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卫青的诗词(描写卫青的诗词)
形容锦衣卫的诗词
1、赠锦衣卫千户 陈繗 〔明代〕其一冠世英雄继世勋,京都丰采孰如君。
剑横杀气冲牛斗,戈耀秋光破阵云。
兵甲胸中驰万马,貔貅门下拥千军。
麒麟阁上传消息,竹帛名高四海闻。
其二气宇轩昂大丈夫,世家何愧执金吾。
垂勋烨烨昭光烈,威武桓桓振帝都。
万马无声听号令,三军奉法任招呼。
圣明昼日来三接,会见康侯赞庙谟。
2、明锦衣卫牙牌吴茝 〔清代〕东林下狱钩党死,宫门铁牌卧不起。
城狐社鼠肆炎威,海水波澜从此始。
方寸之牌铸错成,匹如挥掷银铛声。
客魏荫子赐铁券,岂知有齿终焚身。
牌出东司百有七,比似朱仙下更疾。
矫旨不闻诏延尉,但见缇骑纷四出。
当年毒焰凌衣冠,有若处置腰间悬。
杨左君子一网尽,厂臣威柄生戈鋋。
吁嗟乎!虎豹狺狺九关闭,天子无愁阶之厉。
可怜宫殿已含秋,鹿角银牌荒草坠。
此牌弃置三百年,圭棱历劫磨方圆。
微物偶传果何有,土花斑驳犹腥膻。
思宗未造振乾断,诛及无须嗟已晚。
史家捉尘说兴亡,风雨孝陵耕玉碗。
形容明朝锦衣卫的诗句
1. 关于锦衣卫的诗句 关于锦衣卫的诗句 1. 形容“锦衣卫”的诗词 形容“锦衣卫”的诗词: 《绣春刀》 寒月化五龙,飞鱼瞻玉京。
诏狱丧易牙,绣春照雪明。
卿本西城月,是非笔墨生。
辽东九万里,饮马二人行。
生死何所道?但惜故人情。
他年尔来访,觞尽壶自倾。
锦衣卫: 读音: jǐn yī wèi 历史背景: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
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下场: 锦衣卫虽然威风八面、不可一世,可他们的头目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
锦衣卫的头目叫指挥使。
指挥使属于正三品。
与六部的侍郎级别相当。
不过,如前所述,锦衣卫指挥使的权力大多了。
他们在宫中里跺一跺脚,整个朝野都是要震动的。
毛骧: 据记载,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叫毛骧。
毛骧很早就跟随朱元璋,深得朱元璋信任。
在朱元璋的授意下,毛骧带领锦衣卫搞了一个大事情,将本已尘埃落定的“胡惟庸案”翻出来,把案子性质从“擅权枉法”变成“图谋造反”。
四字之差,却导致血流成河。
连坐、死罪、黥面、流放的有数万人之多,满朝文武几乎被杀、被关、被流放完了。
就连开国元勋、位极人臣的韩国公李善长,都被满门抄斩。
毛骧为朱元璋搞“胡惟庸案”作出了很大“贡献”。
可是,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事后,为了平息众人的怒火,朱元璋以胡惟庸余党的罪名,将毛骧也杀掉了。
蒋瓛: 锦衣卫的第二任指挥使叫蒋瓛。
蒋瓛在任期间,也搞了一件很有名的案子,“蓝玉案”。
蓝玉是明朝开国功臣,一代名将。
他的身份很特殊,是皇太子朱标妃子的舅父,算是皇亲国戚。
可是,由于居功自傲,惹恼了朱元璋。
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皇太孙朱允炆年幼,无法驾驭蓝玉,就动了杀心。
1393年,蒋瓛告发蓝玉谋反。
蓝玉本人被剥皮实草,还被抄家灭三族,并株连杀掉了约一万五千人。
蒋瓛在“蓝玉案”后也被朱元璋赐死。
纪纲: 锦衣卫第三任指挥使叫纪纲。
纪纲深受明成祖朱棣宠幸,权倾一时。
他很卖力地帮助朱棣清除异己,手上也是斑斑血迹。
他曾经残忍地将内阁首辅、大学士解缙灌醉后拖到雪地里活活冻死。
又诬陷浙江按察使周新,导致其以谋反罪被处死。
纪纲作恶多端,下场也不妙。
他得罪了一名太监,被揭发“造兵器万计,欲图不轨”,最终被明成祖朱棣处以凌迟之刑,家男女老少发配戍边。
参考资料 知道: 2. 形容“锦衣卫”的诗词 形容“锦衣卫”的诗词: 《绣春刀》 寒月化五龙,飞鱼瞻玉京。
诏狱丧易牙,绣春照雪明。
卿本西城月,是非笔墨生。
辽东九万里,饮马二人行。
生死何所道?但惜故人情。
他年尔来访,觞尽壶自倾。
锦衣卫: 读音: jǐn yī wèi 历史背景: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
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下场: 锦衣卫虽然威风八面、不可一世,可他们的头目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
