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列表,故事名人
逆境中成长名人的事例有哪些?
逆境中成长的人物事例有如下:1、孔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成名以后,人们尊称他为万事之表。
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经常受到族人的歧视。
在那个时代,既没有造纸术,也没有印刷术,流传的著作全靠传抄,自己想要保留别人的著作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
把刻好的竹简按顺序保存好,那就当时的书。
《易经》便是孔子刻的,所以他经常翻阅,由于翻阅次数太多,十分结实的牛皮绳都断了好几次,孔子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成为名人的。
2、著名化学家格林尼亚教授,曾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少年时代,由于家境优裕,加上父母的溺爱,使得他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整天游荡。
可是好景不长,几年后他家彻底破产,一贫如洗,昔日的朋友都离他而去,甚至连女友也当众羞辱他。
从此,他醒悟了,开始发愤读书,立志追回被浪费的时间。
九年以后,他研制出格氏试剂,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3、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
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4、法国画家约翰•
法郎索亚•
米勒,年轻时的作品一幅也卖不出去,他陷在贫穷与绝望的深渊里。
后来,他迁居乡间。
虽然他仍然未能摆脱贫困的厄运,但是他并没有停止作画,从此他的画更多表达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农民。
其中《播种》、《拾落穗》等作品,还成为美术画廊上的不朽之作。
5、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家里买不起书,买不起做实验用的器材,他就到处收集瓶罐。
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车长甩了他一记耳光,他的一只耳朵就这样被打聋了。
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奋地学习,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在逆境中成长的名人
贝多芬、霍金、海伦凯勒、孔子、高尔基、莎士比亚\
r\
n小编补充:\
r\
n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
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
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
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
r\
n\
r\
n著名作家高尔基从小就饱尝人间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弃一刻时间去看书,还常常在老板的皮鞭下偷学写作,终于成为著名的作家。
\
r\
n孔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成名以后,人们尊称他为万事之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经常受到族人的歧视.在那个时代,既没有造纸术,也没有印刷术,流传的著作全靠传抄,自己想要保留别人的著作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把刻好的竹简按顺序保存好,那就当时的书.《易经》便是孔子刻的,所以他经常翻阅,由于翻阅次数太多,十分结实的牛皮绳都断了好几次,孔子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成为名人的。
\
r\
n\
r\
n莎士比亚,为了谋生,为了追求他所热爱的戏剧事业,独自一个人来到伦敦闯天下,初到伦敦时,他举目无亲,人地两生,到处碰壁。
后来总算进入了一家印刷厂做工。
在剩余时间,他不顾一天的劳累,每天到伦敦各戏院去寻找工作,后来也如愿以偿。
他认为:环境越恶劣,越能锤炼人的意志和聪明才干。
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他都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的事业,最终获得了辉煌的成功,登上了'
戏剧大师'
的宝座。
\
r\
n海伦凯勒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为一场猩红热,失去了视力和听力。
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自暴自弃,但在导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
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许多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语言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世界各地,为盲人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她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名人故事「简短」
名人故事100字大全「简短」 你们知道有哪些名人故事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名人故事100字大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名人故事100字大全一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11月14日),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汉族,涿州(今河北)人。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
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陈桥镇)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
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由于北宋中期的笔记《续湘山野录》记载了“烛影斧声”事件,暗示赵匡胤之死是由赵光义所加害。
加上赵匡胤死后,帝位非由其子继承,而是由三弟赵光义登基垂统,违反宗法继承原则,且赵光义即位后实行许多执政措施,欲盖弥彰,而皇室成员亦相继离奇亡故,使得历史上认为赵匡胤的死因并不单纯,成为千古之谜。
宋太祖赵匡胤后唐明宗天成年间(西元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祖籍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
