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木舟之道原文(独木舟之道原文和答案)
独木舟早年经历
独木舟的历史与由来
独木舟 又称 划艇 ( 英语 :Canoe),是一种用单根 树干 挖成的小舟,需要借助 桨 驱动。
独木舟的优点在于由一根树干制成,制作简单,不易有漏水,散架的风险。
它可以说是 人类 最古老的水域 交通工具 之一(另一种是 筏子 )原始的独木舟几乎在全世界都有发现: 在英国 约克郡 一个 沼泽 里,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
这支桨一定是用来划一种中间掏空的独木舟的。
在荷兰发现了一只这样的独木舟,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300年。
在英国发现的一只独木舟,长达16米,宽1.5米。
中国 新石器时代 遗址浙江湖州钱山漾、浙江余姚 河姆渡 、福建连江、广东化州都出土过独木舟或船桨的残骸,这些文物已有5000-9000年的历史。
埃及,印度等地都发现过考古证据。
至今非洲及美洲 印第安人 的一些部历史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发现,树叶、树干在水里会漂浮,又发现,树叶能负荷的重量很小,树干能负荷的重量就大,树干越粗大,其所能承受的重量也越大。
人们还发现,圆柱形的树干在水里不稳定,它会翻滚,人在上面坐立不稳,人们根本无法在这种圆柱形树干上面活动。
就这样,人们就用石斧、 石锛 、锸等工具,将圆圆的树干削平。
后来,发现用火比石斧加工木材更为方便。
人们将树干上不需要挖掉的地方都涂上厚厚的湿泥巴,然后用火烧掉要挖去的部分。
这样被烧的部分就被烧成一层炭,再用石斧砍,就比较容易了。
独木舟就是这样制造成功的。
在 中国古籍 《易经—系辞》中有“刳木为舟”的记载,就是说独木舟是刳木而成的。
1958年,江苏 武进县 出土3条独木舟,据考证是春秋战国时的独木舟,长11米,宽0.9米,深0.4米,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落还在按照古法制作类型 类型 中国古代独木舟大致有三种类型 平底独木舟 第一种是平底独木舟,底是平的,或接近平底;
,头尾呈方形,没有起翘.第二种是尖头方尾独木舟,它的头部尖尖的,向上翘起,尾部是方的。
它的底也是平的。
如1965年在江苏 武进 淹城内城河出土的独木舟,尖头敞尾,尖头微上翘,舟尾敞开宽而平,属于尖头方尾独木舟一类。
其中一条长4.22米、舱上口 宽0。
32米、深0.45米,尾舱宽0.69米。
系用 楠木 制成。
第三种是尖头尖尾独木舟,舟头翘起,尾部也起翘。
如1958年在江苏武进淹城出土的一条独木舟,舟形如梭,两端小而失,尖角上翘,属于尖头尖尾独木舟一类。
舟舱中间宽,全长11米、舱上口宽0.9米、深0.45米,系用整段楠木挖空制成。
外壁光滑木纹依旧,内壁布满焦炭和斧凿斑斑痕迹,这是古代先民经过数十次用火烤焦后不断用斧凿制加工成的。
经碳14测定,这舟距今已有2800年历史,当属 西周 时期遗物。
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完整的独木舟,号称“天下第一舟”。
如今的舰船是从以上三种类型独木舟演变过来的。
独木舟的优缺点 1.独木舟优点是轻巧灵活, 2.缺点是不容易掌握平衡。
各地独木舟 独木舟不是中国独有,国外一些地区也发现了不少的独木舟。
在 苏格兰 境内 佩斯 地方的湖层里,发现独木舟. 在 瑞士 和其邻近地区,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独木舟。
除此之外, 印第安人 的独木舟和 波利尼 希人的双体独木舟也较有名。
印度 有种独木舟,其船侧装有可以放置货物的横木板。
新几内亚的独木舟可以几条横排在一起,上面用横梁固定,横梁上铺坐席,还装有风帆,可以航海。
