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杂志公知(读者杂志公知文)
《读者》是我国自主创办的杂志吗?
分类: 人文学科 >
>
中国文学 解析: 《读者》杂志简况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在广大读者和各级 *** 、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迄今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
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5年4月份月发行量已达910万册,居中国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第四位,在海内外亿万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这种高速增长、经久不衰的“《读者》现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读者》在海外华文期刊市场中也占有很大份额,行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 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众多读者,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读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2003年起在美国、加拿大同步印制。
《读者》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
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
《读者》杂志社与中国邮政及发行商紧密合作,通过遍布全国的发行网络发行。
1995年《读者》月发行量突破400万册。
2001年以来,读者杂志社积极调整办刊思路,适时整合刊物内容,在市场营销和品牌经营方面加大力度,不断创新,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大的改革举措。
在国内期刊种数快速增长,但期刊总印数并未同步增长,许多大众刊物发行量下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读者》杂志一枝独秀,发行量持续攀升。
2002年10月月发行量突破600万册大关,创历史新高。
2003年10月突破800万册大关,11月达到创纪录的806万册,同比增长近200万册,创造了中国期刊发展史上的奇迹。
《读者》杂志近年的广告经营额也稳步上升,2002年广告经营额达2800余万元。
与此同时,《读者》杂志年利税也达到3000余万元,增长40.9%,创造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读者》已经成为甘肃乃至全国的一个著名品牌。
据目前数据统计,《读者》杂志2000——2003年已连续六年稳居全国期刊月发行量首位。
《读者》杂志的成功得到了 *** 、社会各界及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赞誉。
1998年至2001年连续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一、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奖,2000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业最高奖),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双高” (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
2002年底,再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20多年来,读者走向了成熟, 《读者》走向了成熟,读者、作者和编者正齐心协力打造中国期刊第一品牌,编写着一本中国人自己的心灵读本。
《读者》的高速成长同样也得到了众多跨国及国内知名企业的认同,十多年来,《读者》已经富有成效的为杜邦、摩托罗拉、索尼、宝洁、中国联通、平安保险、步步高、红河等诸多国内外客户提供了广告服务,其成绩得到了一致首肯。
《读者》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支持与信赖。
新世纪里, 《读者》正在向打造期刊产业集团的目标坚实迈进,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信心无限、商机无限。
《读者》愿与各界携手合作,共同分享成长的喜悦!。
《读者文摘》是哪一年改名为《读者》的?
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
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
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
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
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事,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
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
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
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
/
pan.baidu.com/
s/
18K85eB3cV6OVN2amvvMuPA?pwd=kf29 提取码: kf29 。
黑糖适合什么样的人群喝
因黑糖营养价值高,所以各年龄层都适合,尤其老人及儿童可补充钙质,女性生理期可补充铁质,寒冬饮用黑糖姜茶可祛寒,是老少咸宜的饮品。
长期饮用黑糖,可加速皮肤细胞的代谢,为细胞提供能量,补充营养,促进再生,黑糖中含独特的天然酸类和色素调节物质,可有效调节各种色素代谢过程,平衡皮肤内色素分泌数量和色素分布,减少局部色素的异常堆积,达到淡化黑色素,美白净化皮肤的辅助功效。
扩展资料;
黑糖的作用;
黑糖水对妇女月经顺畅有帮助。
喝热的黑糖水可让身体温暖,增加能量,活络气血,加快血液循环,月经也会排得较为顺畅,也可加些姜汁共煮,补中气、补血养肝,温筋通络效果会更好。
若是怕吃甜食易胖的人,只要在月经前一天开始,直到经期第三天吃,就可以发挥活血化瘀效果。
另外,像是小朋友吃药怕苦,可适量加些黑糖辅助;
有中气不足、不爱吃、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儿童,平日也可喝些黑糖水当点心,其中有些补养成分可利用,但要注意不要在饭前喝。
受寒腹痛、月经来时易感冒者,也可用黑糖姜汤来袪寒。
对老年体弱,特别是大病初愈的人,黑糖亦有极佳的疗虚进补作用,老人吃些黑糖能散瘀活血,利肠通便,缓肝明目,可起益气健胃、温补心肺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
——黑糖凤凰网——有一种纯叫苏丝黄港式黑糖。
意林跟读者那个好看.那个更适合20岁左右的人群看.?