锦衣卫的头目叫指挥使。
指挥使属于正三品。
与六部的侍郎级别相当。
不过,如前所述,锦衣卫指挥使的权力大多了。
他们在宫中里跺一跺脚,整个朝野都是要震动的。
毛骧: 据记载,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叫毛骧。
毛骧很早就跟随朱元璋,深得朱元璋信任。
在朱元璋的授意下,毛骧带领锦衣卫搞了一个大事情,将本已尘埃落定的“胡惟庸案”翻出来,把案子性质从“擅权枉法”变成“图谋造反”。
四字之差,却导致血流成河。
连坐、死罪、黥面、流放的有数万人之多,满朝文武几乎被杀、被关、被流放完了。
就连开国元勋、位极人臣的韩国公李善长,都被满门抄斩。
毛骧为朱元璋搞“胡惟庸案”作出了很大“贡献”。
可是,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事后,为了平息众人的怒火,朱元璋以胡惟庸余党的罪名,将毛骧也杀掉了。
蒋瓛: 锦衣卫的第二任指挥使叫蒋瓛。
蒋瓛在任期间,也搞了一件很有名的案子,“蓝玉案”。
蓝玉是明朝开国功臣,一代名将。
他的身份很特殊,是皇太子朱标妃子的舅父,算是皇亲国戚。
可是,由于居功自傲,惹恼了朱元璋。
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皇太孙朱允炆年幼,无法驾驭蓝玉,就动了杀心。
1393年,蒋瓛告发蓝玉谋反。
蓝玉本人被剥皮实草,还被抄家灭三族,并株连杀掉了约一万五千人。
蒋瓛在“蓝玉案”后也被朱元璋赐死。
纪纲: 锦衣卫第三任指挥使叫纪纲。
纪纲深受明成祖朱棣宠幸,权倾一时。
他很卖力地帮助朱棣清除异己,手上也是斑斑血迹。
他曾经残忍地将内阁首辅、大学士解缙灌醉后拖到雪地里活活冻死。
又诬陷浙江按察使周新,导致其以谋反罪被处死。
纪纲作恶多端,下场也不妙。
他得罪了一名太监,被揭发“造兵器万计,欲图不轨”,最终被明成祖朱棣处以凌迟之刑,家男女老少发配戍边。
参考资料 知道:。
3. 锦衣卫威武的藏头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 衣带渐宽终不悔 卫青不败由天幸 威竦西山八诏蛮 武皇开边意未已 锦瑟华年谁与度 衣上旧痕馀苦泪 卫霍才堪一骑将 威声虎啸复龙吟 武侯祠屋常邻近 锦帐重重卷暮霞 衣上酒痕诗里字 卫娘发薄不胜梳 威灵千里护封圻 武侯祠堂不可忘 锦缆牙樯起白鸥 衣化客尘今古道 卫公宅静闭东院 威眸阐奕玩丹天 武氏死时应室女 锦帐美人贪睡暖 衣篝尽日水沈微 卫青不败由天幸 威音那畔真消息 武帐驻兵谈亚父 锦袍不见谪仙人 衣带渐宽都不悔 卫姬郑女腰如束 威凤何须住碧梧 武担山上望京都 锦帐重重卷暮霞 衣上酒痕诗里字 卫夫人帖学行书 威音那畔是时祥 武骑千群谁敢渡 锦茵初展情萧瑟 衣化客尘今古道 卫戟连营三千士 威音王佛是儿孙 武王粟不饱夷齐 4. 锦衣卫经典台词 沙漠判官:“我天鹰帮家训,有一天,我能找到值得用自己性命去抢的东西时,我们就由强盗变成盗亦有道了。
” “天鹰帮杀到。
”“我最讨厌以多欺少。
” 青龙:“大漠判官,你不是只会抢劫吗?”判官:“我喜欢抢东西,但我更喜欢打架。
”“抢劫不为钱的道理,我真的不懂。
以后,还有这样的勾当,一定通知我。
”“告诉青龙,要是你们在黄沙上再见到我,不用太高兴,如果见到的是她,也不要为我难过。
” 青龙:“尊严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争取的。
”“我等你们很久了。
锦衣卫大阵?你们知不知道这个阵势我创的?”“补完了衣服才有东西吃。
”——青龙要乔花为自己补衣服。
“我分文不要,只要他们交易中的一样东西。
.如果失败,我自行了断。
”沙漠判官:“青龙,你要抢的是什么?”青龙:“尊严。
” “杀了兄弟而活,比死更难受。
那种痛苦,是一个永远不会醒的恶梦。
我不想你步我后尘。
你放心,黄泉路上,你不会孤单,大事一了,我会下来陪你。
” “锦衣卫的路是短暂的,走到今天我走完了。
”“我答应你,日后你遇到任何困难,只要摇一下你手上的铜铃,我就会出来帮你,打走所有坏人。
” 乔花:“我真希望这个江湖能出现一个大侠,主持正义。
”“江湖有江湖的规矩,吃饭有吃饭的规矩。
你用手抓过,我怎么吃啊?”“我希望江湖上能出现一位大侠,可他杀人不眨眼。
”“有希望是幸福的。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路。
青龙,对于你也是的,路只要走下去,一定会海阔天空的。
