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周瑜报仇(孙权为什么要杀周瑜)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孙刘联合破曹,周瑜气量狭小,多次设计害诸葛亮不得。
一气,周瑜在孙刘破曹战中受伤,被诸葛亮调赵云先夺城池,周瑜怒火攻心;
二气,周瑜孙权用美人计,甘露寺招亲,骗刘备至吴,企图谋害,被孔明识破,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气,周瑜又生一计,明取西川,暗夺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差点被活捉。
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被气死前大呼:"
既生瑜,何生亮!"
一气周瑜: 《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周瑜与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
”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摔下马来。
这是“第一气”。
二气周瑜: 刘备的夫人死后, 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 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
不料孙母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让杀他,还要把孙尚香许配给他。
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得天下的雄心,但是失败了。
诸葛亮又使计并让刘备安然的回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让士兵讥讽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让周瑜气得金疮再次迸裂。
这也就是现在“ 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就是“第二气”。
三气周瑜: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 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刘备向东吴借取 荆襄九郡,发展壮大自己,东吴怕刘备强大后对自己有威胁,多次要求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 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但迟迟不攻取,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因为欲攻取西川必须途经荆襄,可是周瑜实则是为了攻取荆州,此计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这就是“第三气”。
。
诸葛亮为什么要三气周俞
诸葛亮设坛祭风后,周瑜派人追杀诸葛亮。
而诸葛设计脱身。
赤壁之战后,周瑜想夺取南郡,不料被曹军射伤,而南郡反被诸葛亮“坐收渔利”,这就是所说的“一气”周瑜。
周瑜设美人计骗刘备到江东作人质而换取荆州,没想被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得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因此箭伤复发,这就是“二气”周瑜。
周瑜又以攻打西川为名,实际是想取得荆州,该计又被诸葛亮识破,周瑜箭伤再次复发,这是“三气”周瑜。
经过此“三气”,周瑜病危,羞愧气恼的周瑜,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最终被活活气死 个人认为周瑜是自己害了自己 自己技不如人 -。
-。
周瑜与诸葛亮的故事
1.古代东吴大都督周瑜,精通兵法,才智超群,只是肚量狭小,不能容人。
他和诸葛亮共商破曹大计,可又想加害诸葛亮。
周瑜攻打南郡时,曾身中毒箭。
当诸葛亮趁乱用计先取南郡、荆州、襄阳后,周瑜一气之下箭伤复发。
病中的周瑜仍想智取荆州,均被诸葛亮识破。
周瑜一气再气,在“即生瑜,何生亮”的怨恨声中死去。
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讯,决定前去吊唁。
周瑜与诸葛亮的故事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啦🤠
接下来这道题将由我来回答哈,打字有点慢需要一点时间😇
,还请您耐心等待一下哈。
不要着急哈🙏
,👥
万分感谢您的理解支持💪
🏻
,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您谅解哈💖
💖
💖
💖
🗣
亲❤
! ~我的朋友~非常欢迎您使用知道,我是知道答主豆豆老师!亲亲,周瑜与诸葛亮的故事如下1.古代东吴大都督周瑜,精通兵法,才智超群,只是肚量狭小,不能容人。
他和诸葛亮共商破曹大计,可又想加害诸葛亮。
周瑜攻打南郡时,曾身中毒箭。
当诸葛亮趁乱用计先取南郡、荆州、襄阳后,周瑜一气之下箭伤复发。
病中的周瑜仍想智取荆州,均被诸葛亮识破。
周瑜一气再气,在“即生瑜,何生亮”的怨恨声中死去。
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讯,决定前去吊唁。
扩展资料: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
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周瑜和诸葛亮的故事
一、诸葛亮:1、初出茅庐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的长子刘琦十分器重诸葛亮。
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宠爱少子刘琮,对刘琦渐渐不悦。
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不为之谋划。
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
刘琦对诸葛亮说:“如今我们两个向上到不了天,向下接不到地,就我们两个人,话出自你口,进入我的耳朵,无他人知晓,现在可以说了吗?”诸葛亮无奈之下对刘琦说:“你难道看不见历史上申生在国内导致祸患,重耳逃亡在外而获得生存吗?”刘琦意识到诸葛亮让他外出以自保。
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
当时托名为汉相的曹操统一北方后,率20万大军南下荆楚,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
诸葛亮劝说刘备,及时攻打刘琮,可趁机占领荆州,刘备不忍。
刘备在樊城知道曹操大军南下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并大破刘军。
同年,刘备败走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
2、赤壁斗智刘备率军到了夏口(今湖北汉口)之后,诸葛亮说:“如今态势紧急,我请求亲赴江东求救于孙权。
”当时孙权率领军队驻扎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观望事态的发展。
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
诸葛亮为孙权分析局势:“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也把部众聚集在汉水之南,打算与曹操争夺天下。