都好看。
意林故事性更强,更有意思。
读者太沉重。
《意林》杂志简介 励志激扬人生 《意林》改变命运 励志激扬人生,《意林》改变命运。
意林杂志创刊于2003年8月,顾名思义,意韵深长,蔚然成林。
“意”就是意境、意韵、意义、意味,“林”即智慧之林,“意林”就是通过很多故事营造生命意境、展现哲思意韵、阐述人生意义、透析生活意味。
意林倡导积极健康的思想理念,关注现实生活,贴近现代人内心世界,弘扬博爱宽容的为人处世之道,表现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接触。
力图通过温馨的故事、生动的语言,补充读者的生活经历,延展读者的精神边界,打造中国人最真实最贴心的心灵读本,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励志杂志之一。
目前月发行量160万。
邮发代号:16-288 《意林》杂志的办刊宗旨: 以“一则故事,改变一生”为宗旨,通过“小故事大智慧、小故事大道理、小视角大意境”,坚守“励志、感动、启迪、提升”的办刊理念,致力打造中国乃至全球都深具影响的励志传媒。
《意林》杂志主要读者对象: 目前读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3-45岁的社会各界人士,重点是在校学生(初中、高中、大学)。
《意林》杂志栏目设置: 励心小品、心灵鸡汤、世间感动、成功之钥、人与社会、成长视窗、生活锦囊、新知博览、精英谭、流行·视觉、诗·画·话、浮世绘、编读互动等 《意林》杂志文章内容: ☆采撷人文精化,让人与人心灵相通,让爱与爱交相汇融;
☆彰显乐观向上的人文精神,倡导健康、平衡、阳光、积极的幸福生活新概念;
☆致力于开掘、寻觅、展现生活中一花一木的意趣,一颦一笑的意韵;
意林杂志特点: 绿色的封面——健康与活力的象征;
绿色的纸张——把健康和环保融入字里行间;
绿色的内容——走进心灵深处,把爱织入心田;
☆每期特有的专题、话题、花生等栏目及时捕捉社会热点、引人深思,与时代同步。
☆文章故事性强,简短生动,意韵深长,不仅有助于学子们妙笔生花,还致力于增强现代人的幸福感和感受快乐的能力,提高读者的生活智慧。
《意林》既是一本现代人的心灵鸡汤,同时又是生活智慧的指南。
请《读者》杂志爱好者帮一个忙
分类: 人文学科 >
>
中国文学 问题描述: 我在寻找一本《读者》杂志,具体是第几期我忘记了,就记得里面有一篇文章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两根稻草,其中一根感叹自己没有救上那个落水,但是抓住了它却还是被淹死的人”其他文章不是很清楚。
如果有谁知道是哪期的话请告诉我,谢谢,我在寻找这期《读者》杂志。
解析: 《读者》2006年第7期 [罗马尼亚]G.博格扎 许多稻草聚集在“彼岸世界”里闲谈。
“唉!”一根稻草说,“我的命多苦啊!我在阳光下听着云雀的歌声生活了一个夏天之后,被扔去让驴子吃。
” “我呢,”另一根稻草说道,“我像大海一样在微风中卷过层层细浪后成了猪圈的垫子。
” “我们的命运真是太悲惨了!”许多稻草齐声叹道。
“我不知道被猪吃的时候是什么滋味,”最后一根稻草说,“但我认为,没有比看着溺水者最后怎样抓住你更叫人难过的事了。
他的眼里闪着希望的光芒,而身子渐渐向水底沉去。
不,再没有比那让溺水者绝望的稻草更伤心的了。
”。
读者的评价
《读者》杂志原来叫做《读者文摘》。
因与美国的刊物同了名就只好无奈的改了。
1993年改名的时候,该刊曾向全国征集新刊名。
总觉得《读者》与《读者文摘》这两者之间有区别,心里别别扭扭的。
《读者文摘》清楚明了,一看就知道是读者自己推荐的喜欢的文章的汇总;
《读者》就有些含混,说是读者的论坛——也像,认为是读者的活动天地——也行。
但是,《读者》毕竟是《读者》。
改名不改初衷,硬是摸爬滚打二十多年,在林林总总的众多刊物中独领风骚。
这本杂志最大的特点,是她的封面。
封面是刊物的眼睛,《读者》的封面如她的明眸清澈见底,水灵灵的,让人看了就觉得她十分可靠,值得信任,是一个真诚的老朋友。
有人说,不管在哪一个报刊亭,离得远远的,就会在花花绿绿的刊物中一眼认出她。
正如古诗词所说:“众里寻他千,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她的封面,设计特色独有韵味。
清新,自然,大方,美观、舒适……整体上看,似乎利用了黄金分割法,使人看后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从第一期开始,好像每期的封面是一幅幅美轮美奂的自然或者人物图片,有严肃的,有快乐的,有童趣的,有调皮的,有沉寂的,有虚幻的,有动情的,有静谧的,有流动的等等,但她绝不以妖冶媚人,不去迎合世俗,保留原始的纯洁,恪守着自己的童贞。
当初关于她的价格,倒不是主要的——随行就市即可;
加上几幅彩页作广告,也未尝不可,只要不牺牲读者的利益。
其实她的封面也是经过了发展和变化:封面白底,用边框围住 ,图片在中间位置,衬得刊物十分醒目。
后来,封面中的图片,用边框框住,那个大边框没有了。
也有整幅封面是图片的时候,但后来不见了;
刊名是赵朴初先生题写,俊逸潇洒,曾经竖排、横排、叠排过,也曾经在封面的上方、下方游移过;
字体颜色红、绿、蓝、黑不断变化;
图片大都是风景、人物、鸟虫的摄影,偶尔也用油画、国画,但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