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后刘备(夷陵之战后刘备活了多久)

2023-07-02
43 阅读

在夷陵之战中,刘备为什么会遭遇惨败?

夷陵之战中,刘备火烧连营大败的原因是什么?

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被杀后,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不顾朝中众臣的反对,发动了夷陵之战,此时刘备并没有带诸葛亮出站,而是让马良邀请了五奚蛮夷作为援军。

刚开始的时候,刘备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甚至杀了甘宁等大将,吴军节节败退,蜀军士气大振,孙权在此期间多次求和,都被刘备拒绝。

但到了后来却失败了。

原因有以下几点:1、刘备等人低估了陆逊。

由于刘备在讨伐吴国的初期,吴军大败。

孙权便将陆逊提拔为大都督,统领三军。

此时的陆逊非常年轻,而刘备经过几场胜利后有点傲娇,认为陆逊没有战绩,轻视了陆逊。

为夷陵之战埋下了巨大隐患。

2、刘备的孤军深入。

在攻打吴国前期,刘备采用了水陆两路的进攻战术,同行并进,给与了吴国沉重的打击。

可是后来刘备放弃了水军,因为夷陵高山林玲,水军不方便靠岸前进,只能在后方扎营。

而刘备亲自率领军队以步步为营的计策进攻吴国,导致战线、补给线拉长,严重消耗了蜀军的锐气,士兵们身心疲惫。

3、蜀军在高山林密的地方扎营。

是导致夷陵失败的重要原因。

刘备率领军队深入吴国属地,不听马良的劝说,连营七百里。

在林中连营,可是兵家大忌。

陆逊足智多谋,将刘备堵在夷陵动弹不得,再加上地势险要,不适合大规模战争。

刘备想要人引诱吴军出战,然后寻找机会将他们消灭。

但陆逊精明过人,并没有上当,陆逊实施只守不战的计策,和蜀军长时间对峙。

等到蜀军松懈后, 派军从蜀军的背后进行偷袭,导致蜀军大乱。

最后被陆逊一把火给烧的灰飞烟灭。

刘备在夷陵之战后,为何要一直留在白帝城?原因是什么呢?

01、是为了聚拢溃散的蜀兵其实历史上的夷陵之战,蜀汉投入的总兵力大概是在5万人左右,虽然陆逊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不过陆逊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之内把这些蜀军全部歼灭。

在夷陵之战当中,刘备全线崩溃,最终刘备手下的部队也是溃不成军,大部分都是被打散了,而且一些车船和其他的物资也都是丧失殆尽。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选择留在了白帝城,这样方便聚拢那些走散的士兵。

如果说当时的刘备直接逃到成都的话,那么这些溃散的蜀军就没有一个聚拢的地方了,到时候就真正的损失殆尽了。

02、刘备为了镇守永安其实永安白帝城对于蜀汉集团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一旦被攻破的话,那么到时候东吴的士兵就可以直接打到益州的腹地去了。

所以此时的刘备必须得正守住永安白帝城才行,由于收拢了夷陵之战当中的一些溃散士兵,后来再加上赵云带来的兵马,所以刘备手中能够掌握的军队,大概也有2万人左右,有这样子的一股力量驻扎在白帝城,那么东吴自然也不敢随便的进攻。

而对于刘备来说,镇守住永安也是成为他临终之前最重要的一个任务。

03、为了能够反攻东吴对于刘备来说,虽然在夷陵之战当中失败了,但是他还是没有忘记反攻东吴。

在这种情况下,驻扎在白帝城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进可攻,退可守。

在白帝城驻扎的这段时间,如果一旦出现时机的话,那么刘备便可以快速从白帝城出兵。

04、刘备也无颜回到成都了当初的刘备信誓旦旦的出川攻打东吴,就连诸葛亮都劝刘备不要伐吴,可是刘备却没有听。

最终刘备吃了一场大败仗,此时的刘备自然也是没有脸面重新回到成都,所以选择驻扎在白帝城。

刘备夷陵兵败后,为什么没回成都而是选择留在了白帝城?

