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渡陈仓的典故(暗渡陈仓的典故是?)

2023-12-17
29 阅读

暗渡陈仓的典故是

暗渡陈仓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在三国时期的一次成功军事行动。

故事发生在公元208年,刘备身陷敌围,被敌军追逼至陈仓,形势非常危急。于是,他派遣军师诸葛亮秘密策划了一次名为“暗渡陈仓”的计策。

诸葛亮在计划中制定了详细的行动方案。他事先派人假装搬运粮草,装作不堪重负,腰背酸疼,每天只在白天休息,而在夜晚进行实质性的工作。然后,他在大雾天气里率军趁着敌军不备,偷偷地连夜搭起了一座长长的木桥,顺利带领刘备军队过河,成功渡过了敌军阻截的陈仓,最终脱离了险境。

暗渡陈仓的典故意味着通过隐蔽行动和计谋,突破强大敌人包围的困境,成功实现出人意料的胜利。这个典故也常用来形容在困境中寻找出路,以巧妙的策略和行动应对挑战,取得成功的情景。

暗度陈仓的典故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秦末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而刘邦手下谋士张良给刘邦出谋划策,告诉他现在在巴蜀之地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一争,韩信便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正是这一点,迷惑麻痹了陈仓的守将。

刘邦的精锐部队摸着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偷袭了陈仓,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从此拉开了他开创汉王朝事业的大幕。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拼音: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典故: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栈道:在悬崖上凿孔架设木桩、铺上木板建成的窄路。陈仓: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指刘邦去汉中的途中烧绝了栈道,向项羽表示无意东归与之争夺天下。数月后,刘邦出兵反击。派少量军兵去修复栈道,装作准备通过栈道出兵,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实际上他却率部绕道袭击陈仓,攻敌不备,占领了关中。后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指在表面上用某一行动迷惑对方,但在暗中却采取另一种行动达到目的。也指暗中进行某种活动。

成语故事

公元前二O六年初,刘邦率领十万起义军逼向秦都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王朝就此灭亡。项羽见刘邦先入咸阳,非常不满,在刘邦大军退去后,率领四十万大军进入咸阳。他依仗兵多将广,自封西楚霸王,而将刘邦封为管辖偏僻的巴蜀、汉中地区(今四川和陕西南部)的汉王。与此同时,把富庶的关中地区分封给三个投降的秦将,以阻止刘邦重进关中。刘邦因自己的兵力抵不过项羽,只好接受封号,前去自己的都城南郑(今属陕西)。途中谋士张良向他建议,为了防止诸侯军的偷袭和麻痹项羽,把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掉,以表示不再回到关中。刘邦照张良的话做了,项羽果然安下心来。同年八月,刘邦抓住有人起兵反对项羽的机会,出兵进关。他采取大将韩信的计谋,派出几百名军士去修复栈道,装出要通过栈道进击的样子。把守关中的秦降将章邯得知消息后,冷笑说:“当初刘邦烧了栈道,结果反而阻碍自己进关。现在只派几百人去修复,不知修到何年何月哩!其实,明里修栈道是为了迷惑对方,暗里进兵陈仓才是真正的目的。韩信在派人修栈道的同时,亲自率领大军、从故道迅速进到陈仓,攻下了这座城池。章邯得知陈仓失守,大惊失色,急忙领兵去救,但已经来不及了。韩信乘胜东进、关中百姓纷纷响应。后来,汉军终于重新进入咸阳,为战胜项羽、建立汉王朝奠定了基础。

成语寓意

兵不厌诈,以假乱真是军事对决中常用的计谋。暗渡陈仓的智慧点就在于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做一件事,实际上自己却暗中在做另一件事。然而暗渡陈仓的成功率虽然较大,但却要花费多倍的努力,只有不让对手看出破绽,才能顺理成章以假乱真地实现自己的企图。用假象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成语告诉人们,声东击西、出奇制胜,在时机未成熟时,有时暗中行动,比明枪明火的与竞争对手交火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典故的

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二、典故楚汉之争时,项羽倚仗兵力强大,违背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

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计策,从关中回汉中时,烧毁栈道,表明自己不再进关中。

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军,他命士兵修复栈道,装作从栈道出击进军关中,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守将不备,占领陈仓。进而攻入咸阳,占领关中。于是,刘邦实现了先入关中的约定。

暗度陈仓成语典故

暗渡陈仓(拼音:àn dù chén cā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暗渡陈仓”指不加掩饰地公开做某事,以吸引对手的注意力,从而方便从事某个实际要展开的行动而不被发觉,以达到迷惑对手的目的;常常用来喻指通过正面活动来迷惑对手,而暗地里展开其他活动,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在句子当中充当谓语、定语。成语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候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時,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