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的用法(实事求是的思想在什么时候确立的?)
2023-11-10
34 阅读
实事求是的思想在什么时候确立的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并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伟大任务.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矢前进的方向."
形容很真实的成语
可以考虑使用下面这些:“真诚可信”、“坦率直言”、“实事求是”、“不虚伪”、“诚实可靠”、“真心实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等成语来形容一个人非常真实可靠。
务实与实在的区别
务实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wù shí。一指致力于实在的或具体的事情,二指讲究实际。出自《国语·晋语六》:“昔吾逮事庄主,华则荣矣,实之不知,请务实乎。”
务实是中国农耕文化较早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孔子不谈“怪、力、乱、神”,就已把目光聚焦在社会生活上。王符的《潜夫论》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王守仁的《传习录》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这些思想,就是中国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的体现。它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创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灿烂的文明。务实精神作为传统美德,仍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
实在,常用词语,口语运用得较多一点,是一个偏义词,比较侧重的中心意义是“实”字,“在”字起凑足音节,使意思表达得更完整的作用。词性多做形容词和副词,并有多种意思,具体表达何种意义需视语境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