在英国 约克郡 一个 沼泽 里,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
这支桨一定是用来划一种中间掏空的独木舟的。
在 荷兰 发现了一只这样的独木舟,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300年。
在英国发现的一只独木舟,长达16米,宽1.5米。
独木舟后来演变成木板船和木结构船,直至今天的各类船舶。
可以这样说,没有独木舟,就没有 现代舰船 。
现代独木舟 现代独木舟 独木舟,满语和 赫哲语 都称为“威呼”,有的地方俗称“快马子”船,是用整根的大树干砍凿制成。
长两丈有余,宽以能坐下一人为度,平口圆底,两头尖并微上翘。
船桨 长近一丈,中段是 手握 的桨把,两端是桨叶板,用时左右交替划行。
这种船小的只容一人,大的可坐五六人,自清代初年在 东北林区 就很流行。
乾隆皇帝在东巡 盛京 时,曾两次把驾“威呼”作为故乡的“ 土风 ”赋诗题咏,称赞这种“制坚质朴提携便,圆底平舷坐起康”的独特水上交通工具。
后来人们也用木板来制作这种长而窄的小船,仍称其为“威呼”。
除单独行驶外,“威呼”也可以两只用木板并联,称为“对子船”,用来在 涨水 的季节运送车辆和货物,能在 江河 里比较平稳的行驶。
在封冻和冬季,人们把“威呼”搬到 岸上 ,有的还用来做喂马的 槽子 ,可谓是“物尽其用”了。
东北一些林区猎民还有一些颇具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
比如 鄂伦春 等民族使用的兽皮船,是用剥下的整张犴皮或鹿皮朝外制成船形,然后晾晒,干燥定型后就可以下水使用。
这种兽皮船能载重二三百斤,乘两三个人或装少量货物都可以。
因它轻便易携,又很结实,多在水流不太急,水面不宽的小河泊使用,但不能一次用得时间太长,以免把皮子泡软,影响浮力。
在诸多类型的“船”中,算是十分特别的了。
江南,尤其是湖川( 湖南 、湖北、四川、 重庆 )一带,过去乃至当前也流行一种名为“舢板”或者“划子”的小船。
“划子”用木板精心拼装而成,其造型与独木舟类似;
为携带“鸬鹚”打渔的渔民所专用。
以往,撑“划子”是江南小独木舟与奥运 独木舟与奥运 皮划艇分皮艇和划艇两个项目。
皮艇起源于格陵兰岛上的爱斯基摩人所制作的一种小船,这种船用鲸鱼皮、水獭皮包在骨头架子上,用两端有桨叶的桨划动。
划艇则起源于加拿大,因此又称加拿大划艇。
实际上,这两种艇都是从独木舟演变而来的,因此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朝鲜、香港、澳门等地都把皮划艇称为独木舟。
独木舟是人类祖先在原始社会就已广泛使用于渔猎和运输的水上劳动交通工具。
原始的独木舟在世界许多地方发现过,例如非洲的埃及、南亚的印度和西欧的荷兰。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浙江湖州钱山漾、浙江余姚河姆渡、福建连江、广东化州等都出土过独木舟或船桨的残骸,这些文物已有5000到9000年的历史。
现代的独木舟运动 皮划艇运动是1865年开始的,苏格兰人麦克 格雷 戈以独木舟为蓝图,仿制了一条小船,长4.57米,宽0.76米,重30公斤。
麦克格雷戈从1865~1867年划船周游了法国、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还编写了一本书,从而积极推广了皮划艇运动。
1867年他所创建的英国皇家皮划艇俱乐部,举办了第一次皮划艇比赛。
独木舟的历史
原始的独木舟几乎在全世界都有发现: 在英国约克郡一个沼泽里,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
这支桨一定是用来划一种中间掏空的独木舟的。
在荷兰发现了一只这样的独木舟,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300年。