公元221年,刘备以为关羽复仇为由,率领蜀国大量蜀军精锐进攻吴国,而在夷陵发生了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中,由于刘备所率领的蜀军被火烧连营,导致蜀军被打败,整个蜀国元气大伤,此战役也被称为三国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在中国古代史中一场出色的防御战。

夷陵兵败之后,刘备并没有回到成都,而是选择留在了白帝城直至去世。

那么为何刘备没回成都,而是选择留在白帝城?以下笔者来讲讲自己的看法。

一、无颜再面“
益州”
父老首先笔者认为,刘备不愿意回到成都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无颜再面益州父老,在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在失败之后,在乌江也并没有选择回到江东,这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无颜再面江东父老,而刘备他在此次出兵之时,其实在蜀国集团内部也有众多反对的声音,认为尽管吴军攻占了荆州,伤害了关羽,但是联吴抗曹仍然应该是基本的战略决策,因此在这个语境之下,刘备不愿意再回到成都。

二、吴国还有反攻的迹象其次在当时吴国在获得胜利之后并没有停止追击,甚至已经将军队驻扎在蜀国与吴国的边境处,因此吴国其实还有着反攻的迹象,而白帝城它实质上是作为蜀国的一个要害,作为一个战略阵地,它是能够扼住吴军进入蜀国的要塞,因此刘备选择自己驻守在白帝城以防止吴国的反攻。

三、两兄弟皆失,遭遇大败,心灰意冷最后笔者认为,刘备不选择回到成都的原因是因为他已经心灰意冷,尽管刘备在他的一生中遭遇过多次失败,但是此次夷陵之战之中,蜀国精锐尽失,并且在此前他的两位兄弟关羽、张飞,也都因为与吴国的争端而死。

若是夷陵之战没有发生,刘备有无可能统一天下?

即便刘备没有发动夷陵之战,那他也很难兴复汉室,一统天下。

下面来具体分析分析为什么。

第一,刘备是在公元222年发动夷陵之战的,那时候他已经62岁。

这个年龄放在现在不算什么,可放在三国时期,那绝对是高寿。

毕竟在三国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就三十岁。

再加上那时候的医疗、卫生条件并没有现在这么好,也没有今天这么发达的手术,这就导致已经62岁的刘备,其实从大概率上来讲,他也没多少年了。

也因此,即便刘备没有发动夷陵之战,没有病逝白帝城,那他也会在不久后的将来去世,他自然就无法兴复汉室,一统天下。

第二,仅凭一个益州,很难跟曹魏抗衡。

《隆中对》的设想能否实施,关键就在刘备是否占据着荆州和益州。

随着关羽败走麦城,荆州落入孙吴之手,这就直接导致《隆中对》彻底成为泡影。

虽然说《隆中对》存在着不少漏洞,但是在冷兵器时代,地盘的大小就决定着人口的数量,而人口的数量就决定着一个政权的综合实力。

而襄樊之战的失败,不仅让刘备失去荆州,更是让他失去了一两百万的人口。

另外不要忘了,刘备虽然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但是曹操在撤退之前,是把汉中的所有人口全部迁往关中。

也就是说刘备所得到的就只是一块土地。

至于原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口,他一个都没有得到。

这也就导致在夷陵之战爆发前,刘备的人口数量,是远远少于曹魏的。

人口不足,就会导致劳动力不足、人才不足、兵力不足等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刘备还活着,那也无能为力,他也必须要修生养息一段时间。

第三,夷陵之战爆发前,刘备麾下人才凋零,到后期更是人才匮乏。

夷陵之战爆发前,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张飞被部下杀害,黄忠也因病去世,在夷陵之战正在进行的时候,马超也因病去世,也就是说五虎上将已去其四。

这就导致在顶尖战力上,刘备就只剩下赵云和魏延。

当然了,刘备还是培养了不少年轻一代的将领,但他们也需要时间去成长,可以说是自保有余,但进攻不足。

而在文臣方面,法正已经去世,也就是说在顶尖的文臣上就只剩下诸葛亮一人。

在这种人才匮乏的情况下,要想兴复汉室,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第四,蜀汉内部局势,并不是太稳定。

刘备的地盘虽小,但内部却派系林立,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四派:元老派,荆州派,巴州派,益州派。

这几个派系相互之间谁都不服谁,尤其是益州派,他们更是不服刘备的管辖。

在这种内部无法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的情况下,自然是很难兴复汉室,北伐中原的。

也因此,在这几点原因的影响下,即便刘备没有发动夷陵之战,他也很难兴复汉室,一统天下了。

在夷陵之战中,刘备为什么会遭遇惨败?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