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男人-梁实秋和梁启超有什么关系?
梁实秋和梁启超有什么关系
梁实秋1915至1923年在清华读书8年,他有上梁启超的课,是他的学生。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他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他享誉国内外,却从不骄纵自满。
他被冰心称为是“花一样的男人”,因为很少有人像他一样,既幽默又优雅,总能把最平凡的人间事写出味儿来。
雅舍小品中主要的文学特色是什么
一是“雅俗共存”。《雅舍小品》的主流词汇是典雅的书面辞藻,同时又穿插不少活泼、浅俗的口语,使作品洋溢着一种“雅俗共存”之美。行文中,既保留了文人吟咏诗章风雅,考究措辞的浓浓书卷气,又将日常生活中流泛于市井百姓间的口语罗列出来,两者相得益彰,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寓绚烂于平朴之中,又将率真包融在雅致之内。
例如在《雅舍》中描绘破窗而入的声音,“邻人轰饮而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油灯而推翻烛台,或攀缘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
”这里所写到的两组声音,前者运用典雅的书面语,后者则倾向浅近的口语,使行文显得生动活泼,而又准确、恰倒好处。
作者喜用雅致的骈句,引据用典。他深厚的古文修养气质,在这些书面语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挥洒。
又比如在《雅舍》中形容房屋的简陋、破旧时说到“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 ”行文雅洁精致,不讲排偶却在自由参差中见齐整,不拘格律亦自显声韵搭配的和谐。
二是新颖幽默的雅趣。
《雅舍小品》聚焦于人生情趣,生活中的细节琐事信手拈来,却选取新奇的角度,巧妙地挖掘闪烁智慧灵光的细微之处。作者最擅长用调侃轻松的语调,将评论对象以讲故事拉家常的口吻向你娓娓道来,既犀利辛辣又幽默风趣的笔法往往让人哭笑不得,却紧紧楸动着读者的心。
比如《女人》中的“外国女人的帽子,可以是一根鸡毛,可以是半只铁锅,或是一个畚箕。”再讲到女人的嘴时,更是精彩,“三五成群,说长道短,声音脆,嗓门高,如蝉鸣,如蛙鸣,真当得好几部鼓吹!”轻松戏谑的语调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女人率真独特的一面,使人印象深刻。
再比如《男人》当中,形容男人的“脏”时,“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还有更甚于者,曾有人当众搔背,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一只老鼠!”形态毕现,把丑陋真实化,生动逼真,不禁令人捧腹大笑。
说它具备幽默的雅趣,是因为作者以一个男人的深刻体验和对生活的观察,凭他丰厚的知识涵养和睿智,将男人本性中丑陋的真情昭之于世,经过考究精炼的语言机智闪烁,谐趣迭生。正因为这样,作品在辛辣、幽默之中渗透着作者率真、温厚之底蕴,作者的人格和精神追求,亦丛中可见一斑。
三是内敛深沉的雅意。 《雅舍小品》中多属议论性散文,虽也含一定议论褒贬之意,但既无火药味,又无柔情蜜意,腔调颇为特别。从脚边的狗闲时的听戏自己的病一直谈到天南地北人生处世社会百态等等,既不落套,也不另类,放纵自由,充满新奇活力,又显得博学睿智。
作者将评论对象冷静地观察、慢嚼细品之后,以一种观赏的眼光,一种艺术的情趣,向读者娓娓道来,作者内敛深沉的雅意蕴涵于字句之中。 比如作者借“雅舍”张扬自我个性,对待逆境仍然平和、从容。
在《孩子》中透过对某些现象的描绘来关注教育后代的一些问题等等。对于文章的主旨,作者并未有指点迷津,而是留读者自己去挖掘去领会。叙事看来似乎平淡,文笔质朴,但淡淡素素之中自有思想的沉甸和品格的体现。
这犹如在暖灯前与读者谈心一般,亦庄亦谐,深入浅出。
在《雅舍小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梁实秋自由洒脱的人生襟怀、恬淡的心境和卓然不群的人格神韵,若能从中领悟到一丁点意蕴哲理,那便真是一种美的享受,精神的莫大收获了。
富态可以形容‘男人吗?夸赞男人穿着好看有哪些形容词
富态可以形容男人。
西装革履
xī zhuāng gé lǚ
褒贬色彩含赞叹意
结构并列
释义
革:皮革;履:鞋。身着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打扮整洁体面。
例句
扒手乔装打扮成一个西装革履的海归,但仍然没有瞒过门卫警惕的眼睛。
引证
西装革履我们都可以忍受,简便易行而且惠而不费的握手我们当然无需反对。
梁实秋 · 《雅舍小品·握手》
古直为作《朱骞小传》,南社十三集且载其遗照,西装革履,状颇英俊。
郑逸梅 · 《南社丛谈·南社社友事略·朱谨侯》
西装革履,华裙艳服,只有在演剧的时候演员的身上才出现。
吴伯箫 · 《一辆纺车》
反义词
邋里邋遢
衣衫褴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