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的作者是谁?汉书的作者是谁?

2024-01-14
82 阅读

汉书的作者是谁

《汉书》的作者是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 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

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张中丞传后叙选自

《张中丞传后叙》是中国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是表彰安史之乱期间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的一篇名作,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全文感情激荡,褒贬分明,议论叙事互为表里,不分宾主。文中关于南霁云拒食断指、抽矢射塔,张巡诵读《汉书》、起旋众泣等细节描写颊上添毫,传神写意,形象栩栩如生,光采照人。

后汉书和前汉书区别

1、记载历史时期不同。

《汉书》是记载西汉历史。《后汉书》是记载东汉历史。

2、作者不同。

《汉书》作者: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坚。“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后汉书作者: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

3、风格不同。

《汉书》作者班固是儒者,文风较敦厚纯粹,温文尔雅。

《后汉书》作者范晔是士人,生活于南朝的他既有魏晋名士的风度又秉持儒家思想。

汉书地理志作者是谁

《汉书·地理志》包括上、下两分卷,是班固新制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历史的时、空不可分,故写历史必记及地理。中国最早 以“地理”为书名的著作。著者班固(32 ~92),是《汉书》中十志之一。内容包括西汉及之前中国疆域及政 区的划分及消长演变情况全书共3个部分:

①黄帝 之后至汉初疆域变迁;

②西汉疆域政区及各地的山川、 湖沼、水利、物产、民俗以及户口的沿革等,是全书的主体;

③秦汉以来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和海上交通情况。该志开沿革地理学之先河,对于创 立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历史地理学具有重大影响。

汉书的纪传志表分别是什么

《汉书》沿袭《史记》体例,记载西汉一代的历史,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王莽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全书分为纪、表、志、传四个部分,计有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共100篇,分为120卷。

以下解说供您参考

〈汉书〉中的「纪」共十二篇,主要是记述西汉一朝十二帝王的兴废。「纪」是以编年体方法记事。第一篇是「高祖纪」,最后一篇是「平帝纪」。由于班固不承认王莽之政权,所以王莽不列入帝纪而改置于列传中。

〈汉书〉中的「表」共八篇,多依<史记>旧表而新增汉武帝以后之沿革。前六篇的记载包括汉初同姓诸侯之〈诸侯王表〉,异姓诸王之〈异姓诸侯王表〉,高祖至成帝之〈功臣年表〉等。后二篇为〈汉书〉所增,包括<百官公卿表>和<古今人物表>,其中<古令人物表>一门,班固把历史的著名人物,以儒家思想为标准,分为四类九等,表列出来;<百官公卿表>则详细介绍了秦汉之官制。

〈汉书〉中的「志」共分十篇,是专记典章制度的兴废治革。「志」即〈史记〉的「书」,〈汉书〉十「志」,是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成的。〈汉书〉将并〈史记〉「礼书」、「乐书」并为「礼乐志」;「律书」、「历书」并为「律历志」;改「天官书」为「天文志」;「封禅书」为「郊祀志」;「河渠书」为「沟洫志」;「平准书」为「食货志」;又新增刑法、五行、艺文、地理四志。其中如〈地理志〉详述战国、秦、汉之领土疆域、建置沿革、封建世系、形势风俗及高门大族与帝王之奢靡等。〈五行志〉集有关五行灾异之说而编成。〈天文志〉则保存上古至哀帝元寿年间大量有关星运、日月蚀等天文资料。〈刑法志〉则概述上古至汉之刑法及点出文、景用刑之重,更指出武帝进用酷吏而导致之恶果。〈食货志〉则详述上古至汉之经济发展。〈沟洫志〉则言上古至汉之水利工程,并言治河之策。各志内容多贯通古今,而不专叙假述西汉一代事迹。

至于〈汉书〉中的「列传」共七十篇,仍依<史记>之法,以公卿将相为列传,亦以时代之顺序为主,先专传,次类传,再次为边疆各族传和外国传,最后以乱臣贼子王莽传居末,体统分明。至于传的篇名,除诸侯王传外,一律均以姓或姓名标题。〈汉书〉列传于文学之士的传中,多载其人有关学术、政治的文字,如〈贾谊传〉载〈治安策〉;〈公孙弘传〉载〈贤良策〉等,此皆〈史记〉没有收录的。而列传中的类传有〈儒林〉、〈循吏〉、〈游侠〉、〈酷吏〉等,此外又新增〈外戚列传〉、〈皇后列传〉、〈宗室列传〉,此亦为〈史记〉所没有的。在四裔方面,有〈匈奴〉、〈西南夷两粤朝鲜〉、〈西域〉等三传。「列传」最后一篇是〈叙传〉,述其写作动机、编纂、凡例等。又「列传」各篇后均附以「赞」,说明作者对人或事的批评或见解。「列传」以记载西汉一代为主。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