在英国发现的一只独木舟,长达16米,宽1.5米。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浙江湖州钱山漾、浙江余姚河姆渡、福建连江、广东化州都出土过独木舟或船桨的残骸,这些文物已有5000-9000年的历史。
埃及,印度等地都发现过考古证据。
至今非洲及美洲印第安人的一些部落还在按照古法制作独木舟。
中国古代独木舟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平底独木舟,底是平的,或接近平底;
,头尾呈方形,没有起翘.第二种是尖头方尾独木舟,它的头部尖尖的,向上翘起,尾部是方的。
它的底也是平的。
如1965年在江苏武进淹城内城河出土的独木舟,尖头敞尾,尖头微上翘,舟尾敞开宽而平,属于尖头方尾独木舟一类。
其中一条长4.22米、舱上口 宽0。
32米、深0.45米,尾舱宽0.69米。
系用楠木制成。
五年级四班
何恩琪。
独木舟的历史与由来
独木舟 又称 划艇 ( 英语 :Canoe),是一种用单根 树干 挖成的小舟,需要借助 桨 驱动。
独木舟的优点在于由一根树干制成,制作简单,不易有漏水,散架的风险。
它可以说是 人类 最古老的水域 交通工具 之一(另一种是 筏子 )原始的独木舟几乎在全世界都有发现: 在英国 约克郡 一个 沼泽 里,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
这支桨一定是用来划一种中间掏空的独木舟的。
在荷兰发现了一只这样的独木舟,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300年。
在英国发现的一只独木舟,长达16米,宽1.5米。
中国 新石器时代 遗址浙江湖州钱山漾、浙江余姚 河姆渡 、福建连江、广东化州都出土过独木舟或船桨的残骸,这些文物已有5000-9000年的历史。
埃及,印度等地都发现过考古证据。
至今非洲及美洲 印第安人 的一些部历史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发现,树叶、树干在水里会漂浮,又发现,树叶能负荷的重量很小,树干能负荷的重量就大,树干越粗大,其所能承受的重量也越大。
人们还发现,圆柱形的树干在水里不稳定,它会翻滚,人在上面坐立不稳,人们根本无法在这种圆柱形树干上面活动。
就这样,人们就用石斧、 石锛 、锸等工具,将圆圆的树干削平。
后来,发现用火比石斧加工木材更为方便。
人们将树干上不需要挖掉的地方都涂上厚厚的湿泥巴,然后用火烧掉要挖去的部分。
这样被烧的部分就被烧成一层炭,再用石斧砍,就比较容易了。
独木舟就是这样制造成功的。
在 中国古籍 《易经—系辞》中有“刳木为舟”的记载,就是说独木舟是刳木而成的。
1958年,江苏 武进县 出土3条独木舟,据考证是春秋战国时的独木舟,长11米,宽0.9米,深0.4米,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落还在按照古法制作类型 类型 中国古代独木舟大致有三种类型 平底独木舟 第一种是平底独木舟,底是平的,或接近平底;
,头尾呈方形,没有起翘.第二种是尖头方尾独木舟,它的头部尖尖的,向上翘起,尾部是方的。
它的底也是平的。
如1965年在江苏 武进 淹城内城河出土的独木舟,尖头敞尾,尖头微上翘,舟尾敞开宽而平,属于尖头方尾独木舟一类。
其中一条长4.22米、舱上口 宽0。
32米、深0.45米,尾舱宽0.69米。
系用 楠木 制成。
第三种是尖头尖尾独木舟,舟头翘起,尾部也起翘。
如1958年在江苏武进淹城出土的一条独木舟,舟形如梭,两端小而失,尖角上翘,属于尖头尖尾独木舟一类。
舟舱中间宽,全长11米、舱上口宽0.9米、深0.45米,系用整段楠木挖空制成。
外壁光滑木纹依旧,内壁布满焦炭和斧凿斑斑痕迹,这是古代先民经过数十次用火烤焦后不断用斧凿制加工成的。
