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什么什么-曾参有什么典故?

2023-12-29
45 阅读

曾参有什么典故

有人向曾子的母亲报告说“曾参杀人了!”时,曾子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绝对不会去杀人的。”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

曾子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曾参的确杀了人。”

曾母心里骤然紧张起来。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端起梯子,越墙逃走了。

虽然曾参贤德,他母亲对他信任,但有三个人怀疑他(杀了人),所以慈爱的母亲也不相信他了。

与曾参相关的成语

曾参杀人 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 释义:比喻流言可畏。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

’织自若

唐代曾参是何人

疑题目有误,应为唐代岑参,或者春秋曾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曾参(公元前505—前436年),字子舆,门人尊称为曾子。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孔子弟子,七十子之一。以修身和孝行著称,又颇多著述,是一位很有名的儒家大师。身后被尊为“宗圣”。

曾子曰,曾的读音是céng还是zēng

子曰,曾的读音是zēng。

曾[zēng]汉语文字

曾(拼音:céng、zē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一般认为像蒸熟食物的器皿,是“甑”的初文。“曾”常用作副词,表示经历过、发生过某种情况或行为,读作céng。“曾”又可读作zēng,在古籍中,其义与“乃”相似,又与“岂(能)”“怎(能)”相似。或作副词用,表示出乎意料、竟然。“曾”又有重(chóng)的意思,特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曾”也用作姓氏。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