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是什么意思(古代东宫是代表什么?)

2023-12-28
26 阅读

古代东宫是代表什么

东宫在古代代表储君、皇太后。

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春宫”、“青宫”;国储所居,故又曰“储宫”。

在西汉,因皇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故也用“东宫”指称皇太后。

如:《诗·卫风·硕人》:“东宫之妹,邢侯之姨。”意思是她是太子的胞妹,她是邢侯的小姨。

唐 孔颖达疏:“太子居东宫,因以东宫表太子。”意思是太子居住在东宫,所以用东宫表示太子。

东宫制度:

在封建社会册立太子,是巩固皇权、稳定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措施之一。

东宫官制度始建于殷周。《通典·职官·东宫官》载,当时有师、保、太傅、少傅。太傅、少傅使知君臣父子之道,师教之以事,保则慎其身。

秦汉时,东宫官制度初具规模,属官有太子门大夫、庶子、先马(或作洗马)、舍人;有詹事掌管太子家,设丞,辖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还有太子宾客赞相礼仪,规诲过失,但未作为官属。

东汉时,太子太傅只管辅导,礼如师,不领官属。太子少傅则因无詹事之设而既要管辅导,又要管理全部太子官属。若未有太子,则设舍人隶于少府,其余皆撤。

晋朝的太傅、少傅总管东宫事。愍怀太子时置六傅,后称三师三少,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以后历代相承,但人数多少不一。由晋至隋,詹事时省时置,一般均有家令、率更令、仆三卿。

隋朝省詹事,设门下坊、典书坊、左右卫等。唐朝除坊局沿隋制外,有太子宾客,詹事府统家令等三寺,左右卫率府等十率。还有东宫图书馆,称崇文馆。

宋朝东宫官或以他官兼,或省或置,很不固定。开始有由丞相兼师傅、参政兼太子宾客。始置侍读、侍讲,太子肄业的资善堂亦有翊善等官属。元朝六傅不常设,詹事院或称徽政院、储庆使司、储政院、宫傅府,时置时撤。

东宫在古代代表什么意思

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春宫”、“青宫”;国储所居,故又曰“储宫”。

在西汉,因皇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故也用“东宫”指称皇太后。

在春秋时期,“东宫”也是楚国军队的军营名称。

“东宫”也可以泛指东侧的住室。

“东宫”也是一个姓氏,出自姬姓,以居住地方位为氏,居于京都东宫,其后代子孙有的就以东宫为姓,称为东宫氏。

东宫和西宫什么区别

居住人员不同:

? ? ? ? ?何林注《公羊传》说:“西宫者,小寝内室,楚女所居也。”后称妃嫔居住的宫为西宫。东宫则是太子所居之宫,也用以指太子。直到清朝末年,中国历史上才有了东太后、西太后的叫法。

地位不同:?

? ? ? ? 东、西方向上,古人以东为首,以西为次。所以以东宫为大,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庙,要建在皇宫的东侧。主次不同: 皇后和妃子们的住处分为东宫、西宫,而以东宫为大为正,西宫为次为从。

古时候的东宫西宫是指的什么

我国自秦始皇称帝以来,从来没有什么“东宫娘娘”、“西宫娘娘”的称谓。尽管戏剧或小说常有这样的称呼,但那毕竟不是历史。直到清朝末年,才有了东太后、西太后的叫法。那是在1861年,咸丰皇帝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皇太子载淳即位于灵前。

咸丰皇帝死后的第二天,同治皇帝就颁发诏谕,尊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微号慈安;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微号慈禧。从这一天起,慈安太后搬入烟波致爽殿东暖阁,慈禧太后搬入西暖阁。此后,宫内始有东太后、西太后的说法。

东宫夫人是什么意思

东宫娘娘就是指皇后的意思,因为皇后住在东宫,所以是指皇后。东宫娘娘的爱人就是皇帝。东宫娘娘是后宫之主,所以在后宫算最大的。例如北魏皇后蒙美姣,拥有中宫娘娘的身份,北魏正宫皇后廖中贤,她们都是魏国皇帝蒙德华的皇后,但东宫娘娘只能有一位。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