经碳14测定,这舟距今已有2800年历史,当属 西周 时期遗物。
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完整的独木舟,号称“天下第一舟”。
如今的舰船是从以上三种类型独木舟演变过来的。
独木舟的优缺点 1.独木舟优点是轻巧灵活, 2.缺点是不容易掌握平衡。
各地独木舟 独木舟不是中国独有,国外一些地区也发现了不少的独木舟。
在 苏格兰 境内 佩斯 地方的湖层里,发现独木舟. 在 瑞士 和其邻近地区,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独木舟。
除此之外, 印第安人 的独木舟和 波利尼 希人的双体独木舟也较有名。
印度 有种独木舟,其船侧装有可以放置货物的横木板。
新几内亚的独木舟可以几条横排在一起,上面用横梁固定,横梁上铺坐席,还装有风帆,可以航海。
在英国 约克郡 一个 沼泽 里,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
这支桨一定是用来划一种中间掏空的独木舟的。
在 荷兰 发现了一只这样的独木舟,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300年。
在英国发现的一只独木舟,长达16米,宽1.5米。
独木舟后来演变成木板船和木结构船,直至今天的各类船舶。
可以这样说,没有独木舟,就没有 现代舰船 。
现代独木舟 现代独木舟 独木舟,满语和 赫哲语 都称为“威呼”,有的地方俗称“快马子”船,是用整根的大树干砍凿制成。
长两丈有余,宽以能坐下一人为度,平口圆底,两头尖并微上翘。
船桨 长近一丈,中段是 手握 的桨把,两端是桨叶板,用时左右交替划行。
这种船小的只容一人,大的可坐五六人,自清代初年在 东北林区 就很流行。
乾隆皇帝在东巡 盛京 时,曾两次把驾“威呼”作为故乡的“ 土风 ”赋诗题咏,称赞这种“制坚质朴提携便,圆底平舷坐起康”的独特水上交通工具。
后来人们也用木板来制作这种长而窄的小船,仍称其为“威呼”。
除单独行驶外,“威呼”也可以两只用木板并联,称为“对子船”,用来在 涨水 的季节运送车辆和货物,能在 江河 里比较平稳的行驶。
在封冻和冬季,人们把“威呼”搬到 岸上 ,有的还用来做喂马的 槽子 ,可谓是“物尽其用”了。
东北一些林区猎民还有一些颇具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
比如 鄂伦春 等民族使用的兽皮船,是用剥下的整张犴皮或鹿皮朝外制成船形,然后晾晒,干燥定型后就可以下水使用。
这种兽皮船能载重二三百斤,乘两三个人或装少量货物都可以。
因它轻便易携,又很结实,多在水流不太急,水面不宽的小河泊使用,但不能一次用得时间太长,以免把皮子泡软,影响浮力。
在诸多类型的“船”中,算是十分特别的了。
江南,尤其是湖川( 湖南 、湖北、四川、 重庆 )一带,过去乃至当前也流行一种名为“舢板”或者“划子”的小船。
“划子”用木板精心拼装而成,其造型与独木舟类似;
为携带“鸬鹚”打渔的渔民所专用。
以往,撑“划子”是江南小独木舟与奥运 独木舟与奥运 皮划艇分皮艇和划艇两个项目。
皮艇起源于格陵兰岛上的爱斯基摩人所制作的一种小船,这种船用鲸鱼皮、水獭皮包在骨头架子上,用两端有桨叶的桨划动。
划艇则起源于加拿大,因此又称加拿大划艇。
实际上,这两种艇都是从独木舟演变而来的,因此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朝鲜、香港、澳门等地都把皮划艇称为独木舟。
独木舟是人类祖先在原始社会就已广泛使用于渔猎和运输的水上劳动交通工具。
原始的独木舟在世界许多地方发现过,例如非洲的埃及、南亚的印度和西欧的荷兰。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浙江湖州钱山漾、浙江余姚河姆渡、福建连江、广东化州等都出土过独木舟或船桨的残骸,这些文物已有5000到9000年的历史。
