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诗风
李商隐的诗有什么特点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稂丽,爱情诗尤其擅长,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
但由于诗中意境过于隐晦迷离,难以索解,以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李商隐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郁郁不得志。
李商隐是唐朝一位具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但对其评价又极具分歧的诗人。
他的近体诗,特别是七律更有独特的风格,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对诗的艺术形式发展具有重大贡献。
他的诗有直接对时事政治表示态度的,有托古讽今、歌咏历史题材的,有抒写友朋生死之情的,有感伤身世之作的,然而人们最耳熟能详的则是他的爱情诗。
简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李商隐的诗歌,于感叹身世、忧时悯乱中,流露着浓厚的感伤气氛,善于表现细微的感受和个人心绪,诗篇精工典丽,富于联想和暗示情味。
这种艺术特点的追求使得他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特别注意精工雕琢,重在抒发人的感觉和情绪心理,以哀怨悱恻为美,以悲凉萧瑟为美,以淡泊情思为美,以幽艳细腻为美,追求韵外之致,体现出一种带浓郁伤感情绪的美。
二、李商隐的七言律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点,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和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如《重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
将李贺古体的奇艳移入律体,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
他爱用冷僻的典故,诗中意象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
李商隐将人生感慨的抒写向更深细隐微方面发展,善于用艳丽精致的艺术形式表达怅惘落寞的情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深婉精丽,韵味深厚,得“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美。
三、李商隐的诗歌是心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因而写得深情绵邈、沉博艳丽,于精工富丽的辞章中体会出婉转情思,如“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如“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生世自悠悠”、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感情细腻,意境婉约,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的美,很容易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为感伤唯美主义的典型。
四、李商隐的艺术表达多用比兴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他对比兴本身形象的鲜明、生动、完整十分注意,力求其既富生活实感,又具启发性,能引起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和美感。
如《无题二首》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不注重事件的交待与勾勒,抒发的是一种纯粹的情致,并着意营造和渲染有助抒发这种凄美情致的特别氛围,创造出惝恍迷离的深隐朦胧之美。
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如:“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李商隐的写作风格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他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
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
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
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
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
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
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
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
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8]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
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
”(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此外,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
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里所收诗歌的统计,基本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 《无题》(八岁初照镜) 、《无题》(照梁初有情)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
闻道阊门) 、 《无题四首》(来是空言;
飒飒东南;
含情春畹晚;
何处哀筝) 、《无题》(相见时难) 、《无题》(紫府仙人)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
重帷深下) 、《无题》(近知名阿侯) 、《无题》(白道萦回) 、《无题》(万里风波) ,另有5首在目前通行的诗集中经常被标为“无题”的(五律“幽人不倦赏”、七绝“长眉画了”、“寿阳公主”、“待得郎来”、“户外重阴”),经冯浩、纪昀等人考订,认为多半是由于版本问题而产生的原题丢失情况,并非真正的无题诗。
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
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
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李商隐擅长的写作文体
1. 李商隐的文学常识 一、关于李商隐的简介如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
唐代诗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
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
。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之说。
李商隐由于被卷入"
牛李党争"
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二、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李商隐的诗歌体现了他的思想,其人基本思想基本属于儒家,但看中实用,对儒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认为不必规规然以孔子为师,不必以“能让”为贤等。
他还有佛道思想,主张以“自然”为祖。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现存约。
一、关于李商隐的简介如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
唐代诗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
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
。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之说。
李商隐由于被卷入"
牛李党争"
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二、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李商隐的诗歌体现了他的思想,其人基本思想基本属于儒家,但看中实用,对儒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认为不必规规然以孔子为师,不必以“能让”为贤等。
