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的官职职变动(吕蒙最后当上了什么?)

2024-01-17
22 阅读

吕蒙最后当上了什么

吕蒙所为官职有:别部司马、偏将军、领寻阳令、横野中郎将、庐江太守、左护军、虎威将军、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这是战胜关羽后封的)——然后就病死了

在汉末,一个臣子最大的功劳也就是封侯了,至于官职,2000石以上就差不多。

真实的情况是,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也就是周瑜死后12年),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率部抵抗刘备。陆逊才是历史上第一任名副其实的“大都督”,至于周瑜、鲁肃和吕蒙等几位“大都督”,就都是三国演义的误导、民间俗传了。

孙权劝学时吕蒙的官职

孙权劝学时吕蒙身居偏将军,兼任寻阳令。

吕蒙因功被任命为偏将军,兼任寻阳令。一次,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吕蒙推脱军务繁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 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吕蒙乃悟,开始学习,日积月累,他读的书,超过了宿儒耆旧。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吕蒙为什么不能当名将

吕蒙去世时,不仅东吴没有正式建立,孙权也没有称吴王,而只是一个骠骑将军。为了除掉关羽这一强调,孙权选择向曹操俯首陈臣。于是,曹操上表汉献帝刘协,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

在吕蒙夺取荆州到他去世时,孙权的官职还是骠骑将军。按照东汉时期的武将官职,骠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是武将最高的官职之一了。而在骠骑将军之下,确实存在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将军等武将官职。不过,在向曹操俯首陈臣后,孙权想要封吕蒙为较高的武将官职,在形式上要获得东汉王朝(或者之后建立的曹魏)的许可。

吴下阿蒙典故的来历

这个典故出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孙权劝学》,原文为: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意思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因为小时候家里贫穷,没有机会上学,读的书很少,所以学识浅薄,见识也不广。

有一次,孙权对吕蒙和另一位将领蒋钦说:"你们担任的官职很重要,应该多读点书,增长自己的见识,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吕蒙听了,很为难地说道:"可是我工作很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了。"孙权听了,开导他说:"当年,汉光武帝不管工作有多么忙,每天都一定会挤出一些时间来读书,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我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会读一些史书和兵书,这对我的工作很有帮助。希望你们不要因为工作就不读书了,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呀。"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从此他开始抓紧时间读书,每天不管工作有多忙,他都坚持读书,不久之后,他就的学问就进步了很多。

不久后,鲁肃和吕蒙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在谈话中吕蒙充分运用自己平时在书中学到的知识,说话非常有道理,鲁肃连连点头,心里非常佩服他的学识,谈话结束的时候,鲁肃轻轻地拍了拍吕蒙的背,赞赏地说:"以前我以为你只不过有些军事方面的知识罢了,跟你谈话后才知道原来你的学识这么渊博,在各个方面都很有见解,你再也不是以前吴下的那个阿蒙了啊。"

后来这句成语被用来讥讽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吕蒙比赵云怎么样

吕蒙和赵云都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他们在战争中都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

吕蒙是东吴重要将领之一,曾为孙权、周瑜等统帅部队。他身先士卒,在许多战役中都有优秀的表现,如在赤壁之战中率军攻打曹操水陆并进的阵营;在夷陵之战中成功攻下刘备所守江陵,并且因此成为东吴抗衡诸侯的重要支柱。

赵云则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其勇武、忠诚深受刘备信任。他从长坂坡开始跟随刘备征战,并参加过不少经典大战如赤壁、荆州、汉中等。在定军山一役中更是通过绝妙计谋击败了张郃等魏军高手。

总体来说,吕蒙和赵云都有着卓越的能力和杰出的贡献,在历史上留下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但由于两人生活年代及立场不同,在具体比较时还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