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赤壁情节(火烧赤壁情节概括)

2023-07-06
44 阅读

火烧赤壁的主要内容30字

“火烧赤壁”的主要内容: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曹操率二十万众顺江而下。

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

黄盖提出了火攻敌船之计,于是,孙刘联军大破曹军,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

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

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火烧赤壁的故事20字

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军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

因魏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火攻。

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
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
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

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

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

魏军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

魏军逃跑。

扩展资料:赤壁之战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意义。

赤壁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没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南下荆州。

曹操集团也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刘备乘势取得荆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

稍后又夺得刘璋的益州。

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赤壁之战(汉末曹操和孙刘联军的作战)。

火烧赤壁故事简介?

曹操灭袁绍,败刘备后,挥兵伐孙吴。

孙刘联盟,与曹军对峙长江南北,庞统献连环计骗曹军将战船以铁索相连。

黄盖诈降,火烧曹军战船。

曹军大败。

赤壁之战,曹操的所有水军全部丧失。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

因魏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火攻。

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
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
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

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

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

魏军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

魏军逃跑。

火烧赤壁一般指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火烧赤壁故事简介

周瑜让黄盖派人送了一封信给曹操,表示要脱离东吴,投降曹操。

曹操以为东吴将领害怕他,对黄盖的假投降,一点也没怀疑。

黄盖叫兵士偷偷地准备好十艘大船,每艘船上都装着枯枝,浇足了油,外面裹着布幕,插着旗帜,另外又准备一批轻快的小船,拴在大船船尾上,准备在大船起火时转移。

隆冬的十一月,天气突然回暖,刮起了东南风。

当天晚上,黄盖带领一批兵士分乘十条大船,驶在前面,后面跟随着一批船只。

船队到了江心,扯满了风帆,像箭一样驶向江北。

曹军水寨的将士听说东吴的大将来投降,正纷纷挤到船头看热闹。

没想到东吴船队离开北岸约摸二里光景,前面十条大船突然同时起火。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

十条火船,好比十条火龙一样,闯进曹军水寨。

那里的船舰,都挤在一起,又躲不开,很快地都延烧起来。

一眨眼工夫,已经烧成一片火海。

水寨烧了不算,岸上的营寨也着了火,曹军一大批兵士被烧死了;
还有不少人被挤在江里,不会泅水,马上淹死了。

周瑜一看北岸起火,马上带领精兵渡江进攻。

他们把战鼓擂得震天响。

北岸的曹军不知道后面有多少人马进攻,吓得全部崩溃。

扩展资料:公元二世纪末,中央集权政府东汉衰落,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曹操、刘备和孙权分别占据了中原、巴蜀和江东地区,而曹操的势力最强大。

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打败刘备,占领了军事重地荆州的大部分地区,迫使刘备退守夏口(今湖北汉口)。

曹操妄想一举消灭刘备,同时吞并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

当时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从江陵(今属湖北)沿江东进,直逼夏口。

孙刘联军五万人逆流北上,双方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相遇。

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初战失利,于是曹操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吃了败仗,便任命投降的荆州将军蔡瑁和张允训练北方士兵学习水上作战,初见成效。

为孙权统兵的都督周瑜担心曹军在蔡瑁、张允的训练下,学会水上作战,于是巧妙地使用离间计,曹操中计上了当,误信蔡瑁和张允是潜伏在曹军的奸细,将二人杀了。

周瑜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商量,觉得曹操人马众多,军容整齐,如果正面交战,孙刘联军无法取胜,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策。

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将商量进攻曹操,老将黄盖认为对方太强大了,不如干脆投降。

周瑜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黄盖五十军棍。

黄盖被责打后,派人送信给曹操,表示要投奔曹操。

此时,埋伏在周瑜军营里的曹军奸细也传回周瑜责打黄盖的信息,曹操相信了黄盖真的要来投降,非常高兴。

这时,闻名天下的军事家庞统也来拜见曹操,曹操高兴异常,立刻向庞统请教一个他正发愁的问题。

原来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而且对南方水土不服,经常生病。

庞统说:“这有什么难的?只要把大小船只搭配,把三十只或者五十只船,头尾相连,用铁索锁住,上面铺上木板,就可以了。

”。

赤壁之战故事简要概括是什么?

赤壁之战故事简要概括是:开战之初,曹操的军队先从江陵向东退,与孙刘在赤壁会师。

一开始战斗,曹军败北,只得退至长江北岸,周瑜率军驻守南岸。

此时已经是寒冬,北风劲吹,曹操的军队爆发了瘟疫,士卒们原来不善水战,病倒后更难适应江面颠簸,哀叹不已。

要解决这一问题,曹操听命于他人的建议,命令所有大小船只连成一条,试图建造一艘江上的航母。

周瑜部将黄盖见有机可乘,便献计主张火攻。

周瑜然其计,于是黄盖假称向曹操投降。

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赤壁之战是曹、孙、刘之间在长江进行的水、陆联合作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

孙、刘联军以1:4的劣势兵力,战胜了拥有绝对优势的曹操,开创了在长江上以水、陆联合作战击退北方军的先例。

东吴在战争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此战取胜,最困难也是关键的一环,是在曹操气势汹汹的情况下,敢于定下抗曹决心。

周瑜等人,凭着横行天下、不畏强暴的气概,在数雄皆灭。

曹操挟新胜之威,以“顺”讨“逆”,以号称数十万敌数万,东吴一片主降,似乎取胜无望的形势下,冷静分析战争形势,揭示出曹操表面强大下掩盖着的弱点,及战胜曹操的极大可能性,提供了弱军战胜强军的科学依据。

赤壁之战的完整故事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公元208年,曹操带着20万大军向南进军,刘备回到湖北武昌,但军差区区两万多人,根本无法与曹军对抗,经过谋算后,他打算与孙权一同联手抵抗曹操。

战争伊始,曹操的军队首先从江陵顺流东下,在赤壁与孙刘联军相遇。

初次交战,曹军失利,只好退到长江北岸,周瑜率领的联军则驻守南岸。

这时已是寒冬,北风劲吹,曹操的部队发生了疫病,军士们原本就不善水战,生病之后更难适应江面颠簸,哀声遍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操不知是自己想的,还是听取了别人的建议,下令将所有的大小舰船都连锁在一起,企图打造成一个江上航空母舰。

周瑜部将黄盖见有机可乘,便献计主张火攻。

周瑜然其计,于是黄盖假称向曹操投降,率领10艘舰船,趁着强劲的东南风,驶向曹营。

在距离曹营不到二里的时候,黄盖等人突然将船上的柴草点燃,冲入曹操舰阵。

一时间,曹操大营火光冲天,曹操战舰因连接在一起,来不及四散逃走,就在这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

接着,周瑜趁机引兵攻入曹营,曹军有的被烧死,有的被淹死,有的被杀死,全线崩溃。

曹操被迫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