现代的独木舟运动 皮划艇运动是1865年开始的,苏格兰人麦克 格雷 戈以独木舟为蓝图,仿制了一条小船,长4.57米,宽0.76米,重30公斤。
麦克格雷戈从1865~1867年划船周游了法国、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还编写了一本书,从而积极推广了皮划艇运动。
1867年他所创建的英国皇家皮划艇俱乐部,举办了第一次皮划艇比赛。
独木舟的历史与由来
独木舟 又称 划艇 ( 英语 :Canoe),是一种用单根 树干 挖成的小舟,需要借助 桨 驱动。
独木舟的优点在于由一根树干制成,制作简单,不易有漏水,散架的风险。
它可以说是 人类 最古老的水域 交通工具 之一(另一种是 筏子 )原始的独木舟几乎在全世界都有发现: 在英国 约克郡 一个 沼泽 里,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
这支桨一定是用来划一种中间掏空的独木舟的。
在荷兰发现了一只这样的独木舟,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300年。
在英国发现的一只独木舟,长达16米,宽1.5米。
中国 新石器时代 遗址浙江湖州钱山漾、浙江余姚 河姆渡 、福建连江、广东化州都出土过独木舟或船桨的残骸,这些文物已有5000-9000年的历史。
埃及,印度等地都发现过考古证据。
至今非洲及美洲 印第安人 的一些部历史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发现,树叶、树干在水里会漂浮,又发现,树叶能负荷的重量很小,树干能负荷的重量就大,树干越粗大,其所能承受的重量也越大。
人们还发现,圆柱形的树干在水里不稳定,它会翻滚,人在上面坐立不稳,人们根本无法在这种圆柱形树干上面活动。
就这样,人们就用石斧、 石锛 、锸等工具,将圆圆的树干削平。
后来,发现用火比石斧加工木材更为方便。
人们将树干上不需要挖掉的地方都涂上厚厚的湿泥巴,然后用火烧掉要挖去的部分。
这样被烧的部分就被烧成一层炭,再用石斧砍,就比较容易了。
独木舟就是这样制造成功的。
在 中国古籍 《易经—系辞》中有“刳木为舟”的记载,就是说独木舟是刳木而成的。
1958年,江苏 武进县 出土3条独木舟,据考证是春秋战国时的独木舟,长11米,宽0.9米,深0.4米,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落还在按照古法制作类型 类型 中国古代独木舟大致有三种类型 平底独木舟 第一种是平底独木舟,底是平的,或接近平底;
,头尾呈方形,没有起翘.第二种是尖头方尾独木舟,它的头部尖尖的,向上翘起,尾部是方的。
它的底也是平的。
如1965年在江苏 武进 淹城内城河出土的独木舟,尖头敞尾,尖头微上翘,舟尾敞开宽而平,属于尖头方尾独木舟一类。
其中一条长4.22米、舱上口 宽0。
32米、深0.45米,尾舱宽0.69米。
系用 楠木 制成。
第三种是尖头尖尾独木舟,舟头翘起,尾部也起翘。
如1958年在江苏武进淹城出土的一条独木舟,舟形如梭,两端小而失,尖角上翘,属于尖头尖尾独木舟一类。
舟舱中间宽,全长11米、舱上口宽0.9米、深0.45米,系用整段楠木挖空制成。
外壁光滑木纹依旧,内壁布满焦炭和斧凿斑斑痕迹,这是古代先民经过数十次用火烤焦后不断用斧凿制加工成的。
经碳14测定,这舟距今已有2800年历史,当属 西周 时期遗物。
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完整的独木舟,号称“天下第一舟”。
如今的舰船是从以上三种类型独木舟演变过来的。
独木舟的优缺点 1.独木舟优点是轻巧灵活, 2.缺点是不容易掌握平衡。
各地独木舟 独木舟不是中国独有,国外一些地区也发现了不少的独木舟。
在 苏格兰 境内 佩斯 地方的湖层里,发现独木舟. 在 瑞士 和其邻近地区,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独木舟。
