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陷阱?凯恩斯陷阱名词解释?

2023-12-09
58 阅读

凯恩斯陷阱名词解释

凯恩斯陷阱是指一种经济学模式,它指出,当一个国家的工资水平超过它的生产率水平时,就会发生经济衰退,国家的工资水平非常高,而其生产率却相对较低。

凯恩斯陷阱的结果是,一旦经济衰退开始,就会在一个持续的循环中,即使政府采取了某些政策措施来降低工资水平,也无法改变经济衰退的趋势。

凯恩斯陷阱被认为是由于缺乏对产品的长期投资而导致的,因为政府投资的短期性和效率低下,使得经济发展很难达到可持续的水平。

凯恩斯陷阱概念意义何在

凯恩斯分析了在这样一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摆脱现状,使经济重新复苏和繁荣起来,凯恩斯认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市场自发的调节起作用已经不能够使经济复苏了,这个时候政府要参与进来,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经济增长保持稳定,实现充分就业水平,物价水平保持稳定。所谓凯恩斯陷阱,是凯恩斯根据当时经济危机的大环境得出来的结论,由于经济处于大萧条阶段,企业和个人对于未来经济发展持有消极态度,谁也不愿意投资,也就是说货币当局即使无论在怎么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投资,反而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无限大,人们有多少货币就需求多少货币,原因在于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有两种形式,一是货币形态,二是股票债券形态,由于经济危机利率已经降到很低,人们预期债券会随着利率的回升价格下降,他们为了避免巨大损失,纷纷出售自己的股票债券,而更愿意持有货币。这也就是所谓的凯恩斯陷阱,通俗的讲就是货币当局依靠货币政策即降低利率,并不能使经济复苏,增加投资。

凯恩斯陷阱的形成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国民手中的钱袋就像是一个能够吸收任何物质的“黑洞”一样,把国家分配给国民的所有货币都无情地吞噬掉了,由此产生了一个货币需求无限大的“流动性陷阱”。

什么是货币陷阱

分为以下几种,供参考:

一、流动偏好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也叫流动偏好陷阱,而“流动性偏好”,指的是对货币的需求,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存储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流动性陷阱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第一,是为了进行正常交易的需要。第二,是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第三,是投机动机。

二、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12000美元左右)后,可能出现两种结果:

1、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

2、在发展中经济体发现自己卡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和成本竞争力下降的中间,无法与高技能创新的先进经济体,或低收入低工资的经济体在廉价生产制成品上相竞争,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后一种结果称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能追赶的。

三、修昔底德陷阱

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四、塔西佗陷阱

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五、金德尔伯格陷阱

“金德尔伯格陷阱”的核心是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内容是没有国家有能力、或者虽然有能力却没有意愿和手段来领导世界,承担国际公共产品成本的一种状态。

六、卢梭陷阱

政治中可能有利益集团政治的存在,搞不好小集团的利益就会决定大多数人的利益。这种利益集团政治就是卢梭陷阱。

为切实防止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卢梭陷阱”的解决办法是走群众路线,向人民群众信息公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让群众能够有更多的路径来监督政府或监督党的一些重大的决策,使群众能够看得到我们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流动偏好陷阱

流动性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Keynes trap):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经济上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主要有三个特点: (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 (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 (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现代解释: 流动性滞存主要包括:⑴、居民和企业的现金窖藏;⑵、银行的存差。 银行的存差部分可以变为国债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国债部分可通过政府支出花出去,用于实体经济部门,而在中央行存款的部分则只能滞存于银行系统内。至于企业和居民的现金窖藏,则明显是流动性滞存。 窖藏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当银行存差过大时,银行为减轻存款利息负担,会降低居民和企业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进一步取消存款利息,甚至对存款收费。在银行不是通过贷款,而是直接通过存款来获益的情况下,就相当于存款者通过银行来窖藏现金,这与租用银行保险箱类似。这时,银行成了吸收资金的“黑洞”。真正的流动性陷阱就出现了。参考:《MBA智库》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