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孩子,张学良的孩子状况
张作霖八个儿子结局是什么?
张作霖八个儿子结局如下:一、张学良。
张学良从小就浪荡不羁,成年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成了个花花公子,人送雅号“少帅”。
在父亲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接过了奉军的旗帜,成为东三省保安司令。
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为国民政府名义上的“统一”做出了贡献。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忠实执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彻底沦陷,他也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备受社会各界谴责。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爱国将领杨虎城共同发动了“西安事变”,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全民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到软禁,直到1990年才恢复自由,后来定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在檀香山去世。
二、张学铭。
张学铭是张学良的胞弟,但不讨张作霖喜欢。
因为张学铭出生时,张府守门人梦见一位喇嘛进府后不知去向,张作霖又十分的迷信,认为张学铭是早年被他枪杀的喇嘛投胎转世,索命而来。
张学铭在20岁时被送到日本留学,1929年回国后加入东北军,其后任职天津市市长兼警察局局长。
在“七七事变”后辗转于欧美和香港,在香港沦陷后,被迫返回内地,出任汪伪政权官员。
解放后任职于天津市市政工程局,文革期间遭受迫害,1973年平反,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张学铭还是一位美食家,对我国各大菜系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
晚年痴迷于美食文化,1983年4月,张学铭病逝于北京。
三、张学曾。
张学曾是许夫人所生,少时顽劣,但聪慧敏思。
小时候随母定居天津。
“皇姑屯事件”时,随张作霖返回奉天,但侥幸逃过一劫。
二战后定居美国,凭借张学良的关系,曾任职于联合国总部秘书处,虽才华横溢,但始终碌碌无为。
四、张学思。
张学思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后来成长为我军的高级将领,被授予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在“皇姑屯事件”爆发时,张学思还在读中学。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抗日活动。
1933年加入中共,1938年来到延安,从此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和解放战争中。
曾先后任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晋察冀军区参谋处长、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张学思任海军参谋长,授予少将军衔,为我国海军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文革期间,张学思遭受迫害,病逝于医院,年仅54岁。
五、张学森。
张学森是张作霖的第五子,为寿夫人所生。
“皇姑屯事件”发生时,张学森还只是一个8岁的孩童。
长大后,张学森远赴美国留学,学习航空专业。
抗战胜利后,曾短暂供职于天津警备司令部。
后定居美国,就职于一家航空公司,1995年去世。
六、张学浚。
张学浚也是寿夫人所生,张作霖去世时,他只有6岁。
19岁时,张学浚肄业于北京辅仁大学。
抗战期间曾履职军统。
日本投降后,辗转于台湾、香港和澳门。
当过中文老师,担任过篮球教练,1984年病逝于台湾。
七、张学英。
张学英生于1924年。
在天津读完高中后,随国军败退到台湾。
曾于50年代回过一次大陆,后被限制出境,以致穷困潦倒,年纪轻轻就死于心脏病。
八、张学铨。
张学铨出生于1925年,恰逢郭松龄被处决,张作霖欣喜之余,就给张学铨取名为“太平郎”。
“九一八事变”后,和母亲寿夫人定居天津。
解放后,人民政府安排他在天津市55中学工作,一直受到照顾,1996年去世。
张学良一生育有四子,如今都在干嘛?
