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故事(林则徐的故事50字)

2023-06-27
107 阅读

林则徐的故事50字

林则徐虎门销烟面对鸦片奴化中国百姓、和大量白银的流失,林则徐站出来大呼: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

皇帝让林则徐去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后,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

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英国政府的代表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

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

扩展资料: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 1785年生,清朝中期户籍福建侯官县, 祖出莆田九牧林。

他为其父林宾日所撰的《诰封通奉大夫江宁布政使显考旸谷府君行状》载:“府君讳宾日,字孟养,号旸谷,系出九牧林氏,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祖出莆田九牧林。

他为其父林宾日所撰的《诰封通奉大夫江宁布政使显考旸谷府君行状》载:“府君讳宾日,字孟养,号旸谷,系出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 徙居福清县之杞店乡,国初再徙省治(福州)。

” 据考,迁居福清杞店(今海口镇岭兜村)的莆田九牧林一支为林蔇的裔孙宋进士林高德,今 岭兜 尚存林氏祖祠联:“九牧家声远,文峰世泽长”。

正因为林则徐系出九牧,所以他对祖籍地莆田深有感情,与莆田进士郭尚先、陈池养、林扬祖等都有密切交往。

林则徐简介50字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历史治水名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
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

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

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

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参加过抵抗英国侵略战争的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林则徐的伟大事迹50字数

事迹——林则徐虎门销烟面对鸦片奴化中国百姓、和大量白银的流失,林则徐站出来大呼: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

皇帝让林则徐去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后,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

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英国政府的代表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

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

扩展资料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
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

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

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参考资料:-林则徐。

林则徐的生平和事迹500字左右

林则徐一生历任福建和广东大员,在任内颇有建树,且爱民如子,因此当地的百姓都称林则徐为林青天。

在林则徐生前,就收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死后但凡是任职过的地方的人民,都给林则徐建立了祠堂,塑造了雕像,来纪念这一位伟大的人物。

林则徐生平简介 林则徐是福建福州人,小的时候家境非常的贫寒,虽然林则徐的父亲在私塾当先生,比起一般的家庭来说收入要多一些,但是家庭人口实在是太多,因此生活极为清贫。

当林则徐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就被父亲抱在膝上,陪着父亲读书,等到三四岁的时候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读书了。

八九岁的时候就能够写出“海到无涯天作岸,山高绝顶我为峰”的豪言壮语。

虽然林则徐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特别好,但是在第一次科举考试中却落榜了。

在参加了第二次科举之后,林则徐考中了二甲第四名,到翰林院做了一个小小的编修。

在翰林院任职六七年之后,才被外派做官。

林则徐第一次被外派做官,就在任期内政绩斐然,从此一路青云直上。

后来在江苏任职的时候,看到当地鸦片流毒甚巨,因此就决定要禁烟。

因为在江苏禁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所以得到道光皇帝的支持。

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全权处理鸦片事物。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震惊中外。

后来在英国 *** 的高压下,清朝 *** 为了推卸责任,因此贬谪林则徐到新疆戍边。

后来又启用了林则徐,并且任命为陕甘总督、云南总督等职。

为了能够稳定云南广西等边疆地区,林则徐奔波在烟瘴之地。

因为每日奔波劳心费力,再加上烟瘴之地的瘴气的影响,林则徐一病不起,最终病逝于广西。

林则徐主要事迹 林则徐在父亲的指导下,读书的时候少年得志,屡获佳作。

但是在后来的科举考试中却名落孙山。

因为林则徐学业出众,而且修养极好,因此获得了时任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所以林则徐就成为了张师诚的幕僚。