他还有佛道思想,主张以“自然”为祖。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而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爱情诗。
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
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
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
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
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
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
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 三、列举李商隐的无题: 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
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7]里所收诗歌的统计,基本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 《无题》(八岁偷照镜) 《无题》(照梁初有情)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
闻道阊门) 《无题四首》(来是空言;
飒飒东南;
含情春畹晚;
何处哀筝) 《无题》(相见时难) 《无题》(紫府仙人)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
重帷深下) 《无题》(近知名阿侯) 《无题》(白道萦回) 《无题》(万里风波) 2. 李商隐的简介 李商隐,著名诗人。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3. 李商隐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李商隐的写作,除诗歌以外的成就被论及得较少。
事实上,他是晚唐时期最重要骈体文作家之一。
这种文体注重文辞的对偶,并使用大量典故,广泛使用在唐代官方文件中。
李商隐在令狐楚的培养下,成了一位骈体文的专家,为许多官员代笔起草过奏折、书信等文书。
《旧唐书·文苑传》说李商隐“尤善为诔奠之辞”。
由于当时章奏中使用的骈体文,要求词藻华丽,又要表述准确,因此对于用典的要求很高。
而擅长写作骈体文的李商隐,养成了用典的习惯,因此被认为这是他的诗歌中喜欢用典的原因[3]。
李商隐曾将其骈体文作品编订为《樊南甲集》、《樊南乙集》各20卷共832篇。
根据《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的记载,李商隐的文集,除了自编两集,还有另外一些。
但前述这些文集,都没有流传下来。
目前可以看到的李商隐的文章,是朱鹤龄、徐炯、冯浩、钱振伦、钱振常、张采田、岑仲勉、刘学锴、余恕诚等人,先后从《全唐文》、《文苑英华》、《唐文粹》等书中搜辑、考证而得到的。
最新的汇编文集《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刘学锴、余恕诚,中华书局,2002)中收入了352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是骈体文,也有少量被称为“古文”的散体文。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对李商隐的骈体文评价很高,认为只要《樊南文集》存留,唐代的骈体文就算全部遗失也不可惜。
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
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7]里所收诗歌的统计,基本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 《无题》(八岁初照镜) 《无题》(照梁初有情)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
闻道阊门) 《无题四首》(来是空言;
飒飒东南;
含情春畹晚;
何处哀筝) 《无题》(相见时难) 《无题》(紫府仙人)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
重帷深下) 《无题》(近知名阿侯) 《无题》(白道萦回) 《无题》(万里风波) 另有5首在目前通行的诗集中经常被标为“无题”的(五律“幽人不倦赏”、七绝“长眉画了”、“寿阳公主”、“待得郎来”、“户外重阴”),经冯浩、纪昀等人考订,认为多半是由于版本问题而产生的原题丢失情况,并非真正的无题诗。
有些研究者(如杨柳[9])认为李商隐诗集中部分有题目的诗也应该属于无题诗一类,理由是这些诗的题目往往是从诗的首句中取前几字为题(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诗题与内容本身毫无联系(如《为有》、《一片》等)。
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李商隐诗集中可以归入无题诗的就有近百首之多。
所以此说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另一方面,许多人倾向于将《锦瑟》、《碧城三首》、《玉山》等诗与无题诗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在写法和意境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通过隐晦的笔触表现一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事实上,正是这种一言难尽的情形,使得无题诗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都试图对这些诗的真正含义作出解释。
然而没有一个人的注解能够非常令人信服的阐明诗中的涵义。
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总结了前人关于无题诗的笺注工作[10],从中可以看出诸家观点之大不同:“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
各持偏见,互持莫决。
余细读全集,乃至实有寄托者多,直做艳情者少,夹在不分,令人迷乱耳。
” 4.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813年1—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晚唐诗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大中九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
出于照顾,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低,待遇却比较丰厚。
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到三年,罢职后回到故乡荥阳闲居。
大中十三年秋冬,李商隐在荥阳病故。
扩展资料: 李商隐一直笃信佛教,曾入山与僧人同宿,寓居禅院参禅,路经湖南药山曾拜访禅师。
851年妻子过世,李商隐深受打击,自此更崇信佛教。
他拜高僧知玄为师,有意为佛经刻石以修行功德,祈求从佛法得到解脱,即使舍身也在所不辞。
他感叹自己浮沉于现实世界,佛教使他反省为爱憎执著的愚蠢。
现存李商隐诗歌中,有5%与佛教有关。
李商隐一生纠缠于政治斗争,与大量的恋爱痛苦中,养成感伤抑郁的性格。
作品中多讽刺意味,大半借托史事,寄其吊古伤今之意。
其爱情诗手腕高妙,严肃而不轻薄,清丽而不浮浅,词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叶嘉莹认为李义山的诗感受精微锐敏、心意窈眇幽微,足以透出于现实之外而深入于某一属于心灵之梦幻的境界。
李商隐指的是什么派诗人?
李商隐指的是婉约派诗人。
李商隐是婉约派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但内容比较狭窄。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李商隐的诗歌特点: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的诗有什么特点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稂丽,爱情诗尤其擅长,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
但由于诗中意境过于隐晦迷离,难以索解,以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李商隐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郁郁不得志。
李商隐是唐朝一位具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但对其评价又极具分歧的诗人。
他的近体诗,特别是七律更有独特的风格,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对诗的艺术形式发展具有重大贡献。
他的诗有直接对时事政治表示态度的,有托古讽今、歌咏历史题材的,有抒写友朋生死之情的,有感伤身世之作的,然而人们最耳熟能详的则是他的爱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