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至其胞弟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复灭亡吴越、闽南及北汉后,方才完成统一全国大业;
赵匡胤于961年及969年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期能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但事未成而逝世。
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葬于永昌陵,享年四十九岁,在位十六年。
名人故事100字大全二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药,比西方的麻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
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获得了渊博的医学和高超的医术。
名人故事100字大全三 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大批的粉丝。
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
“天王巨星”苏东坡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
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
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
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愿望。
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然而去。
苏东坡无比感慨,为此,他写下一首《江神子》。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一个叫李琪的粉丝,非常想要苏东坡的签名墨宝,但一直没有机会。
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心急如焚。
离开当日,黄州官员设宴为苏东坡饯行,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
真是天赐良机,李琪决定豁出去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
看到时机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随即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求苏东坡签名墨宝。
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手便在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手,复与宾客谈笑。
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东坡再续。
苏东坡大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书毕,在座宾客无不击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心愿,激动得流下眼泪。
苏东坡59岁时被贬至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氏有个女儿叫温超超,年方16岁,貌美如花。
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高,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人。
直到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兴地对人说:“嫁人只嫁苏东坡!”于是,每天晚上,温超超不顾其淑女形象,愣是翻过高墙,来到苏东坡窗前听他吟诗诵读。
一个晚上,窗外的温超超被苏东坡发现了,慌乱之中,温超超马上就翻墙跑回家中。
苏轼跟踪寻到温家,问其缘故。
温父无奈地告诉了苏东坡实情。
苏东坡并不是好色之徒,他答应温父,要给温超超找到一个好归宿。
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苏东坡就又被贬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
到苏东坡遇赦放还,途经惠州时,温超超已经抑郁而终。
在京城的皇宫里,苏东坡的`粉丝也不在少数。
当时,皇宫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宫女都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
她们对苏东坡的一贬再贬非常愤慨,但始终无能为力。
北宋元丰年间,“乌台诗案”案发,苏轼被逮捕下狱。
宋神宗当时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狱,神宗为此闷闷不乐。
后来,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搬出了当年宋仁宗“吾为子孙得两宰相”的祖训,为苏东坡说情。
最终,宋神宗决定对苏东坡从轻处理。
所谓的“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其实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对苏东坡爱戴有加的一个体现。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苏东坡的粉丝。
有一回,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出使辽国,在辽国,苏辙惊奇地发现,辽国人常常向他打听苏东坡的情况。
后来,苏辙在给苏东坡的信中写道:“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人人问大苏。
”由此可见,苏东坡在辽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力。
当时高丽国有两个兄弟,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他们分别取名为金富轼、金富辙。
轼和辙,正是苏东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见,苏东坡被外国人崇拜的程度。
名人故事100字大全四 张仲景,名机,男,汉族,约公元150年生,河南南阳人,东汉朝代的孝廉学历,汉灵帝时曾任正地市级的长沙太守。
医圣张仲景被后世誉为“医圣”,他医术高超,利用勤学苦练得到的本领,医好了很多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
他医德高尚,看到河南疾病流行时,弃官归乡行医,为广大老百姓治病;
他医道高明,写出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是中国医学史上首次提出辨证论治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
它不仅为国内历代医学家所尊崇,而且为日本、朝鲜、欧美诸国医学家效法,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医门之圣。
” 社会关系 张仲景出生在东汉末期一个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知识分子出身的官员。