” “你叫我做的事情,我一定会做,不管你在骗我,或是不骗我。
我要等你。
” 青龙与乔花在路边客栈酒足饭饱之后,却发现两人都没带钱。
乔花:“我没钱,我是被你抓来的,你也没钱?”青龙:“钱都给你爹了。
” 乔花对小二道:“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锦。
”青龙猛拍桌子打断乔花,道:“在下襄阳府城,姓锦。
” 乔花:“青龙是你本来的名字吗?”青龙:“青龙是我的官号,我没有名字。
”乔花:“你为什么会当上一个锦衣卫的?”青龙:“我没有选择。
” 乔花:“你不觉得杀这么多人,是不对的吗?”青龙:“我从来没有因由。
只问时间、地点、何人。
” 乔花:“你有想过退出吗?”青龙:“锦衣卫本来就是一条有进无退的路,这条路很短暂,我很快就会走完。
”乔花:“万一没有敌人追的话,你大可以一走了之呀。
” 青龙:“完成任务,是锦衣卫唯一的尊严。
”青龙:“刚才为何不走?”乔花:“你不是要我寸步不离吗?”。
青龙:“明天去找你夫婿吧。
” 乔花:“你也要我去找他?”青龙点头乔花:“你已经利用完我了?”青龙:“是。
我已经利用完你。
” 脱脱:“烟火时节,为何一个人过?”青龙:“又没有亲人,不是自己过,还能跟谁过啊?”脱脱:“能找到你陪我。
”青龙:“很多人都想找我,但他们的运气不太好。
可每次剩下的,都是我自己一个。
那种感觉很难受。
” 脱脱:“其实找人的,也不好受。
当你越是了解要找的人,会把他混淆为朋友。
看着朋友倒下,那感觉更 难受。
”青龙:“我最难受的一次,就是杀了我自己的亲哥哥。
” 脱脱:“放心。
你这恶梦很快就会完结。
” 青龙:“我每天都做好了这个准备。
可在倒下之前,要把我要做的事先做完。
谁挡我,不管他是朋友还是 敌人,他就会先倒下。
”乔花:”对不起哦,为了我,你把玉玺都弄丢了。
” 青龙:“你不是说每个人都有权自己选择吗?”“对了,你是怎么被她抓住的?”乔花:“那天我见到定亲的夫婿以后,再去找你,就这样被她抓住了。
”青龙:“对不起,我不应该叫你找他。
我应该亲自把你送给他。
”乔花:“抢回玉玺,不只是你一个人的事。
” 镖头:“青龙,虽然你武功比我们高,可我们有一样比你强,那就是路。
路,我们熟。
时间来不及了,就 让我们帮你。
”贾精忠:“玄武,别人看到你成功的光芒后,就会忘记你手段的黑暗。
” 杨XX对乔花道:“这次你要是再嫁不出去,你就跟我杨叔叔吧。
”玄武:“我已经回不了头了。
你杀了我吧,哥哥。
”。
5. 锦衣卫威武的藏头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衣带渐宽终不悔卫青不败由天幸威竦西山八诏蛮武皇开边意未已锦瑟华年谁与度衣上旧痕馀苦泪卫霍才堪一骑将威声虎啸复龙吟武侯祠屋常邻近锦帐重重卷暮霞衣上酒痕诗里字卫娘发薄不胜梳威灵千里护封圻武侯祠堂不可忘锦缆牙樯起白鸥衣化客尘今古道卫公宅静闭东院威眸阐奕玩丹天武氏死时应室女锦帐美人贪睡暖衣篝尽日水沈微卫青不败由天幸威音那畔真消息武帐驻兵谈亚父锦袍不见谪仙人衣带渐宽都不悔卫姬郑女腰如束威凤何须住碧梧武担山上望京都锦帐重重卷暮霞衣上酒痕诗里字卫夫人帖学行书威音那畔是时祥武骑千群谁敢渡锦茵初展情萧瑟衣化客尘今古道卫戟连营三千士威音王佛是儿孙武王粟不饱夷齐。
6. 有没有描写锦衣卫的历史书 最好的办法是看古代资料,可以看正史,明实录,史料笔记如《万历野获编》等。
今人著作如有: 韦庆远:《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中国历史小丛书)》,中华书局1979年;
东方明:《西厂与东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特务机构》,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及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
胡杨:《锦衣卫》,哈尔滨出版社2008年。
吴晗《历史的镜子—吴晗讲历史》(九州出版社2008),娄曾泉,颜章炮《中国历史大讲堂:明朝史话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等书里有专章介绍。
你可以有所选择。
