学创作,至此一发不可收拾,成就一代教育大师和作家。
叶圣陶的成长故事就是这么非同寻常。
叶圣陶的评价 他的原名叫叶绍钧,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叶圣陶。
叶圣陶出生在江苏苏州,家境清贫。
叶圣陶勤奋好学,很快在文学创作上崭露头角。
后人对叶圣陶的评价很多,生活艰苦朴素;
为人高风亮节、平易近人;
做事刚正不阿,全神贯注等等。
叶圣陶的评价是人们津津乐道的。
叶圣陶的第一份工作是教师,他教书育人,勤勤恳恳10年,在 教学方法 上积累了宝贵的 经验 。
他热爱文学事业,离开教师岗位后,加入到新潮社,又参与到文学研究会组建工作。
在这期间他写出著名的童话《稻草人》,稻草人展现的是那个年代,社会底层劳动者受压迫的凄惨生活,气氛悲凉压抑,反映出叶圣陶忧国忧民的情怀。
叶圣陶深爱祖国的热土。
日军侵华后,他投入到了抗战文学创作中。
他写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极富讽刺意味的描写了农民群众丰收成灾,却因为战争背景厄运连连。
不得不走上反抗三座大山的路程,可以说相当接地气。
叶圣陶的评价还突显在教育方面。
新中国的全新样貌给中年的他展才华创造了广阔的疆域。
他一头钻入到教育事业的研究中,对 语文 教材的编写工作给予极大的贡献。
他把朱自清的《背影》选入到课本中时曾说:“
这篇文章,没有一句废话,简直太干净了。
”
叶老在文学和教育事业上兢兢业业,因此德高望重,是学界公认的教育大师。
猜你感 兴趣 : 1. 叶圣陶是一个怎样的人 2. 茅盾先生的简介 3. 历史人物叶圣陶简介 4. 叶圣陶的人物事件简介 5. 茅盾原名叫什么。
叶圣陶对中国教育有哪些贡献?
贡献还挺大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
2、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3、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
4、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
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
5、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忘采纳,谢谢。
叶圣陶的简介
你好,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8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的简介你好,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8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
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
”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
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
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
”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
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
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
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
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
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
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
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
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教育贡献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
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
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
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叶圣陶的资料简介 叶圣陶介绍
1、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8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