如今曹操平定其他势力,基本上占据了北方,如今南下攻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所用武,所以刘豫州逃到了这里。
接着,诸葛亮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
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为何不投降。
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
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
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
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
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3、六出祁山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
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
建兴六年(228年)年冬,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
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汉军粮尽退军。
魏将王双率兵追击,被蜀军击败,蜀军斩杀王双。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
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成功得到二郡。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汉军包围祁山,司马懿和张郃带兵援救。
李严运粮不继,汉军粮尽退军。
张郃追击蜀军至木门,被蜀军射杀。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
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
秋,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
五次北伐可分为:两次大型全面战争(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
一次中型区域战争(第四次北伐);
两次小型局部战争(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
二、周瑜:1、丹阳借兵兴平二年(195年)周瑜前去探望身为丹阳太守的从父周尚。
正好孙策率军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长江,于是写信给周瑜。
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
孙策十分喜悦,说:“我有了你,事就成了。
”于是,周瑜随从孙策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当利(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南京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今南京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逼走刘繇。
当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
他对周瑜说:“我用这支队伍攻取吴郡、会稽郡,平定山越,已经足够了,你回去镇守丹阳。
”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
不久,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
袁术发现周瑜有才,便欲收罗周瑜为已将。
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县长,欲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周瑜在做居巢县长认识了鲁肃,认为他非同寻常,就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2、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侵,占领荆州,曹操向孙权进逼。
大军压境之际,孙权本意与曹操一战,向下询问计策。
然而孙权的大臣们出现了主和、主战两派,重臣谋士张昭和秦松更是支持投降曹操。
于是鲁肃劝孙权招回在鄱阳的周瑜。
周瑜回到孙权身边,向孙权分析曹操与孙权两军的胜败关键,先是指出:曹军远途跋涉,疲惫不堪;
天气寒冷,马没有草吃;
北方人惯习陆战不擅水战,水土不服;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
既而进一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
孙权感叹道:“曹操想要废汉自立很久了,只是忌讳二袁、吕布、刘表和我罢了。
只留下我,我和曹操势不两立,你所说的话甚合我意,这是天把你赐给我了!”孙权最终下定决心,拔剑砍掉桌子一角,说:“再有敢说投降的人,就像这个桌子一样!”孙权命周瑜及程普等领三万人抗曹,途中在赤壁两军遇上,曹操军因有疾病,又不习水性,初战便败退,曹操引军至江北。
周瑜便与刘备军在南岸设营,双方对峙。
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用火计将曹军打败,周瑜认为可行,命黄盖诈降。
曹操果然中计,船舰全被烧毁,曹操北还南郡。
3、顾曲周郎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年少时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弹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错,他都能觉察到,并立即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
自魏晋时代之后,“周郎顾曲”常作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现于在各类诗歌、戏曲等文学作品中。
唐人李端有《听筝》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化用此典故,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周郎因相貌英俊,酒酣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姿。
弹奏者多为女子,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将曲谱弹错。
4、饮醇自醉周瑜为人宽宏,唯独程普与他不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长,经常凌辱周瑜。
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
后来程普敬佩服他,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
“后来用于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令人敬服。
参考资料来源:-诸葛亮参考资料来源:-周瑜。
孙权再三强调不能杀关羽,吕蒙为何还要杀?
