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绝句杜甫(古诗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

2023-06-05
58 阅读

杜甫的绝句

杜甫的绝句如下: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

结束之后第二年,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作者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

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的绝句

唐代杜甫的《绝句二首》如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这两首诗极生动地、自然地描绘出充满生机的春色之美,反映了杜甫经过漂泊的磨难后,在草堂暂得生活安宁而产生的闲适情怀。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
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的绝句有几首

杜甫的《绝句》有四首,《绝句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是杜甫重归草堂时所写的一些绝句诗。

全诗用词简练,用字精准,用意单纯,用情至真,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

原文:其一: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其二: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其四: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第一首诗是组诗之纲,先写草堂,举其四景,再写诗人对生活的朴素要求,于平淡的写景叙事中寓含着诗人的淡泊心情;
第二首诗写浣花溪,状其水势浩大,谓溪下有蛟龙,显示出诗人身居草堂而对成都局势的担心情状;
第三首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
第四首诗赋写药圃,就药寄慨,描述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的生长过程,并描绘其生长于隙地的根部形状。

杜甫的绝句 全部?

《绝句》(一)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此时既有28个字却有六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停泊《绝句》(二)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另有“绝句四首”:绝句四首(其一)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绝句四首(其二)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四首(其四)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绝句》杜甫全诗

绝句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仿佛给人营造出一个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下面是《绝句》杜甫全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绝句》杜甫全诗 篇1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

泛指现在江苏、浙江一带。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翻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 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写作的《绝句四首》其中的第三首。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诗人杜甫的好朋友严武重新镇守四川,于是杜甫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杜甫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并没有想好题目,诗成之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古诗前两句先写草堂的春日景色,“黄鹂”与“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与“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

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

后面两句随着诗人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

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从窗户向外望去,西岭的雪常年不化,万里长江停泊远道而来的`船只。

这幅场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

这首流传千年的古诗因为它的“诗画合一”而影响深远。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江水、雪山,色调淡雅和谐,图像有动有静。

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每句诗都是一幅画,而整首古诗又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不愧为千古名句。

《绝句》杜甫全诗 篇2 杜甫《绝句》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
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

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的《绝句四首》赏析

杜甫《绝句四首(其三)》赏析陈才智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题解 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杜甫居成都草堂时写的。

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蒙友人资助,居于城外风景清幽的草堂,心情不错。

面对生气勃勃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句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间鸣唱,一行白鹭列队飞向青天。

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

“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

“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

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

《艇斋诗话》引韩子苍云:“古人用颜色字,亦须配得相当方用。

‘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此说有理”。

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近在眼前;
门外江上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航船。

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

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

“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

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 “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

“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也称东吴。

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

评解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两两对仗,写法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十分自然流畅,一点儿也不觉得有雕琢之感。

因为一以贯之的是诗人的内在情感。

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
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

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
面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
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
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

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

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

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

其空间感和时间感运用巧妙,使人觉得既在眼前,又及万里;
既是瞬间观感,又通连古今甚至未来;
既是写实又富于想象。


原载:《杜甫诗精品赏读》,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