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竹简介(墨竹图的作者是谁?)
墨竹图的作者是谁
《墨竹图》是北宋画家文同创作的一幅绢本墨笔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以倒垂竹枝为主体,竹叶和竹枝从左上方垂下,出枝微曲取横空之势,着叶不多,但疏密有致,其茎多新枝,竿、节、枝、叶均以水墨单色一笔画出,生趣蓬勃。在宋代文人眼中,竹可以言志,更可以寄情,由此可见文同创作这幅画的目的是宣泄情感和抒发胸怀。
雨中墨竹作者
书画家 陈凤春 作 雨中 墨竹双雀 国画一幅 尺寸72/19厘米
墨墨竹图的作者是
《墨竹图》是北宋画家文同创作的一幅绢本墨笔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5?墨竹图题诗第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的气概
墨竹图题诗 :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清朝郑燮的《墨竹图题诗》意思
墨竹图题诗
(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译文:卧在衙门的书房里静听着竹叶沙沙的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就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作者:郑燮(也称郑板桥),(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朝诗词书画家,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当举人,乾隆时进士,曾任七品县官。,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与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鳝、汪士慎合称“扬州八怪”。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后世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其处世名言“难得糊涂”富含哲理,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