在做了五六年幕僚之后,林则徐再次参加科举,终于这一次高中榜首,被授予了一个翰林院编修的小官。

林则徐在京城翰林院编修的职位上干了好几年,终于在老师的推荐下外出任职,做了一个考官。

因为在做考官的时候政绩极好,所以又被派到别的岗位上去了,不管是在哪一个岗位上,林则徐总是能够做得最好。

因为能力出众,又被任命为苏州巡抚。

在苏州巡抚任内,林则徐大力整治了当地黑暗的吏治,兴修了水利,疏通了漕运,又亲自调研,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而且还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在苏州禁烟成功。

所以就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去禁烟,之后就主持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之后,清 *** 迫于压力,贬谪了林则徐。

因为人才难得,因此又被朝廷启用,不断的到陕西、甘肃、云南、广西等地做官,处理一些非常棘手的事情。

林则徐在这些地方不但参加了一些军事镇压,而且还大力的发展了当地的经济,真的是哪里需要林则徐,林则徐就往哪里跑。

最后,在广西地区,因为长途奔波,再加上瘴气的感染,所以林则徐最终死在了广西任上。

林则徐简介,林则徐的故事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

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
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 *** 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少年故事:   尽管林则徐家境寒苦,但是林宾日非常重视教育。

四岁时,父亲林宾日已将他携入塾中,教以晓字。

七岁,已经熟练文体,在当时来说是非常早的事。

原因由于林宾日幼时家贫,到十三岁才入书塾,常常被同学嘲笑,为免儿子和自己一样命运,教书时便将他携入塾中,抱在膝上,一同听学。

  林宾日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教书先生,教育态度暨讲究又开明。

他不只重追求学问,还注重品格修养;
不求死背,不求体罚,循循善诱,让学生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在他教了五十年书当中,中举或考上进士的多达数十人,最杰出的还是儿子林则徐,他八九岁时,他在书塾常常以佳作得到奖金,眼见家境依然贫穷,有人曾叫林则徐改业,但林宾日不许,他认为儿子日后必飞黄腾达,名成利就。

  林则徐十二岁时,孔庙召童生任佾生,经一轮选拔之后,林则徐当选任佾生,为祭祀乐舞的人员。

  林则徐童年家境寒苦,但他得到开明的父亲教导,还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童年是非常快乐的。

邻居常常听到林家吃饭时的欢笑声,探看之下,不过是十多个人津津有味吃着豆腐。

后来林家以此事来教诲子孙知足常乐的道理。

  河南省永城县知县郑大模有次遇到林则徐,对他文思敏捷留上了心,认为此子必成大器。

果然,林则徐十四岁时,就考上秀才,同年,林则徐就与郑大模之女郑淑卿订婚。

以当时来说,进士门第出身的郑家千金下嫁给家境寒苦的林家秀才,是件罕见的事情。

   林则徐轶事典故    名字来由   则,学习、效法。

  徐,指的是福建巡抚徐嗣曾。

  元抚,以巡抚徐嗣曾为榜样的意思。

  字少穆,石麟。

  一种说法:据程恩泽《题林�
D谷年丈饲鹤图遗照》诗及注的解释,林则徐出生那天晚上,林宾日“梦中亲见凤凰飞”,这使他立即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类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以为是吉兆,因此在给儿子取名“则徐”之余又给字“少穆”,“石麟”。

  另一种说法:他出生时有一个不寻常的巧合。

那天是八月三十,赤日炎炎。

林则徐的父亲叫林宾日,是个在三家村训蒙童的穷教书匠,家徒四壁却洁身自好。

林宾日因妻子分娩在即,接生婆也进了门,他自己便去镇上想买点龙眼等滋补品回家。

  正巧,福建巡抚徐嗣曾从乡下察看灾情回衙,,差役鸣锣喝道,随从们拥簇在大桥的前后左右。

不想半路突然阴云密布,雷声隆隆,顷刻间大雨瓢泼如注。

徐嗣曾是个体察民情、关心手下的好官,他当即吩咐众人找地方避雨。

可是这儿旷野茫茫,唯见山岙边有间破旧小屋,众人赶忙去檐下暂避。

突然,屋内传出一阵婴儿坠地的呱呱啼哭声,正巧林宾日也在此时赶了回来。

他见一位堂堂二品红顶花翎大官员居然站立在自己家门口,大吃一惊,也顾不得满地水淋淋,匆匆跪拜。

徐嗣曾双手把林阳谷搀扶起来说:“古人云:‘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你为大清国生了一个好子民——说不定将来还是栋梁之材,不能拜、不能拜,本官还应该祝贺你才是哩!”林宾日见这位巡抚大人和蔼可亲,全无半点官架子,内心十分感动。