除此之外, 印第安人 的独木舟和 波利尼 希人的双体独木舟也较有名。
印度 有种独木舟,其船侧装有可以放置货物的横木板。
新几内亚的独木舟可以几条横排在一起,上面用横梁固定,横梁上铺坐席,还装有风帆,可以航海。
在英国 约克郡 一个 沼泽 里,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
这支桨一定是用来划一种中间掏空的独木舟的。
在 荷兰 发现了一只这样的独木舟,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300年。
在英国发现的一只独木舟,长达16米,宽1.5米。
独木舟后来演变成木板船和木结构船,直至今天的各类船舶。
可以这样说,没有独木舟,就没有 现代舰船 。
现代独木舟 现代独木舟 独木舟,满语和 赫哲语 都称为“威呼”,有的地方俗称“快马子”船,是用整根的大树干砍凿制成。
长两丈有余,宽以能坐下一人为度,平口圆底,两头尖并微上翘。
船桨 长近一丈,中段是 手握 的桨把,两端是桨叶板,用时左右交替划行。
这种船小的只容一人,大的可坐五六人,自清代初年在 东北林区 就很流行。
乾隆皇帝在东巡 盛京 时,曾两次把驾“威呼”作为故乡的“ 土风 ”赋诗题咏,称赞这种“制坚质朴提携便,圆底平舷坐起康”的独特水上交通工具。
后来人们也用木板来制作这种长而窄的小船,仍称其为“威呼”。
除单独行驶外,“威呼”也可以两只用木板并联,称为“对子船”,用来在 涨水 的季节运送车辆和货物,能在 江河 里比较平稳的行驶。
在封冻和冬季,人们把“威呼”搬到 岸上 ,有的还用来做喂马的 槽子 ,可谓是“物尽其用”了。
东北一些林区猎民还有一些颇具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
比如 鄂伦春 等民族使用的兽皮船,是用剥下的整张犴皮或鹿皮朝外制成船形,然后晾晒,干燥定型后就可以下水使用。
这种兽皮船能载重二三百斤,乘两三个人或装少量货物都可以。
因它轻便易携,又很结实,多在水流不太急,水面不宽的小河泊使用,但不能一次用得时间太长,以免把皮子泡软,影响浮力。
在诸多类型的“船”中,算是十分特别的了。
江南,尤其是湖川( 湖南 、湖北、四川、 重庆 )一带,过去乃至当前也流行一种名为“舢板”或者“划子”的小船。
“划子”用木板精心拼装而成,其造型与独木舟类似;
为携带“鸬鹚”打渔的渔民所专用。
以往,撑“划子”是江南小独木舟与奥运 独木舟与奥运 皮划艇分皮艇和划艇两个项目。
皮艇起源于格陵兰岛上的爱斯基摩人所制作的一种小船,这种船用鲸鱼皮、水獭皮包在骨头架子上,用两端有桨叶的桨划动。
划艇则起源于加拿大,因此又称加拿大划艇。
实际上,这两种艇都是从独木舟演变而来的,因此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朝鲜、香港、澳门等地都把皮划艇称为独木舟。
独木舟是人类祖先在原始社会就已广泛使用于渔猎和运输的水上劳动交通工具。
原始的独木舟在世界许多地方发现过,例如非洲的埃及、南亚的印度和西欧的荷兰。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浙江湖州钱山漾、浙江余姚河姆渡、福建连江、广东化州等都出土过独木舟或船桨的残骸,这些文物已有5000到9000年的历史。
现代的独木舟运动 皮划艇运动是1865年开始的,苏格兰人麦克 格雷 戈以独木舟为蓝图,仿制了一条小船,长4.57米,宽0.76米,重30公斤。
麦克格雷戈从1865~1867年划船周游了法国、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还编写了一本书,从而积极推广了皮划艇运动。
1867年他所创建的英国皇家皮划艇俱乐部,举办了第一次皮划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