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作文 800字议论文
以天下为己任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 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 【解释】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出处】 《南史·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 【例子】 经过这样磨炼成长起来的青年,才会有 以天下为己任 的抱负。
《人民日报》1965.6.1 【相关】“以天下为己任” 。
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意思
把 国家 的兴衰 治乱 作为自己的 责任 。
成语出处: 《南史·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 成语例句: 经过 这样磨炼 成长 起来的 青年 ,才会有 以天下为己任 的抱负。
 ★《人民日报》1965.6.1 繁体写法: 以天下为己任 注音: ㄧˇ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ㄨㄟˊ ㄐㄧˇ ㄖㄣˋ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
用于处世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到排挤,只好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在卫国也没得到卫灵公的重视,他努力推销他的仁政,得不到当权者的认同,只好再次启程,在去匡城的途中感慨自己以天下为己任,到了花甲之年还在奔波,没有一个安身之所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复杂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范仲淹 这篇古文中的 每以天下为己任 怎么翻译
原文 版本1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版本2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版本1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困了,就用冷水冲头洗脸。
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坚持苦读。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谗言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给自足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 版本2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用水煮面吃。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注释 1、孤:幼年丧父之孤。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3、世家:家世。
4、之:到,往。
5、南都:指应天府,即今河南商丘。
这里的南都学舍为当时著名学舍。
6、适:嫁。
7、既:副词,不久,后来。
8、去:离开。
9、尝:曾经。
10、给:供应 11、日昃(zè):太阳偏西。
12、或:有时。
13、昏怠:昏沉困倦。
14、辄:往往,每每。
15、沃:浇,引申为“洗”。
16、啖:吃。
17、谗:说人坏话。
18、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19、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20、每(以天下为己任):常常 21、既(仕):考取功名后 22、或:有时。
范仲淹倡导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是当时的主流思想吗?
范仲淹当时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确实是当时的主流思想,一来有我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做背景,二来宋朝的制度和文化风气都在鼓励着士大夫们心怀天下。
因此在这种根正苗红的环境下,就像以前学雷锋的文化氛围一样,对当时人们的行为和思想都有积极的带动作用的。
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它为何能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第一个方面,我国的文化背景和儒家精神。
历朝历代都有文人墨客去抒发自己的奉献精神,例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鲁迅等人的弃医从文等等。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奉献精神是我国精神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因此范仲淹的“以天下为己任”,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都和我国的传统精神文化密不可分。
第二个方面,当时社会对官员的要求就是如此。
当时宋太宗还写了《戒石铭》来告诫文武百官:“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来告诫官员要奉献,不要欺压百姓。
当时的制度和一国之君,都是希望百官奉献,而且当时制度是对士大夫有保护的。
第三个方面,范仲淹敢为人先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范仲淹精神境界极高,他以身体力行去实践这些文化,使这些成为社会主流。
以上就是我对此事的看法,个人见解,望采纳。
其实这种精神文化不仅是当时的主流,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的追求,讲精神文明,讲奉献。
在社会生产力已经满足了基本的生活以后,我们也需要升级自己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