  为纪念这次天造地设的奇遇,他兴奋地给儿子取名为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

“则”是“效仿”的意思。

因为林宾日知道巡抚徐嗣曾重视知识分子,深得士人的敬仰,故他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够效仿徐嗣曾,做一个清官,因此就给刚出生的儿子取了个“则徐”的名字。

   改诗深意   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年轻时功名未就,跌宕不羁,曾有咏新月诗云: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

林则徐读了,认为女婿诗虽好,但却小有不妥,于是替他把“必”字改为“况”字。

沈葆桢的诗托月言志,未免自视清高,气量偏狭。

林则徐把它改为“何况清辉满十分”,诗意迥然不同,成为功名未就时,蓄才积识以备济世之用,一旦身居高位便可大展身手,实现治国安邦的宏图大业;
而且对照上下句,诗中隐含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深意。

一字之差,反映了翁婿两人的不同襟怀。

   林则徐的手札   “且彼方大炮远至五十里内外,其接仗相隔远甚。

并非亲面,况其放炮之法,与内地,排枪同,一接连连不断。

我方,仅以小炮,既不能及彼,且放一炮费必须多辗转。

”   “每一思之,心肝欲裂。

天佑我国家,或当有伟人出现,而珍减此夷。

”   这些话摘自林则徐的书信,大意是写到清军的炮打不到这些洋人,看不见敌人,敌人的洋炮却打到我们国家的士兵上,我的心都碎了,我希望老天爷能保佑我们国家,出现个伟人消灭敌人。

这封信林则徐给他的朋友之后,告诉他的朋友不要发表,怕影响士气民心,也更能反映出林则徐对国家前途的忧心和民族未来的期望。

林则徐 。

林则徐的故事

林则徐的故事   林则徐不仅是一位热切的爱国者。

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林则徐的故事,欢迎阅读!   林则徐(1785-1850)清朝官员。

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出身士大夫家庭。

嘉庆进士,入翰林院。

  嘉庆九年(1804)中举。

十一年(1806)赴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次年应福建巡抚张师诚招入幕府。

十六年(1811)中进士,选庶吉士。

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后历任编修、协修等京官,两度外放江西、云南乡试考官。

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

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起,曾在浙江、江苏、湖北、河南、山东等地任职,办理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等事,重实际调查,干练有绩,由道台迁升至巡抚。

  道光十年(1830)任湖北、河南布政使,次年升任河东河道总督,其间,不辞劳苦,不避怨嫌,积极铲除弊端,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

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曾奉命驱逐在吴淞口外刺探情报的英国胡夏米商船,又协助两江总督陶澍,采取许多利国便民的经济改革措施。

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不顾朝廷斥责,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
致力兴修水利工程,疏浚白茆、刘河、徒阳运河等河道。

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

这是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十五年和十六年(1836),两署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积极推行淮北“票盐”制度。

  道光十七年(1837),升任湖广总督。

当时时**片已成为危及中国国计民生的严重弊害。

十八年(1837),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抚各抒己见。

林则徐坚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成绩卓着。

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

警告:“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九月应召进京,在连续八次召见中,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

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

  在查禁**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
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

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抵广州。

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片。

采取撤买办工役、封索商馆等正义措施,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烟贩的狡赖,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片。

四月二十二(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

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

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

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

七月因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片,他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济。

