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枪剑戟斧钺(“刀枪剑戟,斧钺勾叉……”后面是什么?)
“刀枪剑戟,斧钺勾叉……”后面是什么
“刀枪剑戟,斧钺勾叉”后面是:“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子流星”。
这句话出自歌曲《我上大名府》,来自周华健的专辑《江湖》。
完整的词如下: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
(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子流星)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
(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子流星)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头里簪着花儿,胯上穿着裤。
背后挂雕弓,腰间插板斧。
大名大名大名大名府,
大名大名,出生入死不算数;
老爷前来看一眼:皇帝官人睡的黄金白玉铺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眼珠胀得红,拳头紧握住。
马上抖银枪,阵脚擂皮鼓。
大名大名大名大名府,
大名大名,出生入死不算数;
老爷前来看一眼:太师大人吃的黄鱼白豆腐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肩头跑得马,怀里抱得虎。
仓满借钱粮,油多烧肥肚。
大名大名大名大名府,
大名大名,出生入死不算数;
老爷前来看一眼:宰相贵人喝的黄酒白花醋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钂棍槊棒拐子流星)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钂棍槊棒拐子流星)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钂棍槊棒拐子流星)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我这要上大名府,我这要上大名府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钂棍槊棒拐子流星)
扩展资料
《江湖》是周华健2013年发行的专辑。作词者为张大春,作者曲为周华健。2014年该专辑入围第25届金曲奖的最佳国语专辑奖。
周华健精心挑选了五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与听众进行独家分享,从表现侠义的《侠客行》到柔情似水的《离别赋》,从粗犷大方的《我上大名府》到细腻柔美的《泼墨》,周华健通过歌声完美演绎了一个充满侠骨柔情的江湖。
《我上大名府》这首歌,英雄好汉们终于聚首,气势磅礴的怒吼是各班兵器的名称,摇滚乐的前奏引出的画面却是宋代烟尘滚滚的大地,农民们急切的面容和奋不顾身的脚步,是为了温饱,也是为了讨个公道。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顺口溜
十八般兵器顺口溜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槊棍棒,拐子流星。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技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耙十八种兵器,写的不好,请多指教!
十八般兵器顺口溜读音
十八般兵器顺口溜: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槊棍棒,拐子流星。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技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
十八般兵器的拼音:
刀dāo、枪qiāng、剑jiàn、戟jǐ、斧fǔ、钺yuè、钩gōu、叉chā、鞭biān、锏jiǎ、锤chúi、抓zhuā、镗táng、槊shuò、棍gùn、棒bàng、拐子guaizi、流星锤liuxingchuí
与刀和剑有关成语
刀枪剑戟
释义: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例句:八万精兵,个个盔甲铮亮,面色肃穆,刀枪剑戟,寒光烁烁。
古代对兵器的二字称呼
十八般兵器定义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的唱词。《水浒传》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指的均是兵器。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浙在《五杂俎-卷五》:“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黄、十二锏、十三镐、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头、十七锦绳套索、十八白打。”
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四种说法:
(1)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2)与(1)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
(3)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镗、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便于记忆的方法:刀枪剑戟 斧钺钩叉 镋棍槊棒 鞭锏锤抓 拐子流星)
注:(3)中不列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或藤牌,是近代练武者不善习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