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倨后恭出自-前倨后恭的典故的原文?

2024-01-11
15 阅读

前倨后恭的典故的原文

前倨后恭》原文.译文

原文:

唐裴佶(ji)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好声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时任寿州刺史)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守门人)报寿州崔使君(即崔昭。使君,称州郡的长官)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ju,傲慢)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书房)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shi,原指粗绸,当时可作货币流通)千匹。

译文:

唐朝人裴佶,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裴佶小时候,他姑夫在朝中为官,官声很好,被认为是清官。一次,裴佶到姑夫家,正赶上姑夫退朝回来,深深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崔昭何许人也,众口一致说他好。一定是行贿了。这样下去,国家怎么能不混乱呢。”裴佶的姑夫话还未说完,守门人进来通报说:“寿州崔刺史请求拜见老爷。”裴佶的姑夫听了后很是生气,呵斥门人一顿,让门人用鞭子将崔刺史赶出府门。过了很长工夫,这位崔刺史整束衣带强行拜见裴佶的姑夫。又过了一会儿,裴佶的姑夫急着命家人给崔刺史上茶。一会儿,又命准备酒宴。一会儿,又命令做食饭。送走崔刺史后,裴佶的姑姑问他姑夫:“你为什么前边那么踞骄而后又那么谦恭?”裴佶的姑夫面带有恩于人的神色走进屋门,挥手让裴佶离开这里,说:“去,到学堂休息去。”裴佶出屋还没走下门前的台阶,回头一看,见他姑夫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赠送粗官绸一千疋。

前倨而后恭的意思

意思是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前”,读音为qián,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前”的基本含义为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如前面、前边;引申含义为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如以前、前人。

在日常使用中,“前”常做动词,表示前进。

前倨后恭跟阿谀奉承有什么区别

前倨后恭,汉语成语,出自《战国策·秦策一》。意思是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人。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出处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例句

自古以来,凡小人隐君子都会用~的话去讨好、迎合别人。

前面恭恭敬敬后面还常生气用什么成语来形容

前恭后踞或阳奉阴违。

前恭后踞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阳奉阴违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亦曾当面劝过他,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也就奈何他不得。

前什么后什么 四字词语AABB

包括:前仰后合,前倨后恭,前因后果,前赴后继,前呼后拥,前前后后,前俯后合,前遮后拥,前倨后卑,前思后想,前仆后继,前覆后戒,前仆后起,前合后仰,前目后凡,前危后则,前街后巷,前仆后踣,前跋后疐,前恭后倨,前襟后裾,前歌后舞,前瞻后顾,前家后继,前房后继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