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引而不发的出处?引而不发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

2024-01-19
24 阅读

引而不发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

“引而不发”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有能力却不愿意发挥,或者有机会却不去利用。也可以形容一个人能言善辩、博学多才,却不愿意或不肯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意见,或者不愿意或不肯去做某件事情。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有才华有能力但不愿意付出努力或者不愿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人。

公子引而不发中发的本义

应该是“君子引而不发”。发:射箭。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是本义。

《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意思是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善于引导的老师总是给学生留有消化理解的余地,重在传授方法,以身作则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

君子引而不发中的引如何解释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说:君子教人和教射箭一样,总是拉满了弓,不射出去,但箭在上有一触即发之势。这种跃跃欲试的样子,是便于让别人观察和体会。其目的是教人们掌握射箭的方法,而不是代替别人去射箭。

引可以理解解为引导往指定的方向努力,而不是直接将结果或者能力交给他,让学习者靠自己的完成一些事情。

君子引而不发,是为一矢中的意思是

这句话是孟子的教学主张。大意是:学生掌握技能应重练习,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它反映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引路人,而不起决定性作用。

引而不发跃如也引字的意思

“引”是引导的意思。后由此产生一个成语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又比喻善于控制自己。此句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上》。

原文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译文

孟子说:“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笨拙的徒工而改变、废弃绳墨,羿不会因为笨拙的射手而改变拉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正如教人射箭,)拉满了弓却不射出箭,只是跃跃欲试(地做示范)。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间,有能力的人便会跟从他学。”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