义律诉诸武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

林则徐亲赴虎门布防,督师数败英军。

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

十九年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

此时他已觉察英国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备战。

  1840年初任两广总督。

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因广州防守严密,遂被上攻占定海,陈兵大沽;
因投降派乘机诬陷,旋被革职。

次年5月,复受命往镇海军营帮办军务,又遭谗害,不久被流放新疆。

  曾在该地屯田,兴办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

1845年起,被起用为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

  1849年,因病退职返乡时英国侵略者强占福州城地筑房,他联合士绅上书闽浙总督刘韵珂,力主将侵略者驱逐出城。

  1850年,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病死于广东普宁县。

赠太傅,谥文忠。

  他对沙俄蓄谋侵略中国中国的野心有所觉察,晚年曾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林则徐日记》等。

  林则徐不仅是一位热切的爱国者。

他一生最光荣的业绩,是在**片战争时期。

其主要功绩在于:   一、厉行禁烟。

林则徐早年在江苏巡抚任上,就认真执行清政府禁烟法令,取得初步成效。

广总督任上,又在汉口、长沙等地设禁烟局,用自己的薪俸配制戒烟药丸,督率部下收缴烟土烟具,命令吸食者定期戒绝,成效卓着。

1838年底辩论黄爵滋的禁烟主张时,道光帝举棋不定。

林则徐痛感**片流毒中华的危害,上书支持黄爵滋,力主禁烟。

他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促使道光帝下禁烟的决心。

林则徐遂命赴粤查禁**片,成为清朝统治阶级中严禁派的代表和禁烟运动的实际领导者。

1839年3月,林则徐到广州,与总督邓廷桢合力严缉走si烟贩,惩处收人贿赂官吏。

他向外商严正声明:“若**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最后迫令英美烟贩交出**片230多万斤,于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给了英国侵略者沉重打击,揭开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光辉篇章。

  二、林则徐相信“民心可用”,积极组织群众坚决抵抗外来侵略。

在广州,他逐渐认识到禁烟的艰巨和西方侵略势力的战争威胁,所以大力整顿海防,编练水勇,加强战备。

他认为要抵御侵略,不仅要“器良、技熟、胆壮、心齐”,而且还应用“民”之“众”去抵“夷”之“强”。

因此他敢于公开晓谕和鼓励民众“英夷兵船一进内许以人人持刀痛杀。

”在他领导下,多次挫败英军的武装挑衅和进犯。

即使在革职留粤期间,仍坚持与侵略者和卖国者琦善的斗争。

遣戌途中,还积极研究“恢复之策”、总结抗英经验。

在新疆三年,觉察到沙俄蓄谋侵略中国的野心,临终前几个月,犹大声疾呼,告诫国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林则徐忧国忧时,不仅反侵略的立场始终如一,而且就其对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形势认识来看,也是极有眼光的'

林则徐当之无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三、主张向西方学习。

林则徐到广州后的斗争实践,使他迅速摆脱了闭关锁国的传统偏见。

他提出了“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主张。

因而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着作,组织编译《四洲志》,开创了近代研究西方的风气。

此外,在对外贸易方面,他还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正确原则。

总之,在当时的条件下,林则徐能“实事求是,不涉时趋”,没有“天朝大国”的虚骄,也不为千百年来视外国为“化外之民”的陈腐观念氤囿,“创榛辟莽,前驱先路”。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就向后人昭示着林则徐不朽的历史功绩和地位。

林则徐的抗英斗争是悲壮的。

林则徐的精神和品格,是中华数千年文化优秀传统的体现。

但林则徐的个人遭遇却是不幸的,在一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斗争中迭遭打击。

这是贪腐的政治和落后的经济状况下,民族的精英们往往不可避免的命运。

这也是整个民族的大不幸。

后人对此,能不深思!   林则徐着作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林则徐集》等。

  书文和纪念场所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

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扞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

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

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着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等着作。

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