胡杨《锦衣卫》目录: 第一卷 锦衣卫的第一次兴覆 一、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的初衷 1.阴云密布的大明王朝 2.锦衣卫的前世今生 3.朱元璋的锦衣卫与大明朝的锦衣卫越走越远 二、锦衣卫侦办胡惟庸案 1.“酷刑权相”胡惟庸 2.“胡党”VS朱元璋 3.从血泊中走来的锦衣卫 4.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不断奋斗的锦衣卫 三、锦衣卫的第一次成形 1.后“胡惟庸案”时代锦衣卫的成熟 2.锦衣卫网络的覆盖 3.锦衣卫的天罗地网和严刑酷法 四、锦衣卫侦办蓝玉案 1.横扫大漠的帝国天骄 2.锦衣卫的第一战 3.武将歼灭战 4.将星陨落与王朝危机 五、朱元璋对锦衣卫的限制 1.锦衣卫初次被限制的真相 2.朱元璋对锦衣卫的限制 3.锦衣卫的蛰伏 4.边缘化的“秘密警察” 第二卷 锦衣卫的第二次兴覆 一、明成祖重用锦衣卫 1.锦衣卫的第二次崛起 2.朱棣经营锦衣卫 3.真正的地狱来客 二、恶魔纪纲与解缙之死 1.纪纲的春天 2.夺嫡之争中的锦衣卫 3.解缙下狱 4.“诏狱”里的恩恩怨怨 5.一醉解千愁 三、周新被怨和纪纲之死 1.野心勃勃的锦衣卫 2.周新的冤情 3.小太监的心理斗争 4.纪纲之死 四、对东厂的无奈 1.东厂的起源 2.生长在锦衣卫光环下的东厂 3.太监得势 4.东厂的崛起 五、锦衣卫的衰落 1.厂卫的黄花时节 2.锦衣卫梦碎土木堡 六、西厂的一波三折 1.黄金配角锦衣卫 2.汪直初涉政 3.幸运的汪直 七、刘瑾重建西厂并设内行厂 1.游戏大王明武宗 2.特务网络的爆棚 3.落寞的锦衣卫 第三卷 秘密警察的AB面 一、袁彬忠心救主 1.皇上的精神支柱 2.瓦刺军营里的斗智斗勇 3.名传千载的“至忠”之臣 二、沈炼之光和锦衣卫对严嵩侦讯 1.沈炼坐堂 2.沈炼与严世蕃 3.沈炼之死 4.锦衣卫侦办严嵩 三、朱骥和牟斌的仁厚治狱 1.朱骥行刑用小杖 2.“夺门之变”和牟斌上位 3.牟斌救助李梦阳 四、骆养性的传奇人生 1.立志“中兴”的崇祯帝和仕途坎坷的周廷儒 2.瓦解帝国的蛀虫 3.锦衣卫的绝唱 五、锦衣卫和万历朝鲜之战 1.张居正之死和万历新政的失败 2.朝鲜半岛的战火 3.一波三折的战事 4.艰难的胜利 六、锦衣卫之反思 1.帝王手里的鞭子 2.宦官专权的工具 3.大明王朝的殉葬品 附录 锦衣卫指挥使简略 后记 有关历史的拼图游戏。
出塞这首古诗哪句是描写保家卫国的诗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是描写保家卫国的诗句,这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
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
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
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
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史记和唐诗中有答案: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不是李广会是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佳作,这篇《出塞》还引起了很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到底是谁?” 这个争论甚至还波及到了司马迁,很多人都说世家子弟司马迁跟李广关系好,所以在《史记》中掺杂了私货,故意贬低卫青霍去病而抬高李广,以至于后人才会误解李广就是王昌龄笔下的龙城飞将。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那就是王昌龄本人也认为龙城飞将就是李广,因为在唐朝,是李家做天子,而李广和李渊都是陇西人,夸一夸李广是可以换取高官厚禄的。
但是我们细看《史记》和王昌龄诗作,就会发现这二位都很客观,《史记》没有贬低卫青霍去病,也没有刻意抬高李广,是有人断章取义,这才让我们误解了司马迁,甚至也误解了王昌龄:这二位都没说龙城飞将就是李广。
作为厌战阶层的代表,司马迁对卫青霍去病屡次北征,或许有些不同意见。
这也难怪,因为历朝历代的文人士大夫都是如此,从汉武帝时期的博士狄山,到宋朝的朱熹二程,直到明朝的东林党人,似乎都不太喜欢战争。