他从小就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立志长大后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公元161年,11岁的张仲景拜同郡的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
张伯祖是当时有名的医学家,他性格沉稳,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
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因而张伯祖很受百姓的尊重。
跟张仲景一同学医的,还有一个比他年长的同乡何颐,他对张仲景刻苦钻研医学的精神十分钦佩。
他曾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
”意思是说张仲景才思过人,善思好学,聪明稳重,但是没有做官的气质和风采,不宜做官。
只要专心学医,将来一定能成为有名的医生。
医圣神奇的治病故事 破迷信治精神病 古代封建社会,迷信巫术盛行,巫婆和妖道乘势兴起,坑害百姓,骗取钱财。
张仲景对这些巫医、妖道非常痛恨。
有一天,他遇见一个妇女,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总是疑神疑鬼。
病人家属听信巫婆的欺骗,以为这是“鬼怪缠身”,要请巫婆为她“驱邪”。
张仲景观察了病人的气色和病态,又询问了病人的有关情况,然后对病人家属说:“她根本不是什么鬼怪缠身,而是‘热血入室’,是受了较大刺激造成的。
她的病完全可以治好。
真正的鬼怪是那些可恶的巫婆,她们是‘活鬼’,千万不能让她们缠住病人,否则病人会有性命危险。
”在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后,他研究了治疗方法,为病人扎了几针。
几天后,那妇女的病慢慢好起来。
张仲景又为她治疗了一段时间就痊愈了。
从此,一些穷人生了病,便不再相信巫医的鬼话,而是找张仲景治病。
最早使用肛门栓剂通便法 一次,有个病人大便干结,排不出,吃不下饭,很虚弱。
张仲景仔细做了检查,确认是高热引起的一种便秘症。
当时碰到便秘,一般是让病人服用泻火的药。
但是这个病人身体很虚弱,如果服用泻药,他会经受不住。
但不用泻药,大便不通,热邪无法排除。
怎么办呢?张仲景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做一种新的尝试:他取来一些蜂蜜并将它煎干,捏成细细的长条,制成“药锭”,慢慢地塞进病人的肛门。
“药锭”进入肠道后,很快溶化,干结的大便被溶开,一会儿就排了下来。
大便畅通,热邪排出体外,病人的病情立刻有了好转。
这就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的肛门栓剂通便法。
人工呼吸首创者 还有一次,张仲景外出,见许多人围着一个躺在地上的人叹息,有几个妇女在悲惨地啼哭。
他一打听,知道那人因家里穷得活不下去就上吊自杀,被人们发现救下来时已经不能动弹了。
张仲景得知距上吊的时间不太长,便赶紧吩咐把那人放在床板上,拉过棉被为他保暖。
同时叫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蹲在那人的旁边,一面按摩胸部,一面拿起双臂,一起一落地进行活动。
张仲景自己则叉开双脚,蹲在床板上,用手掌抵住那人的腰部和腹部,随着手臂一起一落的动作,一松一压。
不到一个小时,那人竟然有了微弱的呼吸。
张仲景关照大家不要停止动作,继续做下去。
又过了一会儿,那人终于清醒过来。
这就是现在急救中广泛使用的人工呼吸。
;
。
名人故事4篇
下面是我提供的4名人故事,作为作文素材,供大家参阅 篇一:宋濂冒雪访师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
开国文臣之首”
。
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
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
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
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
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
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了宋濂的问题。
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篇二:欧阳修苦练字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
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篇三:沈括上山看桃花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
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
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篇四:最善良的人 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国所有的犹太人,68岁的贾迪·
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讨对策,最后想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向德国的非犹太人求助,争取他们的保护。
办法定下来之后,接下来是选择求生的对象。
两个儿子认为,应该向银行家金·
奥尼尔求助,因为他一直把波德默家族视为他的恩人。
在不同的场合,他也曾多次表示,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找他。
波德默家族拥有潘沙森林的采伐权,在欧洲是数得着的木材供应商。
金·
奥尼尔是一家银行的小股东,他是在波德默家族的资助下发家的。
40年来,为了支持他打败竞争对手,波德默家族的钱,从来都没有存入过其他的银行,就是到事发的时候,他的银行里还存有波德默家族的54万马克。
现在波德默家族遇到了灭顶之灾,向他求助,他怎会袖手旁观? 68岁的老人却不是这种意见,他认为应该向木材商本内特求助,波德默家族的人是跟他打工起家的,后来是经过他的资助,波德默才有了今天的家业。
现在虽然很少往来,但心理上从没断绝过感激和思念。
最后,老人说,你们还是去求助本内特先生吧!虽然我们欠他的很多。
第二天一早,两个儿子出发了。
在路上,二儿子说,我们不能去本内特先生那儿,上次我见他时,他还提那700吨木材的事。
要去,你去吧!我要去求奥尼尔。
最后,二儿子去了银行家那儿,大儿子去了木材商的家。
1948年7月,一个叫艾森·
波德默的人,从日本辗转回到德国,去寻找他的家人,最后一无所获。
后来,他从纳粹档案中查到这么一条记录:银行家金·
奥尼尔来电,家中闯入一年轻男子,疑是犹太人。
一年后,他又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死亡档案中,查到他父亲、母亲、妻子、弟媳及6个孩子的名字,他们是在他和弟弟分手后第四天被捕的。
1950年1月,艾森·
波德默定居美国,2003年12月4日去世,终年83岁,留下一部回忆录、2个儿子、3个女儿和9个孙子、孙女。
他的回忆录主要讲述了他在木材商本内特的帮助之下,怎样偷渡日本,保全性命的。
该书的封面上写着:献给父亲贾迪·
波德默先生!封底写着:许多人认为,要赢得他人的善报,最好的办法是给其恩惠。
其实,这是对人性的误解,在现实中真正对你有善举的,大多都是曾经给过你恩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