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怎么能忍受这种情况?除了周瑜,上面还有陆。
虽然两人对收回荆州有不同的看法,但他们与吕蒙的关系很好。
吕蒙杀关羽的目的是为鲁肃、周瑜报仇。
关羽羞辱孙权时,孙权想把儿子交给关羽做女婿,以加强孙刘的同盟关系。
结果,他被关羽羞辱了。
当时关羽只是统帅,吴权是关公。
尽管孙权忍受了这样的屈辱,吕蒙却没有。
事实上,吕蒙如此憎恨关羽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另一个人,周瑜。
周瑜和吕蒙一直是朋友。
当时,周瑜已经是苏州的省长,吕蒙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将军。
虽然他们的地位有差距,但周瑜非常重视并支持吕蒙。
可以说,吕蒙和周瑜是亲密的兄弟。
荆州起初是吴国的领土。
孙权同意把荆州借给刘备,但刘备后来不愿归还。
周瑜多次进攻荆州,但多次失败。
周瑜在攻打荆州时被一支箭射伤,最终因箭伤反复而死亡。
这使得吕蒙对蜀国和关羽产生了强烈的怨恨。
为了从苏州赢回荆州,为他的兄弟周瑜、余庆和李吕蒙报仇,他不会错过杀死关羽的大好机会。
吕布死后,关羽变得非常专横。
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将军都是男人。
此外,关羽在与曹魏的战斗中获胜时,更加傲慢。
关羽羞辱了吕蒙和其他吴国将领。
即使孙权向儿子求婚,希望娶关羽的女儿,关羽也嘲笑“老虎的女儿怎么能娶狗”,这让孙权部长丢脸。
吕蒙关羽被杀,可以说是新恨旧恨。
如果蜀国占领荆州而不归还荆州,关羽就会侮辱荆州的将军甚至吴王。
谁能忍受呢!吕蒙目前不为人知。
据关羽说,他是无名小卒。
然而,吕蒙想让关羽知道,他们并没有欺骗这个年轻人变穷。
最后,关羽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孙权百般强调不能杀关羽,吕蒙为何仍执意要杀?
不杀关羽,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
只要把关羽活着送回去给刘备,荆州不荆州的,已经不重要了。
对刘备而言,只要关羽活着回来,就是整个荆州再加十万石粮草给你,他也是乐意的。
即使刘备为了面子摆出征吴的架势,那么,孙权只需要送回孙夫人,外加一些金银珠宝软款话语,这面子,也就回来了。
然后蜀军走汉中,东吴出樊城,天下基本二分了。
但,吕蒙,士隔三日,还是那个根本就没把书读通的吴下阿蒙!他完全体会不到孙权的良苦用心。
孙权想干嘛?他就是既想要荆州,又想要继续联盟啊!因为你现在和刘备撕破脸的话,本来吴蜀两家单干势力就弱,现在还火拼,曹魏不乐得坐看其成?一只老虎看两只羊打架,什么结果还用问吗?所以,孙权的意思很明显,上上策就是拿回荆州,然后继续和刘备搞好关系,只要荆州在手,钱粮水军蒸蒸日上,退足以自保,进可以虎视中原,西能遏制蜀军。
东吴才算高枕无忧。
吕蒙那个笨蛋,到底不如鲁肃靠谱。
目光短浅,好大喜功。
俗话说,牛就是牛,牵到北京也还是牛!就因为被关羽侮辱过?关羽侮辱过的人多了,他吕蒙算老几?孙权都能忍,他吕蒙不能忍?说到底,吕蒙确实只是一个战将,完全没有谋略家的眼光和政治家的大局。
他以为打赢关羽是他的功劳?开玩笑,要不然魏蜀吴三方合力,十个吕蒙绑一块儿也不是关羽的对手。
可不是魏蜀吴三方合力?你看,魏军正面迎敌,曹仁徐晃;
东吴背后下手,陆逊吕蒙;
蜀军出现叛徒,傅士仁、糜芳。
举三国之力合攻一人,别说三国中绝无仅有,就是放眼中国五千年历史,又有多少?贪天之功为己有,这是卑劣;
破坏联盟无余地,这是短视;
深陷东吴于危难,这是不忠。
这样的吕蒙,孙权还能留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