虽然对卫青霍去病北征颇有微词(当时还看不到长久利益,只能看到战争消耗,这是 历史 局限性,怪不得司马迁),但是司马迁对卫青霍去病的战功,却一点都没有抹杀: “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余级,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
骠骑将军去病,凡六出击匈奴,斩捕首虏十一万余级。
及浑邪王以众降数万,遂开河西酒泉之地(置酒泉郡,后分置武威、张掖、炖煌等郡),西方益少胡寇。
” 司马迁在对汉军损失表示惋惜的同时,也肯定了卫青霍去病缴获大量战略物资: “捕首虏数千,畜数十万……驱马牛羊百有余万,全甲兵而还……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于是引兵而还……取食于敌,逴行殊远而粮不绝。
” 对卫霍缴获大书特书,甚至可能还有点夸张成分,这些文字跟寥寥数语的“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而且司马迁之所以记载汉马损失,是为了解释汉朝为什么要设立大司马一职: “乃益置大司马位,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
” 不管怎么说,在司马迁的笔下,卫青霍去病都是用较小的损失换取了巨大的战果和收益,这就是一个良心史家的董狐直笔。
司马迁对李广的记载,是功过分明。
李广私受梁孝王刘武将军印、以欺诈手段杀降、泄私愤枉杀无错之霸陵尉,都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有明确记载。
如果不看司马迁的《史记》,我们根本就不会知道李广原来还做了这么多错事。
李广打仗确实勇敢,能够手格猛兽,但是司马迁对李广的勇敢,也并不是完全赞同: “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 从这两段记载中,我们能看出司马迁是不赞成作为将军的李广以身犯险的,因为这样也是对麾下汉军的不负责任,同时也明确指出了李广多次兵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李广太冒失。
如果我们细看《史记·李将军列传》,就会发现司马迁对李广兵败当斩是认可的: “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 就连李广之死,司马迁也认为卫青没有一点责任,而且卫青当时是很客气地慰问李广并询问情况,看起来司马迁还有点替卫青辩解的意思: “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送给李广干粮醇酒),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 对李广之死有客观评价,司马迁也对李陵之降李家被灭有一个公正评述: “陵曰:‘无面目报陛下。
’遂降匈奴。
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
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汉闻,族陵母妻子。
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能看出三点:其一,李陵是能逃跑而没逃跑,麾下步兵能跑掉四百多人,有马的李陵之所以不跑,是不想回到汉朝承担责任;
其二,李陵到了匈奴,是在战场上立功并娶了匈奴单于女儿的,这一切都发生在李家被按律族诛之前;
其三,陇西李家是以李陵为耻的。
我们也正是通过《史记》,才了解卫青霍去病的千秋功业,也知道了李广李陵的一些负面资料。
当然,司马迁对卫青霍去病有批评,对李广李陵也有赞扬,但这正是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功过分明,如果一味赞扬或诋毁,那么《史记》也就不会被后世史学家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了。
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在诗文中盛赞飞将军,还真没有奉承李唐皇室的意思,因为他根本就没说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就是李广,甚至也没说那位将军姓李。
笔者查阅了王昌龄所做二百一十首诗作,除了本文开头提到的《出塞》,还有《从军行》《变行路难》等篇章都描绘了汉匈之战,并先后提到了参战人员和战斗地点:大将军、单于、龙城。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 “单于下阴山,砂砾空飒飒。
