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读书的成语(管宁读书的成语故事)

2023-07-04
33 阅读

管宁割席的典故是什么?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

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

曾经,两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扩展资料“管宁割席”的故事传颂至今,人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典型加以宣传。

但管宁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绝交的态度,实在过于片面。

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有点苛求于人,但是,华歆贪慕虚荣,就不能怪管宁割席断义。

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

启发:1、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

2、不要被金钱和名誉迷惑了,失去了自我,否则很难交到好的朋友。

管宁割席的故事是什么意思?

原文管宁、华歆②(xīn)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③而掷④去之。

又尝⑤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⑥(miǎn)过门者,宁读如故⑦,歆废书⑧出观。

宁割席⑨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⑩。

"
译文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不停,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他们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的官员从门前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再我的朋友了。

”释义①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原属《德行》第十一则。

②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

华歆:字子鱼,东汉人,桓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③捉:拿起来,举起④掷:扔。

⑤去:抛去。

⑥尝:曾经,从前。

⑦轩服冕:复词偏义。

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

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

这里指贵官。

⑧故:原来一样。

如:像。

⑨废书:放下书。

废:放下。

⑩席:坐具,坐垫。

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

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⑾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管宁割席典故

  管宁割席,汉语成语,拼音是guǎn níng gē xí,意思是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管宁割席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管宁割席典故   【拼音】guǎn níng gē xí   【成语故事】汉朝末年,读书人管宁与华歆从小在一起读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两人性格不一样,管宁读书刻苦,不贪慕富贵,华歆行事浮躁,羡慕荣华富贵,渐渐地管宁厌恶他,就把两人共坐的席子割成两半,分席而坐,从此两人断绝交情。

  【出处】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解释】管宁:人名;
席:坐卧用的编织物。

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

  【用法】作宾语、定语;
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   【相近词】割席分座   【成语举例】像那种不仁不义的朋友,早该“管宁割席,一刀两断。

”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
  ——(南朝·宋)刘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译文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

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

曾经,两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原属《德行》第十一则。

  成语演变   【割席断交】席:坐席,草席。

把席割开分别坐。

比喻朋友绝交。

  “管宁割席”的故事传颂至今,人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典型加以宣传。

但管宁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绝交的态度,实在过于片面。

  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有点苛求于人,但是,华歆贪慕虚荣,就不能怪管宁割席断义。

  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

  成语启发   1、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

  2、不要被金钱和名誉迷惑了,失去了自我,否则很难交到好的朋友。

管宁割席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管宁和华歆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

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

只见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当”一下,碰到了一个硬东西。

管宁好生奇怪,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

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

管宁定睛一看,是块黄金,他就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

”接着,他不再理会了,继续锄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

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 华歆听了,口里说:“这个道理我也懂。

”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

后来,他实在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

可是他心里还在惦记金子,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还不住地唉声叹气。

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

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腾起来,一片鼓乐之声,中间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

于是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

一大队随从佩带着武器、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呼后拥地保卫着车子,威风凛凛。

再看那车饰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上蒙着的车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

管宁对于这些很不以为然,又回到原处捧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对外面的喧闹完全充耳不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华歆却不是这样,他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

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着人群尾随车队细看。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

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

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 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

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

谁知道这个成语是什么?

束之高阁 [拼音] [shù zhī gāo gé] [释义] 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楼阁上。

比喻放在一旁,不去管它。

《晋书... [出处] 《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
俟天下太平;
然后议其任耳。

”。

谁知道这个成语是什么?

半壁江山bàn bì jiāngshān[释义] 半壁:半边;
江山:国土。

指外敌大半入侵或内战割据所造成的国土分裂状态。

[语出] 清·蒋士铨《冬青树》:“半壁江山;
比五季朝廷尤小。

”[正音] 山;
不能读作“sān”。

[辨形] 壁;
不能写作“璧”。

[近义] 半壁河山 山河破碎 残山剩水[反义] 一统天下 一统河山 金瓯无缺[用法] 指保存丧失的部分国土。

一般作主语、宾语。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