“世纪老人”张学良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有功绩可言吗?当然有,但功劳不多,“西安事变”足以。
张学良确实不费一兵一卒就将老帅张作霖辛辛苦苦经营下的东三省让了出去,带领着几十万东北军不放一枪一炮便安全撤离了东北。
“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可以为张学良撤军、丢地充当证据“冤枉的证据”。
那么我便可以这样理解,1936年“双十二事变”的发动证明张学良是爱国的,是讨厌日本人的。
之所以敢于威胁蒋介石,说明张学良内心当中是有民族大义的。
没有张学良,没有西安事变,那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会那么早形成。
即便全民族抗战是当时大势所趋,但如若没有张学良的“同室操戈”、将范放在蒋介石的脖子上的话,很难想象蒋介石的“安内政策”会持续到何时?何时又才能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土地呢?故而张学良本人是个极具争议的历史性人物,但我们理应客观公正地面对张杨应势而发动的西安事变,在这一件事情上,张学良的民族大义和民族气节值得敬佩!张学良一生共有八个子女,其中五个是亲生子女,另外三个是养子女原配夫人于凤至于凤至长张学良三岁,是张学良的原配夫人,对张学良一生颇具影响。
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在了溪口,听到“张学良被关押”的消息,于凤至心急如焚,急忙起身赶往溪口去陪伴监禁中的张学良。
由此可见,于凤至对张学良感情至深,也向公众透露出一个事实:陪伴张学良的第一人不是赵一荻(赵四小姐),而是原配夫人于凤至。
蒋介石对张学良的愤恨程度很深,他绝不仅仅只是将张学良监禁起来,在此后的三年间,张学良被监禁的地点一直在变换着,而这段期间,于凤至则不辞辛劳着陪伴着张学良周转至各地。
1940年,在贵州陪伴张学良的于凤至不幸患上了乳腺癌,在宋美龄的打点之下,于凤至孤身一人飞往美国前去治疗。
谁曾想,这一别,竟是永别。
1990年的初春季节,此时的张学良也已经是90岁的老人了,而于凤至也已经93岁了,那一年已经是于凤至生命中的最后阶段了。
直到临死弥留之际,于凤至还口口声声地惦记着张学良,她对子女说:“记得在我的坟墓旁边,替我掘下一个空穴,那里是留给他的……”于凤至为张学良诞下了四个子女他们分别是:长子张闾珣,次子张闾玗,三子张闾琪和大女儿张闾瑛。
①长子张闾珣:1917年,那年正是前苏联诞生的时候。
但他的命运多舛,二战晚期,德军派遣大量战机对意大利进行空中大轰炸,轰炸过后,致使张闾珣的精神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从此张闾珣便过上了精神忧郁的生活,余后生活很不幸,他本人于1954年离世,享年仅37岁。
②次子张闾玗:次子张闾玗算得上是三个儿子当中和父亲张学良性格最像的一个了,从小就能轻易看出,张闾玗继承了张学良的运动天赋,张学良也很喜欢这个儿子。
但不幸的是,这个孩子也在风华正茂时猝然长逝。
1958年,张闾玗在美国因车祸导致重伤,不久后救治无效而离世。
次子张闾玗临死之前已经膝下有子了。
③三子张闾琪比起大哥和二哥,这个小儿子的命运更是悲惨,去世之时年仅12岁。
张闾琪生于1919年,比起大哥和二哥,他独具敏捷才思,从小聪明伶俐,很得父亲母亲的欢喜。
1929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张闾琪感染上了肺结核(当时的肺结核很难医治也很难根治,根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两年后,年仅12岁的张闾琪病死于沈阳。
④女儿张闾瑛比起三个弟弟的命运,身为姐姐的张闾瑛则很有出息,而且一生过得比较安稳,母亲于凤至到达美国之后,余生都有女儿张闾瑛陪伴着,可以说是于凤至大半辈子的安慰。
张闾瑛本人精通多国语言,而且也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此后一直同于凤至生活在美国。
张学良有几个弟弟?
张学良将军有五个兄弟,分别是:1、张学铨:张学铨,男,汉族,1925年出生于沈阳,张作霖第八子。
早年参加共产党,解放战争中负伤退伍。
晚年生活贫苦,后任职于图书馆,小学。
1996年病逝于天津。
2、张学曾:张学曾,男,出生于1911年,字远卿,是张作霖的第三子。
先后赴日本、英国留学,后又定居美国,在联合国工作。
3、张学思:张学思,男,汉族,奉天海城=人,生于奉天。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第四子,张学良将军之弟。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原海军参谋长。
4、张学铭:张学铭,字西卿,辽宁海城人。
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
张作霖次子、张学良胞弟。
东北讲武堂毕业。
1928年毕业于日本步兵专门学校,曾任驻日使馆见习武官。
1929年回国,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长,天津市市长。
七七事变后旅居欧、美、香港。
1941年香港沦陷被迫返回内地。
5、张学浚:张学浚,1922年出生,张作霖第六子。
肄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抗战时曾加入军统担任翻译,负责与美军联系,后定居澳门,当老师,教中文,时而也做篮球教练;
1967年举家迁台,1984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