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
” 通过这三首诗,我们基本可以断定:王昌龄诗中能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是卫青而不是李广,因为李广从未与单于主力作战,没当过当将军,更没一战封侯,而是在龙城之战中当了俘虏。
对于龙城之战,《史记·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跟《汉书·卷五十五·卫青霍去病传》记载基本一致,只不过“龙城”分别被写为“茏城”“笼城”: “(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军各万骑,青至茏(笼)城,斩首虏数百。
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李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
贺亦无功,唯青赐爵关内侯。
” 卫青率领一万汉军铁骑直捣龙城首战建功封侯,以后他和外甥霍去病就成了匈奴的噩梦,能让匈奴单于闻风丧胆落荒而逃的,还真是汉大将军卫青,这一点司马迁记载得很清楚:“ 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
匈奴亦纵可万骑。
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
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彊,战而匈奴不利,薄暮,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
” 击溃甚至可以说是大部歼灭匈奴主力后,卫青又在一夜之间追杀二百里: “会明,行二百余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余级。
”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含蓄地认为卫青没有一战擒斩匈奴单于,李广和赵食其是有责任的: “大将军之与单于会也,而前将军广、右将军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
” 《史记》比《汉书》多了四个字: “后击单于。
” 所谓“后击单于”是后来参加了围歼战,还是因落后而没有参战,这一点读者诸君都心明眼亮,是不需要笔者赘述的。
班固认为李广和赵食其都没参战: “大将军引还,过幕(漠)南,乃相逢。
” 探寻 历史 真相,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断章取义。
如果我们把《史记》中关于卫青霍去病李广三人的记载多读几遍,就会发现司马迁是很客观公正地还原了绝大部分史实真相:既没有一味贬低卫青霍去病,更没有一味虚夸李广。
我们把史书与唐诗中的记载和描述综合起来,就会发现王昌龄不是李白,他也没有必要把盛赞李广而博取李唐皇室的欢心。
细看王昌龄的边塞诗,我们甚至可以描画出《大将军卫青北征路线图》。
综合史书与唐诗中的记载和描述,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是卫青而不是李广,但李广仍然不失为一代名将。
李广的忠勇,只适合为将而不可为帅,他适合当先锋破敌阵,但是还不足以震慑匈奴不敢南下牧马。
真正把匈奴驱赶出漠南的,是卫青霍去病: “是后匈奴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庭。
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
” 不管怎么说,卫青霍去病李广都是大汉名将:卫青霍去病扫平边患开疆拓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是任何人所能诋毁得了的;
李广一生为国戍边,百战沙场而未能建功封侯,也有很复杂的原因,不全是因为他运气不好,但李广同样值得尊重——所有为国征战的将士都值得尊重,我们不能仅以成败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